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破乳
  • 3篇破乳剂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阳离子
  • 2篇阳离子表面活...
  • 2篇提纯
  • 2篇离子
  • 2篇降凝
  • 2篇降凝剂
  • 1篇电场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新型表面活性...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液
  • 1篇引发剂
  • 1篇原油

机构

  • 9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天津现代职业...

作者

  • 9篇陈利红
  • 9篇郭丽梅
  • 6篇刘宏魏
  • 2篇武首香
  • 1篇高秀军
  • 1篇任灵芝
  • 1篇尹树花
  • 1篇熊开琴

传媒

  • 2篇化工文摘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皮革化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质被引量:14
2007年
合成出一种新型的16-4-16,2Br^-型双季铵盐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其形成胶束凝胶的能力,测定了体积分数为2%的Gemini16分别与NaSal、NH4Cl水溶液形成胶束凝胶的黏度随剪切力、温度、溶液环境的变化,还考察了Gemini16/NaSal、Gemini16/NH4Cl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质。结果发现该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使用最高温度则随着平衡反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较高温度下(40℃)胶束成胶快,且黏度稳定,4%的体系胶束黏度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但50-80℃时下降幅度小,在80℃以上急剧降低;体系的表观黏度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值小于6时不增黏,pH值在6-8时迅速增黏,pH值在8-14时,增黏减缓;Gemini/NaSal的弹性模量占优势,趋向于弹性凝胶体;而Gemini/NH4Cl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相差不大,弹性不占绝对优势。Gemini16/NaSal复配体系有更高的适用温度,并且有相对更高的黏度值。
郭丽梅陈利红武首香任灵芝
关键词:压裂液黏弹性流变性
聚甘油丙烯酸酯扩链剂合成原油破乳剂被引量:9
2006年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聚甘油丙烯酸酯为扩链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非聚醚类的原油破乳剂。考察聚合诸因素对产物破乳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单体质量比(MMA∶BA∶ST)为1∶3∶1,单体总量9g,聚甘油丙烯酸酯1.3g,引发剂用量为0.2g,溶剂用量30g,聚合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原油破乳效果最好,在破乳剂加量300mg/L时,原油破乳脱水率达72.43%。
刘宏魏郭丽梅陈利红武首香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
酯交换法合成聚甘油丙烯酸酯被引量:1
2006年
以聚甘油、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以硫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无溶剂,在共沸温度下,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聚甘油丙烯酸酯破乳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时间、聚甘油申羟基与丙烯酸甲酯之摩尔比、不同聚合度聚甘油合成的聚甘油丙烯酸酯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考察的影响条件均存在最佳值,即在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2%(W),阻聚剂用量占丙烯酸用量的2%(w),反应时间6h,聚甘油申羟基与丙烯酸甲酯之摩尔比为2.6:1,聚甘油聚合度为6.3,在破乳剂用量为300mg/L时,破乳脱水率达69%。
刘宏魏郭丽梅陈利红熊开琴
关键词:酯交换破乳剂
一种孪连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孪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表面活性剂为双烷基季铵盐型孪连表面活性剂,所属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用如下结构通式表示:R<Sub>1</Sub>N<Sup>+</Sup>(CH<Sub>3</S...
郭丽梅陈利红
文献传递
乳液法合成原油破乳剂的研究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丁酯(Bu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c)为原料,过硫酸钾(KD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三乙醇胺与无水亚硫酸钠各为链转移剂与终止剂,水为分散介质,利...
刘宏魏郭丽梅陈利红尹树花
关键词:乳液法四元共聚物原油破乳剂过硫酸钾引发剂
文献传递
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被引量:4
2006年
介绍了降凝剂中间体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和产品分离提纯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1.2:1,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占原料总量1.5%,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占原料总量1.5%,反应温度80~86℃,回流反应时间6h条件下,酯化率最高达89%。产品分离提纯方法与传统分离方法比较,所需分离时间短,洗涤用水量少,而产品收率远高于传统分离方法,达95%以上。
陈利红郭丽梅刘宏魏
关键词:降凝剂分离提纯酯化反应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合成了三种孪连型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6-4-16,2Br-1、14-4-14,2Br-1、18-2-18,2Br-1,对三者的性能进行评定,分别通过表面张力和电导率测得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α。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单头基单尾链的表面活性剂,三种孪连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更强,CMC值更低;其次,三种表面活性剂都有其各自的特性,16-4-16,2Br-1的粘弹性能较好,而14-4-14,2Br-1、18-2-18,2Br-1表面张力很低。实验表明,通过调节孪连表面活性剂联结基和疏水链的长度会对产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陈利红郭丽梅
关键词:电导率临界胶束浓度
原油降凝剂中间体的制备和处理
2006年
丙烯酸高碳醇酯在石油添加剂中是很常用的中间体,通过调节高碳醇的链长可以使降凝剂能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组成的原油,提高伍配性能。文章主要针对中间体合成、分离和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
陈利红郭丽梅刘宏魏
关键词:降凝剂提纯
新型原油脱水方法被引量:26
2007年
刘宏魏高秀军郭丽梅陈利红
关键词:脱水方法原油高频脉冲交流电场脉冲电场破乳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