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蝇科
  • 2篇服务质量
  • 2篇厕蝇科
  • 1篇衣原体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支原体
  • 1篇中毒
  • 1篇沙眼
  • 1篇沙眼衣原体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尿碘
  • 1篇尿碘检测
  • 1篇尿碘值
  • 1篇球菌
  • 1篇渍菜
  • 1篇脲支原体
  • 1篇腌制
  • 1篇细菌性

机构

  • 8篇通化市疾病预...
  • 3篇通化市人民医...
  • 2篇柳河县中医院
  • 1篇通化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陈志华
  • 2篇李伟光
  • 2篇马骏
  • 2篇杨玉英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吉林省预防医...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腌制渍菜过程中的菌相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方法腌制渍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对菜质等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发酵方法(自然发酵法和微生态法)中菌群的种类和菌群的演替过程。结果:①微生态法和自然发酵法中G+菌生长情况无太大差别,但发酵的前15天中微生态法较自然发酵法中的G-菌较少。②菌相变化规律:微生态法中G-菌刚开始较多,以后就有所减少并相对稳定;而自然发酵法中G-菌则在开始前10天一直较多,以后才有所减少。③对菜质的影响:微生态法其色呈乳黄色、汁清、味酸,具有渍菜特有的香气,口感好;自然发酵法成品色暗、汁混、味酸,有苦味和臭味,口感欠佳。结论:微生态法有利于正常发酵菌的生长,优于自然发酵法。如果对其中微生物菌群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选择出优良发酵菌种,创造更有利的微生态环境,对提高渍菜质量,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性意义。
杨玉英陈志华
关键词:渍菜菌相分析
吉林省通化市2200名婴幼儿尿碘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通化市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方法对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通化市2200名婴幼儿的尿碘检测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和评价。结果通化市2200名婴幼儿尿碘值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但仍有少部分儿童尿碘值偏低。结论这部分儿童碘元素摄入不足,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张钦春陈志华
关键词:婴幼儿尿碘值
通化市区2590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氏菌感染状况调查
2008年
陈志华别玉舒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球菌
吉林省厕蝇科初志
厕蝇科原属蝇科的一个亚科,由于成蝇保留许多原始特征及成蝇和幼虫生态特点,将其提为科级分类单位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厕蝇科已知有3属55种。1986年报告吉林省厕蝇科2属12种。本文记录吉林省厕蝇科,厕蝇属和枵蝇属共20种并对...
张忠三马骏陈志华李伟光
文献传递
吉林省厕蝇科初志
张忠三马骏陈志华李伟光
文献传递
试论如何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目的检验工作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科室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预防医学中预防措施的成败,也是摆在每个检验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
张钦春陈志华
文献传递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2009年
由于食用被某些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均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其表现各异。一般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其特征是突然暴发,潜伏期短,发病者均与毒性食物有明确的联系等。
杨玉英陈志华
关键词:食物中毒
试论如何提高检验服务质量被引量:1
2011年
检验工作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科室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预防医学中预防措施的成败,也是摆在每个检验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检验工作的服务质量这一问题,阐述了笔者在多年的检验工作岗位上的体会。
张钦春陈志华
关键词:服务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