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成梁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法治
  • 9篇法律
  • 7篇法治方式
  • 6篇法律方法
  • 6篇法治思维
  • 5篇公信
  • 5篇公信力
  • 4篇思维
  • 4篇辩驳
  • 3篇法律权威
  • 3篇法治中国
  • 2篇信任
  • 2篇修辞
  • 2篇游戏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游戏
  • 2篇语用学
  • 2篇语用学转向
  • 2篇哲学
  • 2篇维特根斯坦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中共青岛市委...

作者

  • 22篇邱成梁
  • 1篇朱顺贤
  • 1篇陈金钊
  • 1篇张传新
  • 1篇李志强

传媒

  • 3篇北京警察学院...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研究生法学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贵州警官职业...
  • 1篇南开法律评论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河北公安警察...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 1篇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6篇2014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解释及其规则——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11号”为例
2014年
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解释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律解释的内容;二是解释合乎法律本意;三是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所创新;四是法律解释方法应合理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是满足指导性案例要求的基本的、合理的路径。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宏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排序与整合,微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细化运用。在杨延虎等贪污案中,首先运用了文义解释规则,在特殊情况下充分运用了扩张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以及目的解释规则,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张传新邱成梁
论“立法腐败”的界定、危害与规制被引量:1
2014年
立法腐败是指享有立法权的主体和政策制定者(立法主体)滥用立法权和准立法权,为相关市场主体制定谋取不符合公共利益的私益的法规、政策,并以此谋取私利的行为。我国立法腐败具有非典型性、合理隐蔽性及局域性等特点。立法腐败的规制,应着重从立法腐败的特点切入,并借助于密切相关的制度机制。
邱成梁
关键词:立法腐败
可辩驳思维与法治的系统优化
2014年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均具有重要的法治贯通价值。微观上,可辩驳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推动政治话语向法律话语的转向以及法治技术的转型;宏观上,可辩驳思维的运用有助于法治思维的贯通和法治方式的优化。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邱成梁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可辩驳思维与法治的可能性
2014年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根本上是以法律的可辩驳性为基本前提的。可辩驳思维对"法治可能性"的证成,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邱成梁
关键词:法律方法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建构及其进路被引量:1
2014年
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内在灵魂,当前"把法律作为修辞"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形态。"把法律作为修辞"强调的是相对于其他话语类型,法律话语对主流思维方式的约束意义与建构价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建构,前提上强调从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在具体内容上需要法律话语系统的优化建构、法律话语权的内外塑造。"把法律作为修辞"的方法进路,实质是通过运用法律方法将法律话语细致化;"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制度进路,是通过系统化的制度机制将法律话语实践化。
邱成梁
关键词:法律话语话语权法律方法法律权威
法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基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展开与应用
二十世纪下半期哲学论著几乎都会涉及维特根斯坦,很多人甚至把维特根斯坦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习惯于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以维氏两本代表作为主轴区分为前后相异的两个时期。早期维特根斯坦把思想和世界的关系演变为语言...
邱成梁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哲学法哲学法律思维法律方法语用学
文献传递
迈向实践立场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方法论被引量:10
2017年
法治评估意味着对法治的全方位评估,通过法治标准来寻找法治建设差距。基于提升法治评估有效性的视角,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是相当有必要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框架,是其迈向实践场域的检验导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倡导方法论的进路,具体包括指标权重设置、指标数据收集以及指标计算量化三个方面。通过方法论的实践操作,进一步优化法治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邱成梁李志强
关键词:方法论
“立法腐败”的界定、危害与规制
2014年
我国立法腐败具有非典型性、合理隐蔽性及局域性等特点,立法腐败降低了立法质量,进而影响了法益保护的有效性,整体上可能引起公众对政治合法性秩序不认可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潜在的合法性危机。立法腐败的规制,应着重从立法腐败的特点切入,并借助于密切相关的制度机制。
邱成梁
关键词:立法腐败
法治中国与改革共识的法治进路
2014年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凝聚力。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通过公信力的视角考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主旨是通过系统化的渠道最终实现法律主体博弈的均衡,在理念上涵盖着思维与方式两个层次。法治公信力的建构通过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法律权威的塑造、二是信号传递机制的完善、三是信任机制的改进。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改革共识达成的法治进路,应通过公信力的视角予以反思。
邱成梁
关键词:法治中国公信力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关于完善绿色消费税制的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向,绿色消费税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绿色消费税节能环保功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我国现行消费税在征税范围、征税环节、计税价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亟需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完善,以适应发展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
朱顺贤邱成梁
关键词:消费税节能环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