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素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354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气候
  • 14篇草原
  • 11篇气候变化
  • 10篇气象
  • 8篇干旱
  • 7篇马铃薯
  • 6篇水分
  • 6篇草地
  • 5篇玉米
  • 5篇灾害
  • 5篇水分亏缺
  • 5篇亏缺
  • 4篇晚疫病
  • 4篇马铃薯晚疫病
  • 4篇内蒙古草
  • 4篇蝗虫
  • 3篇典型草原
  • 3篇生态
  • 3篇气候变暖
  • 3篇气象条件

机构

  • 22篇内蒙古生态与...
  • 22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鄂尔多斯市气...
  • 1篇内蒙古气象信...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锡林浩特国家...
  • 1篇通辽市气象局

作者

  • 47篇陈素华
  • 8篇闫伟兄
  • 6篇杨丽萍
  • 3篇李兴华
  • 3篇王志春
  • 3篇都瓦拉
  • 3篇李丹
  • 2篇贾成朕
  • 2篇娜日苏
  • 2篇张化
  • 2篇韩芳
  • 2篇郭瑞清
  • 2篇侯琼
  • 2篇唐红艳
  • 2篇代海燕
  • 2篇代海燕
  • 1篇于轶
  • 1篇王丽媚
  • 1篇王永利
  • 1篇孙琳丽

传媒

  • 6篇草业科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中部马铃薯晚疫病气象预报方法的初探
根据内蒙古中部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规律,对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因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马铃薯开花现蕾期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晚疫病病菌流行期的定量预报模型,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
陈素华张晓磊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气象预报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开鲁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小叶杨和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501℃·(10a)-1;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增加109.65 d。(2)近30多年来,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先提前后推迟"特点明显,落叶末期相对稳定。生长季呈相对缩短趋势,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98 d和209 d。(3)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落叶末期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杨丽萍代海燕陈素华秦艳吕迪波郭晓丽
关键词:物候期气候变化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春玉米水分亏缺评价及区域差异被引量:6
2016年
春玉米生育期水分亏缺是制定玉米区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时空和季节变化,可以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该文基于通辽市、赤峰市2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近30多年玉米发育期资料,采用FAO 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参考作物法,对该研究区春玉米的降水亏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各生育期各观测站降水均为亏缺。需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差异很大,但降水亏缺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玉米主要生育期需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以开鲁县到敖汉旗这一带为高值中心,向西北部东南部逐渐递减;降水亏缺指数以中部为高值区,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为低值区。
陈素华王志春李丹
关键词:春玉米发育期作物需水量作物系数
内蒙古农牧用天气预报系统建设
李兴华陈素华乌兰巴特尔闫伟兄吴瑞芬代海彦武荣胜孙晓龙侯琼王永利郭瑞清王志春唐红艳杨松
"内蒙古农牧用天气预报系统建设"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支持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项目执行周期2年(2011年1月-2012年12月).按照边研究边开发变应用的原则,以历史气象资料与农牧业生育期和生产活动资料为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天气预报系统气象灾害数据库
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主要灌木植物物候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究区5种灌木物候期影响显著,月降水量仅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春季物候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
李丹韩芳陈云云杨丽萍陈素华
关键词:物候期灌木气候变化
我国北方草原蝗灾气象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满足国家防蝗、减灾的迫切需求,自行研制了草原蝗灾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指标库、模型库、图形库等。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在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级草原蝗虫预报业务部门使用,对减轻蝗虫为害,提高防灾、减灾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白月明刘玲高素华陈素华李凤霞李新建
内蒙古草原干旱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干旱是内蒙古草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合理的干旱指标是监测预警干旱灾害的基础。在传统干旱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指标———相对蒸降差,该指标涉及到与大气降水、草地蒸发蒸散和土壤水分有关的因子,通过牧草供需水状况反映牧草受旱程度的一个指标。使用该指标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牧草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情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土壤湿度指标加以对比,发现相对蒸降差更为精确实用且代表性强。
陈素华张化侯琼乌兰巴特尔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干旱指标
气候变化对典型草原糙隐子草物候期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62年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气象资料和30年糙隐子草生长季观测资料,分析了糙隐子草物候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0年来,锡林浩特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表现为微弱减少,总体呈暖干气候变化趋势。随着气候变化,糙隐子草返青期显著延迟,后续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整个生长季呈缩短趋势。通过各物候期相关性分析来看,限制糙隐子草产量积累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458(P<0.05)、0.508(P<0.01);气温变化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降水是影响糙隐子草的主要限制因子。
师桂花季晓丽陈素华
关键词:糙隐子草典型草原气候变暖物候期气候因素
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与草原生态类型区域划分被引量:19
2005年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给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分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及气候对牧草生长、畜种分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内蒙古气候湿润度的某些等值线与土壤带的分界线几乎完全重合,表明土壤带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气候和土壤环境是草场类型及其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以气候湿润度为主要依据,结合内蒙古土壤带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草原生态类型区域的划分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稳定性。指出近年来的气候增暖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气候变化,虽使草原生产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并未使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类型有所改变。
陈素华宫春宁
关键词:草原气候生态类型内蒙古草原生态类型区气候特点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09年
研究植被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论文利用近45 a内蒙古典型草原区55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的气候指标和NPP区域估算模型,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04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内,发生了以生物温度升高和湿润度降低为代表的生物气候明显变化;典型草原区年NPP和春、夏、秋3个季节的NPP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增加量最大的季节;在区域上,年NPP呈现由东北至西南的递减态势,不同区域年NPP均有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区最为明显。
闫伟兄陈素华乌兰巴特尔魏玉蓉杨丽萍
关键词:气候变化EOF分解典型草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