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莹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婴儿
  • 2篇通气
  • 2篇机械通气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机械通...
  • 1篇婴儿营养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教育
  • 1篇院内获得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生理现象
  • 1篇透明膜病
  • 1篇咪达唑仑
  • 1篇轮状
  • 1篇轮状病毒
  • 1篇轮状病毒感染
  • 1篇轮状病毒性
  • 1篇轮状病毒性肠...

机构

  • 4篇淮安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陈莹
  • 2篇韩良荣
  • 2篇季东林
  • 1篇赵玉祥
  • 1篇丁素芳
  • 1篇岳虹霓
  • 1篇王世佳
  • 1篇高子波
  • 1篇王玉美
  • 1篇黄蓓
  • 1篇徐文英
  • 1篇刘石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情景式营养教育对婴儿喂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情景式营养教育,对婴儿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婴儿喂养状况的影响,以探索婴儿食物转换指导新模式。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72例1~2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n=140)和对照组(n=132)。干预组婴儿于3~4个月龄时,由儿童营养专科医师和营养师,在营养厨房内,对婴儿监护人以10~15人小组形式,进行情景式营养教育;对照组则由门诊体检医师进行常规营养指导。2组婴儿12个月龄时,对其监护人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喂养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对2组婴儿喂养状况,如母乳喂养率、食物转换合理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婴儿4个月龄时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6、12个月龄时,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8.6%、3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23.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22,χ^2=5.977、P=0.018)。②干预组婴儿监护人对食物转换指导模式的满意度、食物转换合理率,以及3类补充食品(谷类、果蔬类、动物性食物)均合理添加率,添加动物性食物合理率及监护人专用料理机使用率分别为90.0%、87.1%、77.1%、82.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0.6%、54.5%、65.2%、25.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6、P=0.005,χ^2=25.033、P<0.001,χ^2=15.500、P<0.001,χ^2=11.114、P=0.001,χ^2=16.908、P<0.001)。结论情景式营养教育的婴儿食物转换指导新模式,可提高婴儿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婴儿喂养状况。
陈丹丹徐文英黄蓓殷颢凌陈莹王世佳王玉美
关键词:儿童福利法定监护人婴儿
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重症(Ⅲ~Ⅳ级)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53例Ⅲ~Ⅳ级HM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开始上机时的首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SIMV模式)和对照组(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和24 h血气变化、临床转归,以及气胸、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24 h血氧分压变化、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颅内出血与BPD的发生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
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刘石季东林陈莹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肺透明膜病早产儿
新生儿机械通气78例不同镇静方式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和苯巴比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3月我院NICU住院期间应用镇静药物的78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分为咪达唑仑组42例,苯巴比妥组36例,比较两组患儿在用药前、用药1h、6h、12h、24h、36h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FIO2)和血气分析、收缩压、心率、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疼痛行为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各时间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PIP、PEEP、FIO2在用药后下调明显快于苯巴比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比苯巴比妥能起更好的镇静作用、更快的降低呼吸机参数,达到更好的机械通气效果。
高子波陈莹韩良荣季东林
关键词: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机械通气新生儿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统计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对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2.6%,消化道感染占总感染的18.8%,消化道感染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主。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在住院1周左右排黄色稀糊状粪便,每天4~6次不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轻到中度脱水。所有患儿均无呕吐及惊厥发生,且通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加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均在发病后3~5 d大便转正常。结论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是新生儿院内消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陈莹丁素芳
关键词: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干预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