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相关标志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2年
- 黄啸蔡树模施达仁杨文涛李小妹金爱萍
- 关键词:原发上皮性卵巢癌肿瘤耐药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
- 中国人HNPCC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策略
- 施达仁孙孟红蔡三军莫善兢蔡崎徐烨陆洪芬王怡师英强张太明朱伟萍徐晓丽闵大六李小妹金爱萍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它具有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特征,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并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微卫星位点
- 原发上皮性卵巢癌MDR、GST、Topo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正>目的检测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多药耐(MD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拓扑异构酶Ⅱ (TopoiI)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二步法对联111例原发上皮性卵肿瘤组织进行M...
- 黄啸蔡树模施达仁杨文涛李小妹金爱萍
- 文献传递
-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及甲基化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发生的频率及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研究其与淋巴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 78例新鲜淋巴瘤标本及 9例反应性增生的标本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p16基因第 1、第 2外显子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 ,用限制性内切酶 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结果 :p16基因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缺失率为 11 5 % ,甲基化率为 2 6 9% ;9例反应性增生未见p16基因的缺失及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在淋巴瘤中发生缺失及甲基化 ,且这种基因异常发生的频率与淋巴瘤恶性度高低相对应。
- 药锦娟许良中施宗高朱伟萍张泰明金爱萍李小妹
- 关键词:淋巴肉瘤基因P16甲基化发病机制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PV18、HPV16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PV18、HPV16的感染情况 ,分析其是否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HPV16、HPV18的DNA序列 ,合成相应特异的寡核苷酸片段 ,用加尾标记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5 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例相应正常乳腺上皮及 15例良性乳腺病变中HPV18、HPV16的感染 ,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肿块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中HPV18或 16的总阳性率达 70 6 % ,其中HPV18与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 8%、4 5 1% ,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的感染率 (30 0 %、10 0 % ;P <0 0 5 ) ;乳腺良性病变的HPV18、16阳性率分别是 6 0 0 %、6 0 % ,其中HPV18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正常乳腺上皮 (P <0 0 5 )。结论 :(1)HPV16和18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致病因子 ,HPV18尚可能与乳腺良性病变的发生有关。 (2 )HPV的感染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 周晓燕朱伟萍金爱萍施达仁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PV18HPV16导管癌原位杂交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 ,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用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高频突变区 2对引物 ,对 3 8例DLBCL、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滤泡性淋巴瘤及 5例T细胞淋巴瘤标本 ,于显微镜下提取淋巴瘤细胞 ,做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 2例淋巴结反应增生的边缘区、5例T细胞淋巴瘤及 5例滤泡性淋巴瘤中均未发现有该范围内的突变 ,1例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中有突变 ,3 8例DLBCL中 7例 ( 18.4% )有突变。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替代和点插入。结论 在中国人DLBCL中bcl 6非编码区的突变阳性率较低 (与国外资料比较 ) 。
- 周晓燕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孙孟红朱雄增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基因突变PCR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与clust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近来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蛋白clusterin在ALCL中也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ALCL的发展中起作用,并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价值.本研究探讨ALCL中ALK及clusterin蛋白表达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淋巴瘤组织中ALK及clusterin蛋白表达,其中包括47例ALCL及对照组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22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21例.结果:ALK在ALCL、PTCL和C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28/47)、0和0;clusterin在三者中的阳性率分别81%(38/47)、27%(6/22)和14%(3/21),ALK和clusterin在ALCL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TCL和CHL的阳性率(P<0.05),clusterin在ALK阴性的ALCL中的阳性率为68%(13/19),也显著高于PTCL和CHL的阳性率(P<0.05).ALK阳性的ALCL中位年龄20岁(3~70岁),显著低于ALK阴性者(P<0.05),阴性中位年龄48岁(4~71岁),ALK阳性与否与发生部位、性别无关(P>0.05).clusterin的表达与否与年龄、部位和性别均无关(P>0.05).结论:ALK在ALCL中的特异性表达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并可能对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clusterin作为一新的分子标志物,在ALCL中的相对特异性高表达对ALCL的诊断、特别是对ALK阴性的ALCL与PTCL和CHL的鉴别诊断将具有重要意义.
- 黄文涛陆永明周晓燕李小妹姚晓红李百周张太明金爱萍
- 关键词:CLUSTERIN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对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竞争性RTPCR法检测套细胞淋巴瘤(MCL)石蜡包埋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和mRNA在常规病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淋巴结内MCL38例、对照组包括结内小B细胞淋巴瘤5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4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3例,滤泡性淋巴34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7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RTPCR法、竞争性RTPCR法检测cyclinD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看家基因PGK作为内对照检测RNA。结果(1)38例结内MCL中,cyclinD1蛋白阳性率为71.1%(27/38),对照组均为阴性。(2)116例标本中,可检出内对照PGK基因mRNA表达103例(88.8%)。38例MCL中PGK阳性36例(94.7%)。(3)38例结内MCL中,34例可检出cyclinD1mRNA表达,去除PGK和cyclinD1mRNA均阴性的2例,MCL中cyclinD1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94.4%(34/36)。对照组中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检出cyclinD1mRNA表达,其余病例均未检出cyclinD1mRNA表达。PCR结果全部经测序证实。(4)用竞争性RTPCR,38例结内MCL中27例可检出cyclinD1mRNA高表达,去除2例PGK也为阴性的病例,MCL中cyclinD1mRNA高表达率为75.0%(27/36)。对照组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无1例有cyclinD1mRNA高表达。结论RTPCR方法和竞争性RTPCR方法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cyclinD1mRNA的表达,均可用于MCL的诊断。
- 水若鸿魏永昆孙孟红王坚施达仁张太明金爱萍朱雄增
- 关键词:淋巴瘤膜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MRNA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套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
- 乳腺癌IGF2基因的印迹状态被引量:6
- 2002年
- 周晓燕施宗高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施达仁
- 关键词:乳腺癌IGF2基因基因印迹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相关染色体易位及其意义
- 观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相关染色体易位,分析其与ALK融合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病理价值。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6月间住院及会诊病例原发性系统性间变性大...
- 黄文涛李小秋姚晓红陆永明李百周盛伟琪陆洪芬金爱萍周晓燕
-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易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