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岱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腺癌主要的癌前病变。本文总结分析我院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癌变因素,目的在于探讨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80...
- 马洪升欧阳钦王一平林世富陈岱云
-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病理大肠肿瘤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微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57
- 2003年
-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并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方法 :用抗CD - 6 1单抗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 4 0例溃疡性结肠炎 (其中手术标本 9例 ,活检标本 31例 )和 12例结肠癌切出标本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微血栓 ,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标本来源和病变范围与微血栓的关系。结果 :4 0例UC有 14例微血栓阳性 ,其中手术标本 9例中有 6例阳性 ,对照组全阴性 ,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标本 (实际上可能是疾病严重度 )与微血栓有关 ,其比值比OR为 11.6 6 7,P =0 .0 179。结论 :微血栓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 贺国斌欧阳钦陈岱云李俸嫒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栓形成
- 35例痘疹性胃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1
- 2002年
- 目的 :分析痘疹性胃炎临床及病理特点 ,探讨其可能的病因。方法 :对胃镜诊断的痘疹性胃炎 ,取活检 ,常规病理检查 ,用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HP)。结果 :35例痘疹性胃炎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阳性重 6例 ,组织学检查HP阳性 2 0例。35例均见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但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很少 (0~ 3个 /10 0上皮细胞 ) ,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间淋巴细胞数 1~ 10个 /10 0个上皮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多为 31例。结论 :痘疹性胃炎不是淋巴细胞性胃炎的表现 。
- 马洪升欧阳钦陈岱云魏彬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病理特点胃镜
- 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常见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现对我院53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癌变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材料和方法11我院1980~19...
- 马洪升欧阳钦陈岱云王一平林世富
-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瘤性息肉病理分析
- 大组织切片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及环周切缘的播散转移规律 ,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 对 6 2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 ,手术标本制作直肠及全层系膜大组织切片 ,HE染色 ,显微镜观察。结果 期病例中 ,直肠系膜外带 (左、后、右三区 )癌灶占 4 3.2 4 %。直肠侧壁肿瘤 ,系膜同侧癌灶多于对侧 (P<0 .0 5 )。远端直肠系膜内癌播散距原发灶 1~ 3.5 cm,均为 TNM 、 期患者 ,发生率为 12 .9% (8/6 2 )。肿瘤环周切缘癌浸润 (CMI)与肿瘤分化及 TNM分期相关 ,直肠不同部位 CMI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P>0 .0 5 )。结论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 ,能够全面观察直肠、直肠系膜及其癌灶分布。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癌灶分布较多。手术应完整切除肿瘤远端 4 cm直肠及其周围系膜。 TME减少了癌残留及环周切缘癌浸润可能 。
- 王存周总光王昭李立陈岱云郑阳春赵高平刘卫平
-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系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明确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找出异同点。方法 利用手术切除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病理标本 ,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作比较。结果 克罗恩病的特征为裂隙性溃疡、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 ;肠结核的特征为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闭锁、肉芽肿融合。组织切片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微肉芽肿、全层炎症等。结论 典型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易于鉴别 ,但二者组织病理学的相似性 。
- 缪应雷欧阳钦周曾芬普苹陈岱云
- 关键词:克罗恩病病理学肠结核
- 肝素治疗右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肝素预防及治疗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有效性。方法 32只小鼠中 ,16只正常小鼠分成两组 ,饮用DSS 7d的同时预防组皮下注射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另 16只饮用DSS 7d后诱导结肠炎的小鼠分成两组 ,治疗组皮下注射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用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评分、TNF α的表达和马休斯猩红兰 (MSB)检测微血栓评价疗效。结果 肝素在预防组降低微血栓的形成 ,对照组 8只中 4只微血栓阳性 ,预防组均阴性 (P =0 .0 38)。治疗组组织学评分、TNF α的表达明显降低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和TNF α的表达分别为 1.33和 1.85 (P <0 .0 5 ) ,0 .92和 1.6 8(P <0 .0 5 ) ,(5 .5± 3.5 ) %和 (10 .8± 4.2 ) % (P <0 .0 5 )。结论 肝素可抑制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血栓形成和结肠炎症 。
- 贺国斌欧阳钦陈岱云李俸媛
- 关键词:肝素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小鼠结肠炎疗效观察抗炎机制
- 过氧化物体增生激活受体-γ在结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体增生激活受体 γ(PPAR γ)在结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初步探讨PPAR γ在结肠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结肠腺瘤及腺癌中PPAR γ的表达。结果 PPAR γ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中 ,腺瘤及腺癌患者PPAR γ的表达均上升 ,并与分化趋势相反 ,分化越高 ,表达越低。结论 PPAR γ可能与肿瘤的发生。
- 张燕欧阳钦陈岱云
- 关键词:结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大组织切片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规律,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31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标本。结果共检获99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2枚。癌转移淋巴结148枚。56.1%位于直肠系膜后方。直肠侧壁肿瘤,同侧癌转移淋巴结明显多于对侧(P<0.001)。12例标本证实存在环周切缘癌浸润,与癌转移淋巴结数目相关(β=1.166,P=0.041)。9例标本的无癌淋巴结内查见肿瘤细胞微转移,但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结论大组织切片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淋巴结转移较多。淋巴结微转移可见于各期直肠肿瘤。
- 王存周总光王昭李立陈岱云郑阳春赵高平刘卫平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组织芯片技术微转移直肠癌组织切片癌转移
-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2
- 2002年
- 目的评价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结果内镜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5.6%和49.3%,而在肠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7%、46.2%和63.8%。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裂隙样溃疡和淋巴细胞聚集;肠结核的病理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尽管找到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在鉴别诊断中仍起决定作用。
- 缪应雷欧阳钦陈岱云普苹
- 关键词:CROHN病内窥镜检查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