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郑雅友

郑雅友

作品数:82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泥东风螺
  • 12篇蛤仔
  • 12篇菲律宾蛤仔
  • 11篇对虾
  • 9篇存活
  • 8篇凡纳滨对虾
  • 7篇低盐
  • 7篇幼体
  • 7篇活率
  • 7篇存活率
  • 6篇选育群体
  • 6篇盐度
  • 6篇方斑东风螺
  • 5篇养殖
  • 5篇拖网
  • 5篇海洋生物
  • 5篇海洋生物学
  • 5篇浮游
  • 5篇捕捞
  • 4篇低盐度

机构

  • 82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集美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82篇郑雅友
  • 45篇李正良
  • 35篇曾志南
  • 25篇刘波
  • 23篇李雷斌
  • 20篇杨章武
  • 14篇巫旗生
  • 14篇郑养福
  • 11篇宁岳
  • 11篇祁剑飞
  • 10篇郭香
  • 8篇林琪
  • 7篇郑国富
  • 7篇戴天元
  • 7篇苏新红
  • 6篇蔡英明
  • 6篇黄瑞芳
  • 6篇何海东
  • 6篇钟晨辉
  • 6篇贾圆圆

传媒

  • 26篇福建水产
  • 6篇渔业研究
  • 4篇水产学报
  • 4篇应用海洋学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台湾海峡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太空育种...
  • 1篇2012年中...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底质环境对眼斑猛虾蛄产卵孵化的影响
2010年
根据虾蛄自然生态特性,在室内小水泥池设计六种底质环境,试验不同底质、虾蛄自身挖掘与人造洞穴对眼斑猛虾蛄(Harpiosquilla annandalei)产卵与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眼斑猛虾蛄的产卵与孵化对底质、洞穴等条件要求严格,没有合适的条件便不产卵,即使产卵也不孵化或孵化率很低,在几种底质条件中以泥沙底质最好,明显优于沙底质,水泥底质不孵化,泥沙底质是眼斑猛虾蛄产卵、孵化成功重要条件之一。虾蛄自身挖掘的洞穴优于人造洞穴,而对泥沙的比例也有一定要求,要有利于虾蛄筑成洞穴。
郑雅友李正良杨章武郑养福
关键词:洞穴产卵孵化
斑节对虾与凡纳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比较试验被引量:2
2005年
用1000ml小水体进行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各期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二种对虾的卤虫摄食量与卤虫密度有关,在相同密度下,糠虾期凡纳对虾卤虫日摄食量明显高于斑节对虾,而卤虫密度对摄食量的影响凡纳对虾略低于斑节对虾,仔虾期卤虫摄食量差异日渐减小,P5~P6已很接近.
郑雅友李正良
关键词:日摄食量斑节对虾凡纳对虾卤虫无节幼体小水体糠虾
菲律宾蛤仔选育群体幼虫和稚贝生长性状的选择响应被引量:2
2019年
为培育菲律宾蛤仔(Ruditaps philippinarum)高产新品种,采用群体选择对其壳长进行定向选育。研究比较了选育系F 2与对照组幼虫和稚贝的壳长差异,并计算了选择反应(SR)、现实遗传力(h 2 R)和遗传获得(GG)。结果表明:12、45、60和75日龄,F 2壳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幼虫期SR、h 2 R和GG分别是(0.516±0.297)、(0.324±0.187)和(2.902±2.114),稚贝期分别为(0.300±0.262)、(0.188±0.164)和(9.463±8.418)。以上研究表明,对壳长的群体选育是有效的。
祁剑飞巫旗生宁岳郭香郑雅友曾志南江泽贵贾圆圆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幼虫稚贝现实遗传力
刺参南方度夏试验
2010年
选择刺参南方池塘养殖收获时的小规格个体,采用鲍鱼养殖池流水度夏,时间超过6个月。2年刺参度夏存活率分别为70.6%和89.1%;失重率为56.1%和61.8%。度夏后刺参再养殖约150天,成活率分别为94.9%和81.1%;增长率为10.5倍和13.6倍。
李正良郑雅友郑乐云林琪
关键词:刺参度夏
一种菲律宾蛤仔沙粒苗与浒苔分离装置
一种菲律宾蛤仔沙粒苗与浒苔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滚筒、吸泵、水管、盛苗箱和浒苔网袋,并将滚筒的筒壁设置为过滤网结构,使吸泵吸上来的蛤苗泥沙和浒苔能够被过滤分离,蛤苗泥沙进入盛苗箱中,而浒苔附着在滚筒的筒壁上,在所述...
林光忠郑雅友曾志南巫旗生
文献传递
漳州市刺参养殖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对漳州市2006、2007年刺参池塘养殖情况的调查,通过池塘选择、刺参附着基、苗种选择与运输、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养殖池塘资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李正良郑乐云郑雅友林琪
关键词:刺参养殖
KCl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 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定;当KCl浓度达到11×10^-3mol/L且幼虫日龄达到15d时,浮游幼虫变态率超过95%。在水体850L,幼虫2.0×10^5~2.5×10^5只,KCl连续作用9h的条件下,KCl浓度为17×10^-3mol/L,日龄15d的幼虫变态率达90%。浮游幼虫日龄越大,KCl添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KCl诱导变态作用越明显。KCl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性作用,日龄越小,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日龄12d的浮游幼虫,KCl添加浓度11×10^-3mol/L作用20h诱导变态的稚螺,未发现其生长和存活受到KCl的不良影响。综合本实验的结果,KCl诱导变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条件是:浮游幼虫日龄不小于15d,添加浓度11×10^-3~14×10~mol/L,作用时间不超过12h。
杨章武郑雅友李正良郑养福
关键词:氯化钾
几种天然饵料对泥东风螺稚螺生长、存活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报道了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稚螺适宜饵料的研究。以太平洋牡蛎、远海梭子蟹、竹筴鱼、南美白对虾和卤虫幼体为饵料,以及上述饵料每日一种轮流投喂的方式,组成6个实验组;实验水温28~28.5℃,经30 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和日均增长率以及存活率等综合指标,单种饵料投喂以太平洋牡蛎组效果最好,远海梭子蟹组次之;竹筴鱼组的存活率高于南美白对虾组,其他指标接近;卤虫最低,而混合投喂组,综合指标在全部实验组中位列第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不同天然饵料泥东风螺稚螺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
郑雅友曾志南刘波林国清李正良李雷斌林丹
关键词:泥东风螺饵料
一种诱导菲律宾蛤仔幼虫变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菲律宾蛤仔幼虫变态的方法,它包括:步骤1,泥块制备步骤,取潮间带海泥,去除海泥中的沙,再将海泥制成泥块,泥块在太阳下通过充分暴晒实现消毒;步骤2,泥块投放步骤,浮游幼虫在幼虫培育池中培育7‑9天,待幼...
郑雅友曾志南刘波巫旗生李正良
文献传递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中层拖网是以中上层及近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可根据鱼群垂直分布和移动任意改变拖曳水层的渔具。中层拖网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的作业。目前正朝着网具大型化,网口部分网目超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戴天元郑雅友郑国富郭献盛林太明
关键词:拖网中层拖网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