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流
  • 5篇脑血
  • 5篇脑血流
  • 4篇血性
  • 4篇卒中
  • 4篇脑血流自动调...
  • 3篇缺血
  • 2篇动脉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 2篇脑卒中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经颅多普勒超...
  • 2篇超声
  • 1篇蛋白
  • 1篇动脉超声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春市第二医...

作者

  • 8篇杨弋
  • 8篇闫硕
  • 7篇邢英琦
  • 6篇郭珍妮
  • 2篇刘嘉
  • 2篇靳航
  • 2篇吕存玲
  • 1篇温琢玉
  • 1篇王爽
  • 1篇刘嘉
  • 1篇代琳
  • 1篇牛朋朋
  • 1篇杨乐
  • 1篇杨婉
  • 1篇吕珊

传媒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2014`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
杨弋邢英琦郭珍妮刘嘉闫硕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
目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脑卒中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TOAST分型中最常见的两种亚型,由于它们的发病机制不同,对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明确两种卒中亚型动态脑...
杨弋郭珍妮邢英琦闫硕
焦虑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脑血流调节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焦虑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脑血流调节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方法分析50例焦虑症患者在体位变化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然后随访6个月,观察焦虑症治愈组与未愈组TCD卧-立位脑血流变化。结果焦虑症组较对照组立位时脑血流速度下降(P<0.001),卧-立位脑血流差值大于对照组(P<0.001);随访发现,焦虑症治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卧-立位脑血流差值减小(P<0.001),可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焦虑症未愈组治疗后卧-立位脑血流差值仍大于对照组(P=0.007);治疗后治愈组卧-立位脑血流差值较未愈组减小(P=0.003)。结论 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显示,焦虑症患者存在脑血流调节的异常,而且在焦虑症临床治愈后,脑血流调节可恢复正常。
邢英琦郭珍妮杨乐闫硕杨弋
关键词:焦虑症经颅多普勒超声
中国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Glu298As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数据合并,应用RevMan5.1和Stata11.0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累计病例组1768例,对照组1818例。合并基因型(GT+TT)/GG的OR值为1.46,95%CI为1.24~1.73(P<0.00001),合并基因型TT/GG的OR值为2.18,95%CI为1.32~3.61(P=0.002),合并基因型GT/GG的OR值为1.41,95%CI 1.18~1.67(P=0.0001),合并等位基因T/G的OR值为1.65,95%CI 1.28~2.12(P=0.0001)。结论中国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Glu298As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携带基因型TT、GT及等位基因T可增加患脑梗死的风险。
牛朋朋杨婉闫硕代琳吕存玲温琢玉杨弋
关键词:脑梗死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双侧颈总动脉闭塞1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2岁,因“右眼视物模糊3个月,加重1周”于2011年1月6日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于2010年10月3日开始无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以为是“白内障”,自行点吡诺克辛钠滴眼液(2滴,5次/天)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1周前自觉视物模糊加重,故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
闫硕杨弋邢英琦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
右向左分流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与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受损可能在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LS是否与d CA受损有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36例无RLS,30例有RLS。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监测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同时采用无创手指血压连续监测仪实时同步监测动脉血压。利用传递函数分析得出以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增益、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和自动调节指数(autoregulation index,ARI)。结果 RLS组偏头痛患者的PD为50.6°±22.9°,明显低于无RLS组(67.2°±18.2°,P<0.001)。大量分流组的PD(45.4°±22.6°)明显低于少量分流组(64.9°±17.1°,P<0.01)和无RLS组(P<0.001);然而,少量分流组与无RLS组的PD值差异无显著性。RLS固有分流组的PD值(48.8°±19.9°)与潜在分流组(52.6°±26.1°)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明显低于无RLS组(P<0.05)。ARI结果与PD一致。结论伴有大量RLS的偏头痛患者d CA受损,这也许是联系RLS、偏头痛和隐源性卒中的潜在机制。
郭珍妮邢英琦刘嘉王爽闫硕靳航杨弋吕珊郭雨竹
关键词:脑血流自动调节偏头痛右向左分流
球蛋白升高与动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目的出血性转化(HT)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71%。目前所知的能预测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实验室检查中探寻动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
杨弋郭珍妮邢英琦闫硕
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这两种卒中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不同,可能与其影响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 CA)的不同机制有关。因此,本研究针对两种卒中亚型的d CA展开。方法收集了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26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和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uplex,TCD)来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指尖血压监测法监测中指的连续血压。通过传递函数来分析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的相关参数: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PD)、增益(gain)和阶跃响应(slope of step response)。结果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病变半球的PD明显低于非病变半球(42.9°±18.5°vs72.4°±29.9°,P<0.01),非病变半球与健康对照组P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在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病变半球与非病变半球的P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3.8°±17.9°vs 32.6°±21.1°,P>0.1),且双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阶跃响应结果与PD相似。结论不同亚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d CA不同,可能与脑血管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关。
郭珍妮刘嘉邢英琦闫硕吕存玲靳航杨弋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