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美
- 作品数:140 被引量:1,906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与栖息地利用研究被引量:30
- 2005年
- 2001年和2002年冬季,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雄鸟的冬季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对遥测位点超过30个的5只雄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面积为10.03±1.17hm2(最小凸多边形法,MCP)、8.60±0.35hm2(90%调和平均转换法,90%HMT)和9.50±1.90hm2(95%固定核法,95%FK),明显小于其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核心区面积为1.88±0.37hm2。核心区的栖息地组成在个体间变化较大,但主要是针阔混交林、松林、杉木林和灌丛。在研究区尺度上,白冠长尾雉雄鸟对栖息地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在活动区内则是随机利用栖息地。乔木胸径、灌木高度、2.0m层盖度及灌丛与森林的距离对雄性白冠长尾雉冬季的栖息地选择有重要影响。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白冠长尾雉的栖息地管理中首先应加强对现存栖息地的保护,同时应通过适当的造林来扩大栖息地面积,此外还要注意对大面积的现有灌丛进行改造。
- 徐基良张晓辉张正旺郑光美阮祥锋张可银
- 关键词:SYRMATICUSREEVESII活动区栖息地利用白冠长尾雉雄鸟
- 栖息地破碎化对黄腹角雉分布模式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中国的特产雉类,仅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山区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面积逐渐缩小,有些栖息地已严重破碎化。于2001-2005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
- 邓文洪郑光美
-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被引量:1
- 2008年
-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 江红星侯韵秋钱法文楚国忠李玉祥王会单凯郑光美
- 关键词:黑嘴鸥MTDNA控制区迁徙系统地理种群分化
- 甘肃莲花山蓝马鸡孵卵节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 900~3 020 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哺乳类.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蓝马鸡雌鸟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在1.25~4.00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16.6~46.4 min之间.雌鸟的平均在巢率为97.0%(n=3).根据对4号巢雌鸟孵卵节律连续27 d的观测,发现雌鸟在每日离巢2次或3次时,其首次离巢时间要显著早于每日仅离巢1次的时间.
- 孙悦华贾陈喜方昀郑光美
- 关键词:蓝马鸡繁殖孵卵节律
- 黄腹角雉的种群数量及其结构研究被引量:20
- 1990年
- 1983—1986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应用标图法和线路统计法,对野生黄腹角雉种群、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群约50只。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繁殖后期数量增加,秋末冬初开始明显下降。黄腹角雉繁殖力低,卵的损失率高,使种群数量上升十分缓慢。成体性比接近1:1,在各样区之间略有差异。在性比偏离1:1较大的样区,亚成体比例较高。
- 张军平郑光美
- 关键词:黄腹角雉种群数量种群结构
- 我国濒危鸟类的研究与保护方向
- 2012年
- 人口增长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正在导致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的急剧破坏和消失。而环境污染、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滥捕乱猎等更直接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这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特别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
- 郑光美
- 关键词:濒危鸟类野生动物人口增长经济开发环境污染
- 人工光照对黄腹角雉繁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1992年
- 1990~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黄腹角雉饲养场内,进行了光照对繁殖行为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黄腹角雉对光照是敏感的.采用人工光照技术可使之提前产卵并增加产卵窝数和卵数;长光照刺激对幼鸟性成熟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 丁长青聂学军王凯力王达林赵欣如郑光美
- 关键词:黄腹角雉人工光照繁殖行为
- 重视人才培养中的基础课教学树立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观
- 多年来,生物科学与J_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贯彻教育部本科教育必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6 + X模式”的教学体系;整合了基础课实验中心和教学方式;对年轻的基础课骨干教...
- 郑光美
- 关键词:高等教育基础课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 文献传递
- 黄腹角雉精液的低温保存被引量:2
- 2003年
- 1999— 2 0 0 3年从 17只笼养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采集精液 ,稀释后分别保存于 4℃的冰箱和 - 196℃液氮中 .在 4℃条件下 ,保存于生理盐水、C 2液、Lake液、Beltsville液等不同稀释液中的精液 ,其精子存活状况相差很大 ,其中保存于Beltsville液中的精子存活率 (S)最高 ,4 8h后仍有 6 0 %以上的活精子 .在精液的冷冻保存方面 ,受降温过程中精子内外渗透压的变化和结晶的影响 ,且对于冷冻保护剂 (二甲基亚砜 ,DMSO)的体积分数 (φ)以及降温速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DMSO的 φ过高 (如 10 % )或过低 (如 1% ) ,都会大幅降低冷冻后精子的S ,实验发现 φ为 4 %的DMSO最适于黄腹角雉精液的冷冻保存 ;以不同的速度降温 ,也显著地影响着精液的保存效果 (P <0 .0 5 ) .
- 张雁云郑光美李颖杨萌
- 关键词:黄腹角雉精液
-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人工授精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不同年龄黄腹角雉的射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8岁为其繁殖壮年期;同一年龄的黄腹角雉在繁殖的不同时期,射精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笼养下黄腹角雉的精子生成的高峰时期.从保证角雉安全和获取更多的精子等方面考虑,较为适宜的采精频率为1次·(3d)-1.利用稀释的精液和用原精液输精,黄腹角雉卵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黄腹角雉精子在雌体内的最长贮存时间为23d.通过对黄腹角雉产精的特点以及对精液的系统分析后,所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使卵受精率可达85%以上,解决了长期笼养下的黄腹角雉卵受精率低的问题.
- 张雁云郑光美常崇艳陈晓端郝如王赟
- 关键词:黄腹角雉人工授精射精量受精率采精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