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义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外科
  • 8篇肿瘤
  • 8篇显微外科
  • 8篇胶质
  • 8篇胶质瘤
  • 7篇手术
  • 7篇细胞
  • 6篇外科手术
  • 6篇腺瘤
  • 6篇脑肿瘤
  • 6篇基因
  • 6篇垂体
  • 6篇垂体腺瘤
  • 5篇外科治疗
  • 5篇显微外科治疗
  • 5篇免疫
  • 5篇脑胶质瘤
  • 4篇听神经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基因表达

机构

  • 32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湖南省益阳市...

作者

  • 32篇陈义军
  • 27篇章翔
  • 15篇费舟
  • 14篇易声禹
  • 14篇王占祥
  • 13篇张剑宁
  • 11篇步星耀
  • 11篇刘卫平
  • 10篇付洛安
  • 10篇张志文
  • 9篇顾建文
  • 7篇宋少军
  • 7篇贺晓生
  • 6篇曹卫东
  • 5篇刘飞
  • 4篇杨利孙
  • 3篇傅洛安
  • 3篇李安民
  • 2篇杨帆
  • 2篇张建宁

传媒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微侵袭神经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 10篇2000
  • 4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4
1999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数(MVQ)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增殖活性(PCNA)表达,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Q与VEGF、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阳性星形细胞瘤的MVQ显著高于VEGF阴性星形细胞瘤(P<0.01),MVQ与VEGF表达、PCNAL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和0.35,P<0.01);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VQ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分级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复发者MVQ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1)。提示:VEGF在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和生长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MVQ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及生物学行为判定有较大意义。
步星耀章翔陈义军曹卫东易声禹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保护被引量:35
2002年
目的 探讨提高大型听神经瘤(LAN)的手术切除效果及对面神经的功能保护。方法作者分析了230例LAN(直径>30mm)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本组均经CT或MRI扫描诊断,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行切除术。结果186例(80.9%)获全切除,33例(14.3%)次全切除,余11例(4.8%)为部分切除,术后3例(1.3%)死亡。术中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2.6%(190例)。203例经长期随访观察(平均3.8年),其中191例(94.1%)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LAN,使面神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存,对>30mm直径的听神经瘤,作者推荐应用该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切除,疗效满意。
章翔张剑宁费舟傅洛安刘卫平顾建文吴景文王占祥贺晓生宋少军陈义军郭衍易声禹
关键词:显微手术听神经瘤面神经保护LAN
人脑胶质瘤Fas和Fas Ligand的表达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探讨 Fas受体配体系统在胶质瘤凋亡调变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4例胶质瘤中 Fas和 Fas L igand的表达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 .其中低恶性胶质瘤 1 8例 ,高恶性 1 6例 .结果 Fas在部分胶质瘤中有表达 ,其在高分化的 ~ 级胶质瘤的免疫反应阳性率明显低于 ~ 级胶质瘤 (P<0 .0 1 ) .Fas L 在各型胶质瘤中均有表达 ,其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良、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 (P>0 .0 5 ) .结论  Fas- Fas L 系统在胶质瘤凋亡调变的过程中可能起较重要的作用 ,Fas可辅助临床判断胶质瘤的良、恶性程度 .
陈义军章翔步星耀王占祥张旭
关键词:脑肿瘤FAS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
CT引导下脑立体定向活检术
1996年
伦学庆陈义军
关键词:CT脑组织活检立体定向术
重型颅脑伤胃肠减压防治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朱伟杰陈义军曹卫东
关键词:重型颅脑伤胃肠减压应激性溃疡
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关系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和11例正常垂体腺组织nm23H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侵袭型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P>001);而后两者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级(P<005);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泌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步星耀章翔陈义军易声禹张志文张剑宁付洛安
关键词: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侵袭性
经蝶手术治疗小儿颅咽管瘤的原则与技术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评价1982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25例小儿颅咽管瘤(paediatriccraniopharyngioma,PCP)采用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 25例 PCP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本组均经CF或MRI扫描确诊。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52.0%(13例)肿瘤全切除;32 0%(8例)次全切除;16.0%(4例)部分切除。肿瘤未能完全切除的原因是瘤体与下丘脑及血管的粘附较紧,或为较大的钙化。术后无死亡。20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6年),其中17例(85. 0%)恢复良好,3例(15.0%)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PCP采用CT或MRI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章翔顾建文费舟付洛安张剑宁刘卫平张志文王占祥杨利孙贺晓生陈义军易声禹
关键词:颅咽管瘤儿童经蝶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内肿瘤
垂体腺瘤nm23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5例垂体腺瘤和1例正常垂体组织nm23基因mRNA表达。所有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均表达0.8kb的nm23H1mRNA和0.45kb的nm23H2mRNA片段。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和H2mRNA表达水平(25.75±17.40,41.58±19.26)分别较非侵袭型垂体腺瘤(46.87±23.51,59.83±25.69)下降,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Hardy和Wilson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果提示nm23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临床行为有关。
步星耀章翔陈义军易声禹费舟张志文张剑宁
关键词:催乳素瘤基因表达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脑肿瘤的辅助诊断意义
1998年
目的:探讨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与颅内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了50例脑肿瘤患者血清Mn-SOD活性,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星形细胞瘤各组血清Mn-SOD活性均明显低于脑膜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星形细胞瘤Ⅲ、Ⅵ级组亦明显低于星形细胞Ⅰ、Ⅱ级组(P<0.01);而脑膜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10d星形细胞瘤各组血清Mn-SOD活性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脑膜瘤组较术前无明显改变。③复发性星形细胞瘤Mn-SOD水平较术后10d明显下降(P<0.01),接近于术前水平。结论:随脑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清Mn-SOD活性降低;Mn-SOD可作为鉴别脑肿瘤良恶性的辅助指标,并可为早期诊断复发提供帮助。
王占祥章翔步星耀张志文陈义军骆文静
关键词:脑肿瘤超氧化物歧化酶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5 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 .结果 肿瘤全手术切除 12 3例(81.0 % ) ,次全切除 2 4例 (16 .0 % ) ,5例 (3.0 % )于术后 3wk内死亡 .长期随访 (平均 5 .6 a) 131例 ,其中 117例 (89.0 % )恢复良好 ,9例 (7.0 % )肿瘤复发 ,需行再次手术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 ,是一种安全。
付洛安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顾建文宋少军陈义军
关键词: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