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锡海

作品数:101 被引量:690H指数:1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0篇动脉
  • 37篇斑块
  • 34篇磁共振
  • 33篇成像
  • 31篇血管
  • 29篇动脉粥样硬化
  • 26篇冠状
  • 24篇颈动脉
  • 24篇冠状动脉
  • 18篇造影
  • 17篇硬化斑块
  • 17篇磁共振成像
  • 16篇粥样硬化斑块
  • 15篇血管造影
  • 15篇64层螺旋
  • 13篇影像
  • 13篇64层螺旋C...
  • 10篇主动脉
  • 9篇易损斑块
  • 8篇动脉狭窄

机构

  • 57篇清华大学
  • 4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华盛顿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5篇扬州市第一人...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扬州大学附属...
  • 3篇齐齐哈尔市第...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扬州大学第二...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8篇赵锡海
  • 23篇杨立
  • 21篇蔡祖龙
  • 16篇赵林芬
  • 14篇王新江
  • 11篇刘新
  • 11篇程流泉
  • 11篇苑纯
  • 10篇李澄
  • 9篇王新疆
  • 8篇陈慧军
  • 8篇马林
  • 7篇蔡幼铨
  • 7篇蔡剑鸣
  • 7篇李颖
  • 6篇高元桂
  • 6篇李睿
  • 6篇赵绍宏
  • 6篇李颖
  • 5篇李睿

传媒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1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解放军保健医...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2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樊翊凌刘晓晟赵锡海王津楠许建荣江基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体测量血管壁T1值的双反转恢复多翻转角MRI序列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为测量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本文提出和验证在体测量薄血管壁T1值的MRI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将双反转恢复序列与多翻转角技术相结合,即利用双反转恢复序列"压血",多翻转角技术采集数据,得到多幅具有不同T1加权对比度的黑血图像,并拟合得到T1值。在3.0T MRI上,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次右颈总动脉成像。分别采用先平均后拟合和先拟合后平均两种方法计算血管壁T1值,并进行可重复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方法成功测量了所有受试者的正常右颈总动脉血管壁T1值,验证了其在体测量薄血管壁T1值的可行性。由先平均后拟合法得到的T1值为(833.2±81.2)ms,组内相关系数为0.629(P<0.05);由先拟合后平均法得到的T1值为(797.2±116.6)ms,组内相关系数为0.537(P<0.05)。两种方法测得T1值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5),其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结论利用本方法在体测量薄血管壁T1值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较好,将来有望应用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定量化研究及斑块成分的在体识别研究。
吴婷婷陈振森赵锡海陈慧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成年人
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拟行CEA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1周行t-ASL检查,并生成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及脑供血分布图。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的CBF值、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灌注体积(perfusion volume,PV),计算总PV(PV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侧术前与术后的CBF值及PV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灌注组与非高灌注组术前PV总的差异。结果(1)CEA术前的患侧CBF值低于对侧;术后,患侧和对侧的CBF值均上升,且患侧升高幅度大于对侧;(2)CEA术前的患侧PV低于对侧,CEA术后患侧PV明显升高,而对侧PV及椎-基底动脉PV下降;(3)CEA术后发生高灌注患者的术前PV总显著低于非高灌注组,术后两组PV总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t-ASL作为一个无创性脑血流灌注成像方法,既可以于CEA术前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的风险进行预测,又可以用于CEA术后疗效评估。
徐慧敏霍然刘颖赵锡海王涛袁慧书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血流灌注
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肠炎。采用术前增强CT观察肠壁软组织样增厚、肠腔狭窄、肠管明显强化、肠管强化均匀性、肠系膜血管变细及不规则、肠管周围间隙软组织密度影、累及末端回肠、肠管聚集以及肠系膜渗出等9个CT增强征象。分析CT增强征象与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5例中,轻度肠炎组9例,重度肠炎组20例,冰冻盆腔组16例。与轻度肠炎组比较,重度肠炎组和冰冻盆腔组出现肠壁软组织样增厚(χ^2=18.46、18.09)、肠腔狭窄(χ^2=11.53、14.79)、肠壁强化不均匀(χ^2=17.44、13.77)、累及末端回肠(χ^2=5.19、14.73)、肠管聚集(χ^2=9.06、16.06)的几率更高(P<0.01),其余CT增强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肠炎组和重度肠炎组比较,冰冻盆腔组的肠管周围间隙更容易出现软组织影(χ^2=13.77、15.14,P均<0.01)。结论CT增强成像可有效区分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管放射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
赵本琦乔建张晨赵锡海赵红亮郑卓肇
关键词:肠炎慢性病图像增强
MRA、CTA和血管造影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MRA,CTA和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准确性和特征。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前的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和CTA检查。MRA采用呼吸导航三维FIESTA序列,心肌抑制和脂肪抑制准备...
程流泉赵锡海王新疆高元桂马林
文献传递
脑血管疾病预警的影像学研究
李睿苑纯罗建文陈慧军赵锡海
研究目的: 脑血管疾病预警的影像学技术研究旨在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警,从而筛查存在疾病隐患的血管,明确可疑人群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精确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属性,提高脑血管疾病的...
关键词: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
肠及肠系膜损伤CT征象的再认识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损伤各种CT征象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组及19例保守治疗组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9种CT征象,即肠壁连续性中断、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壁血肿、肠系膜血管内造影剂外溢、肠系膜脂肪渗出、肠系膜血肿、肠外积液及肠外积气,采用调差表方式根据9种CT征象的有无进行诊断。应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对手术组术前CT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应用R×C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对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各CT征象进行对照分析,当P<0.01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CT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2=5.8182,P=0.0159>0.01),CT诊断BMIs准确率达90%,手术组小肠损伤达75%。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各CT征象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c2=148.2682,P=0.0000<0.01)。肠壁连续性中断、肠壁异常强化、肠壁血肿、肠系膜血管内造影剂外溢、肠外积气仅见于手术组。结论肠壁连续性中断、肠壁异常强化、肠壁血肿、肠系膜血管内造影剂外溢、肠外积气的出现,提示有手术指征,但必须综合分析诸CT征象,间隔6-8小时CT复查对于特异性不高CT征象诠释有一定价值。
赵林芬许绍奇赵锡海
关键词:肠系膜
老年患者颈动脉不同位置斑块进展特点的磁共振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不同位置斑块进展的特点。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2次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的51例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75支颈动脉MRI,分别对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BIF)及颈内动脉(ICA)斑块处的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及管腔面积的年进展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支颈动脉中,有131处斑块,其中ICA斑块42处,BIF斑块54处,CCA斑块35处。与CCA斑块比较,ICA斑块的管壁面积年进展率(P=0.021)和管壁厚度年进展率更高(P=0.036);与BIF斑块比较,ICA斑块的管壁面积年进展率更高(P=0.028)。ICA斑块管壁面积年进展率与患者年龄(r=0.39,P=0.011)、高血压(r=0.37,P=0.016)和糖尿病(r=0.31,P=0.041)呈正相关。结论相对于CCA和BIF斑块,ICA斑块进展更快,且与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相关,对ICA斑块的MRI随访观察更能反映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的进展特点。
卢明明卢明明彭鹏崔园园赵锡海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心肌纤维束DTI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心肌纤维束结构的可能性。方法:使用25个方向的DTI序列扫描离体1 h和 24h的猪心脏,使用脑白质纤维束成像重建方式显示心肌纤维的走行、分布和排列方式。结果:DTI可以清晰显...
程流泉赵锡海张涛李力兵蔡幼铨马林
文献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韩旭赵锡海崔豹马露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