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邸玉兰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激光
  • 11篇手术
  • 9篇角膜
  • 9篇分子
  • 8篇准分子
  • 8篇准分子激光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原位
  • 5篇磨镶术
  • 5篇激光原位
  • 5篇角膜磨镶术
  • 5篇LASIK
  • 5篇病变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早产儿视网膜
  • 4篇早产儿视网膜...
  • 4篇早产儿视网膜...
  • 4篇视网膜病

机构

  • 29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作者

  • 29篇邸玉兰
  • 19篇李耀宇
  • 18篇邱岩
  • 13篇王宗华
  • 9篇翟国光
  • 7篇白华
  • 7篇屈哲
  • 5篇何涛
  • 3篇黄耀辉
  • 3篇马斌超
  • 3篇黄秋闽
  • 2篇樊容
  • 2篇郑艳珍
  • 2篇梁晓磊
  • 1篇梁海恬
  • 1篇邓青
  • 1篇任蕾
  • 1篇卢炜
  • 1篇刘惠玲
  • 1篇杨薇

传媒

  • 7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人民军医
  • 3篇华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恰当的期望值,促进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康复。方法利用宣传手册、挂图、图片、录像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的视力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康复信心增强,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中起重要作用。
邸玉兰邱岩王宗华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LASIK手术中眼球旋转的观察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LASIK手术中患者发生眼球旋转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203例(394眼)患者术前应用VISX波前像差仪进行虹膜照相检查,LASIK手术中利用VISXS4-IR系统进行虹膜定位检查,观察手术时与检查时的眼球旋转方向和角度。结果:虹膜定位的捕捉成功率为92.6%,394眼中共有346眼在术中发生了旋转。双眼均主要为外旋,其中,右眼中,36.5%发生了内旋、63.5%发生了外旋;左眼中,36.3%的发生了内旋、63.7%发生了外旋。右眼眼球旋转的最小角度为0.1°,最大角度为8.9°;左眼眼球旋转的最小角度为0.1°,最大角度为9.6°。平均眼球的旋转角度为(2.78±2.10)°。旋转大于5°的眼球为18.5%。结论:LASIK手术时,随着从坐位到仰卧位的改变,患者普遍存在着低中度的眼球旋转问题。该问题会对患者的术后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精确地进行虹膜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散光和高阶像差患者的手术效果。
李耀宇邱岩邸玉兰翟国光屈哲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手术眼球旋转虹膜定位
白内障术前应用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的实践经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术前应用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7月的1064例患者行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结果:没有1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结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邸玉兰王宗华邱岩梁晓磊李安迪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
高度散光患者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手术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高度散光患者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IR-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DC的高度散光患者分别使用VISX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IR-LASIK手术(204例338眼)和常规LASIK手术(180例335眼),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残留散光度数进行比较,IR手术组检查了眼球旋转的角度。结果:IR-LASIK手术组术后2d裸眼视力(≥1.0者89.1%)明显优于常规LASIK手术组(≥1.0者83.6%,P<0.05),术后残留散光度数也明显小于常规LASIK手术组(0.56DCvs1.15DC,P<0.01)。IR-LASIK手术组波前像差检查的散光度数和轴位均与显然验光结果有一定的差别,所有患眼手术时均发生了眼球旋转。这可能是IR手术后疗效较好的重要原因。结论:IR-LASIK手术能够明显改善高度散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减轻术后的散光残留。
李耀宇翟国光邱岩邸玉兰屈哲黄耀辉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手术波前像差虹膜定位
改良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索改进的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8例(48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12只眼1.0,19只眼0.6~0.8,17只眼0.4~0.6,平均散光为0.73D±0.22D,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可以在微创小切口的情况下完成悬吊固定,手术适应症广,具有推广价值,但手术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何涛白华李耀宇邸玉兰黄耀辉邓青
关键词:巩膜缝线固定术小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4例低视力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之一[1]。较多文献[2-3]报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效果,与手术方法、患者基础疾病及白内障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期,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4例(24眼)术后低视力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白华何涛邱岩王宗华邸玉兰李耀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低视力黄斑病变
LASIK手术偏心切削病例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分析因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波前引导LASIK)偏心切削引发视觉质量下降的病例中,其高阶像差分布特征和偏心切削程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LASIK和波前引导LASIK)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的患者40例(48眼),术后复诊3个月以上[复诊期限:波前引导组平均为9个月(4至26个月),传统组平均为24个月(5个月至6年)],屈光度稳定在±1.00 D以内者,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行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检查.本研究选取了这部分患者中初次LASIK术后主导像差为彗差(垂直彗差或水平彗差)的26例(28眼),分析检测所得高阶像差结果,并测定术中偏心的切削中心相对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X轴)、垂直方向(Y轴)和矢量的偏移.将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的术前与术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术后与传统LASIK组术后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波前引导组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由(0.425±0.192)μm增加至术后的(1.262±0.590)μm,增加了1.96倍.总彗差RMS值由(0.190±0.114)μm增加至术后的(0.686±0.315)μm,增加了 2.61倍.水平彗差RMS值由(0.118±0.061)μm增加至术后的(0.257±0.237)μm,增加了1.17倍;垂直彗差RMS值由(0.130±0.122)μm增加至术后的(0.587±0.329)μm,增加了3.51倍.初次LASIK术后的水平彗差明显小于垂直彗差(Z=-2.803,P=0.004).传统组的总高阶像差、总慧差与波前引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慧差占总高阶像差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P=0.007).偏心切削量水平方向(X轴)位移右眼为(0.65±0.38)mm,左眼为(0.90±0.35)mm;垂直方向(Y轴)位移右眼为(0.80±0.30)
樊容邸玉兰邱岩翟国光屈哲李耀宇
关键词:高阶像差
LASIK术后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经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中(除外过矫、欠矫和眼部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经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组和波前像差引导组),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患者总40例(48眼),传统LASIK组18例(23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22例(25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复诊3个月以上,屈光度稳定在±1.00D以内。所有患者采用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在自然瞳孔下行波前像差检查,提取4mm瞳孔直径高阶像差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高阶像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术后增加了1.18倍(t=-11.485,P〈0.01);三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1.25倍(Z=-6.125,P〈0.01);四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0.93倍(Z=-6.154,P〈0.01);五阶像差增长了1.35倍(Z=-6.154,P〈0.01);六阶像差增长了1.14倍(t=-21.080,P〈0.01)。垂直彗差增加了1.43倍(Z=-6.154,P〈0.01)、水平彗差增加了93%(Z=-6.154,P〈0.01)、球差增加了89%(f=-19.659,P〈0.01)。但术后30度三叶草仅增加了5%(Z=-6.154,P〈0.01)、0度三叶草增加了35%(Z=-6.154,P〈0.01)。波前像差引导组术后与传统组术后的比较:总高阶像差、三阶像差、四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30度三叶草和0度三叶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五阶像差陆-2.033,P=0.042)、六阶像差(Z--2.631,P=-0�
樊容邱岩邸玉兰翟国光何涛李耀宇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高阶像差视觉障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275例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早期筛查。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首次检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结果 275例(550眼)共筛查发现ROP 38例(76眼),发病率为13.82%。通过采取有效筛查护理措施,未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结论 ROP早期筛查可及时发现早产儿病情变化,筛查期间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邸玉兰王宗华马斌超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护理
口服乙酰唑胺致低钾血症1例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王宗华白华李耀宇邸玉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