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光

作品数:72 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历史地理
  • 29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财政
  • 13篇唐朝
  • 9篇税法
  • 9篇两税
  • 9篇两税法
  • 7篇唐代
  • 7篇唐宋
  • 6篇税收
  • 6篇财政史
  • 5篇税制
  • 5篇宋朝
  • 5篇租庸调
  • 5篇产权
  • 4篇政府
  • 4篇唐五代
  • 4篇五代时期
  • 4篇赋税
  • 4篇赋役
  • 3篇定额
  • 3篇制度史

机构

  • 69篇厦门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69篇陈明光
  • 8篇毛蕾
  • 5篇靳小龙
  • 2篇郑学檬
  • 2篇何世鼎
  • 1篇杨际平
  • 1篇王敏
  • 1篇韩国磐

传媒

  • 10篇厦门大学学报...
  • 8篇中国社会经济...
  • 6篇中国经济史研...
  • 5篇中国史研究
  • 5篇历史研究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3篇文史哲
  • 2篇东南学术
  • 2篇史学集刊
  • 2篇中国史研究动...
  • 2篇中国农史
  • 1篇文献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历史教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财政研究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孙吴三项财经措施作用析疑
1995年
公元3至6世纪是江南大地主田庄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孙吴则是其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地主田庄经济是以广占田地和劳动人手为发展条件的,因此,孙吴政权与江南大地主阶层在争夺财源方面必然有所矛盾。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孙吴是依靠江南大地主的支持才得以雄踞江东的,因此,通过“赐田复客制”、“食奉邑制”和“世袭领兵制”三项制度化的措施,对江南大地主割让出部分土地和劳动力,从而促进了江南大地主经济的发展。这种论断不免有笼统和偏颇之嫌。
陈明光
关键词:孙吴政权孙吴时期《三国志》
唐代前期官员俸料钱支出计划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唐人崔沔在一份奏状中说:“养贤之禄,国用尤先”,一语道出了官员俸禄支出在唐朝财政计划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唐前期官员俸禄构成计有禄米(一年分两次支领)、俸料钱(逐月领取,又称月俸)和经营职田的受益(一般是出佃收租)三项。不过,根据现代财政学的概念,我们还应该进而把这三者在唐朝财政分配活动中的计划形态,区分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收支两种类型来加以认识。一方面,唐朝有计划地将通过预算内收入(在前期有租庸调、地税、户税和资课四项)所征集的那部份钱物进行再分配。
陈明光
关键词:现代财政学预算内收入财政分配职田租庸调
试论汉宋时期农村“计赀定课”的制度性缺陷被引量:8
2007年
从汉代到宋代,“计赀定课”是农村越来越重要的赋役征派方式。迄今论者通常认为,就制度变迁而言,农村的赋税由人头税向资产税转化是一种进步。这是正确的见解,不过尚不全面。事实上,农村的“计赀定课”在制度层面上一直存在着若干严重缺陷,主要是资产评估的法定对象的界定长期不明晰,没有设定免征基数,资产评估方法不完善等,由此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实施的诸多弊端,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小的阻碍作用。究其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农村商品货币经济的普遍不发达,是当时的统治集团无法克服上述“计赀定课”的制度性缺陷的客观经济原因。
陈明光
关键词:农村
唐代国家预算研究
陈明光
是财政学的财政史,还是历史学的财政史?——谈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正>中国财政发展的历史已达数千年,人们对其进行研究也源远流长,但财政史作为专门的学科,不足百年时间。如何把财政史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一代,启迪他们的智慧,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而认清财政史学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提高...
陈明光
文献传递
唐朝两税法时期的税外科配与地方治理被引量:3
2022年
建中元年(780)唐朝中央通过实行两税法,建立起中国古代第一个“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严行禁止税外科配。然而直至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外的“别率”“科配”仍禁而不止,其重要原因在于财政体制存在明显缺陷,即中央在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确定两税留州额与留使额时,未能涵盖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支出项目,以致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从而引起普遍性的税外科配。对两税外的科配,唐中央除了一再重申有关禁令之外,极少从财力上给予地方政府实际资助,相关治理鲜有成效。
靳小龙陈明光
关键词:唐朝两税法财政体制
“调均贫富”与“斟酌贫富”──从孔子的“患不均”到唐代的“均平”思想被引量:25
1999年
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代均平思想尤其是赋役均平思想及其措施的传承脉络,指出唐代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所谓“均平”,其思想来源和经济内容都基本相同,系承袭前代的“调均贫富”和“斟酌贫富”,即要求根据贫富差别相应承担不同的赋役负担。其宗旨是相对平均主义,而非绝对平均主义,因而具有一定历史合理性。
陈明光
关键词:均平均贫富唐末农民起义租庸调制孔子贫富差别
唐朝的两税三分制与常平义仓制度被引量:11
1988年
常平仓与义仓作为唐朝借以保护个体小衣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两项国家财政制度,在前后期经历了重大的演变。迄今论者多详于前而略于后。本文选取唐朝通过推行两税三分制而划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这一事实为基点,探讨了唐后期常平仓与义仓的资金来源与税制变动的关系,尤其是其财政隶属关系的变化等问题,评述变化的财政和社会的意义,并试图对“唐后期常平仓与义仓是否合而为一”这一学术歧见,提出个人的初步看法。
陈明光
关键词:常平仓义仓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财税史的概念与史实探讨被引量:6
2019年
中国古代财政史、古代税收史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理论和概念,去阐述中国古代的财税史实。由于中国古人用语不纯,在古籍中见到的财政用语、税收用语多有内涵不纯、外延驳杂的情况。因此,应该在判明古人用语所指的具体财政、税收内涵的基础上,借用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有关理论或概念,在二者之间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从而做出既有现代财政学、税收学的学理依据,又比较契合中国古代财税史实的阐述。"农业税"与"田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陈明光何世鼎毛蕾
关键词:农业税
断代体裁唐代财政史研究的创新——评李锦绣著《唐代财政史稿》被引量:1
2002年
陈明光
关键词:唐代财政史书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