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福
- 作品数:77 被引量:97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被引量:13
- 2008年
- 采用轻基质网袋培育湿加松容器苗,6—7月播种,以黄心土75%+火烧土15%+沙10%为基质;当芽苗高6~7cm,移入网袋,基质以松皮粉50%+锯末40%+表土8%+杉皮粉2%或松皮粉50%+锯末35%+锯末炭化15%为宜;翌年2—3月大多数苗木地径大于0.23cm,苗高大于19cm即可出圃造林。
- 黎明贾宏炎郭文福陈金新覃书怀
- 关键词:杂交松湿加松轻基质育苗
- 西南桦红椎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及林木形质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 唐继新朱雪萍贾宏炎贾宏炎曾冀郭文福
- 关键词:红椎混交林
- 红锥容器苗基质试验简报被引量:20
- 2006年
- 通过红锥不同基质育苗试验表明,最适宜的育苗基质为D处理(黄心土75%+锥林表土25%+磷肥0.5%),该基质培育苗木生长表现较好,苗木粗壮,根系发达。
- 黎明郭文福
- 关键词:红锥育苗基质地径生物量
- 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08h。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显著,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培养108h时,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不明显,但均高于桉树林。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明,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桉树林,但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各土层的差别各异。对31种碳源吸光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羧酸类和芳香类碳源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的敏感碳源。
- 陈超凡吴水荣覃林范垚城谭玲郭文福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
- 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基质选择试验被引量:19
- 2010年
- 采用沤制松树皮、沤制锯末、炭化锯末3种材料设置9个轻基质配方开展西南桦网袋容器苗培育试验,依据苗高、地径、根系生长表现及生物量等指标进行苗木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苗木培育的轻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之间的苗高、地径、根系和生物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以配方Ⅴ(50%沤制松树皮+50%炭化锯末)和Ⅵ(25%沤制松树皮+75%炭化锯末)的育苗效果最好,Ⅲ、Ⅷ和Ⅸ的效果最差,与炭化锯末比沤制锯末更利于西南桦苗木生长有关。建议生产上采用沤制松树皮和炭化锯末的混合基质培育西南桦苗木,若添加沤制锯末,其比例不宜超过20%。
- 郭文福曾杰黎明蒙彩兰曾冀
- 关键词:轻基质容器苗
- 红椎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被引量:8
- 2013年
- 开展红椎容器育苗基质筛选研究,为培育优质红椎实生苗提供技术支持,为红椎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奠定良好基础。采用沤制松树皮、锯末、炭化锯末等林业废弃物,作为基质组分,设计10个基质配方,根据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等指标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各育苗基质苗木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各基质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值大小顺序为:Ⅵ>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Ⅰ。基质Ⅵ(泥炭60%、炭化锯末20%、炭化树皮20%)育苗效果最好,基质Ⅱ(黄心土50%、沤制树皮25%、炭化树皮25%)育苗效果次之,基质Ⅰ(黄心土85%、火烧土15%)育苗效果最差。宜选择基质Ⅵ培育优质红椎实生苗。
- 李忠国郭文福蒙彩兰苏勇
- 关键词:红椎容器育苗育苗基质
- 西南桦水浸液对红椎、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 2007年
- 研究了西南桦鲜叶、未分解和半分解枯落叶以及林下表土水浸液对红椎、马尾松幼苗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仅半分解枯落叶水浸液对红椎地径和苗高以及鲜叶水浸液对马尾松苗高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西南桦对红椎和马尾松幼苗的他感作用并不强烈。
- 蔡道雄曾冀郭文福赵志刚黎明曾杰李贤忠
- 关键词:他感作用马尾松红椎水浸液
- 西南桦无性系测定与评价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西南桦优树无性系,在广西3个主要栽培区域设置无性系试验林进行测定评价。通过对4年生树的分析可知,西南桦不同无性系生长差异显著,筛选出的6个优良无性系,比对照实生苗材积增益分别达48.4%~99.3%。无性系与立地条件的互作效应显著,造林工作中应做到适地适无性系。
- 谌红辉贾宏炎郭文福黄弼昌吴龙墩刘光金秦旭东
- 关键词:无性系
-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立地的关系被引量:29
- 2009年
- 利用广西大青山林区79块林龄为20-25 a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海拔、土壤种类、坡位、坡形、坡向和立地类型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亚热带地区,米老排造林地应选择海拔300-500 m的高丘和中低山地带;(2)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类母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是米老排人工林生长最合适的土壤种类;(3)米老排造林立地应选择山坡的中下部,凹形坡和平坡的坡地较好。按以上条件选择造林立地,米老排林分优势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1-1.3 m,胸径年生长量达1.3-1.5 cm,种植后20 a可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
- 郭文福
- 关键词:米老排人工林
- 格木轻基质容器苗分级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格木轻基质容器苗的分级标准,并通过各级苗木的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格木苗可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H)≥23cm、地径(D)≥0.41cm,Ⅱ级苗:23cm>H≥19cm、0.41cm>D≥0.36cm,Ⅲ级苗:H<19cm、D<0.36cm;应用不同级别苗木进行造林试验,1年生时Ⅰ、Ⅱ级苗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而两者间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Ⅲ级苗的保存率(低于60%)以及生长量极显著低于Ⅰ、Ⅱ级苗,说明格木轻基质容器苗的上述分级标准是合理的。
- 贾宏炎赵志刚蔡道雄黎明郭文福许基煌曾杰
- 关键词:格木轻基质容器苗苗木分级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