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栓塞
  • 4篇脑栓塞
  • 2篇鼠脑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外
  • 2篇梗塞
  • 2篇梗塞区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障碍
  • 1篇地平
  • 1篇电极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选择电极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市高血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赵瑜
  • 4篇耿东进
  • 2篇成柏华
  • 1篇牛国忠
  • 1篇杨军
  • 1篇胡万林
  • 1篇赵光胜
  • 1篇徐定海
  • 1篇卫国华
  • 1篇胡大萌
  • 1篇余慧贞
  • 1篇何存道
  • 1篇王学佑
  • 1篇封根泉
  • 1篇李振杰
  • 1篇刘建荣
  • 1篇黄明智
  • 1篇奚晓

传媒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化学传感器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心理科学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模型的观察被引量:6
1990年
通过经颅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均出现各种神经病学征象。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发现梗塞区位于皮质及基底节。光镜和电镜观察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发现梗塞区不同程度的细胞和间质变性坏死。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牛国忠赵瑜
关键词:脑栓塞动物模型脑动脉
钙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1年
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缺血性中风的病理过程中Ca^(2+)起着关键作用。谷氨酸能诱导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能Ca^(2+)超载。因此研究者寻求防止Ca^(2+)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药物来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病人。本文对现已应用于临床的Ca^(2+)拮抗剂尼莫地平和盐酸氟桂嗪以及正在研究过程中的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耿东进赵瑜
关键词:钙拮抗剂谷氨酸中风
高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外钙离子的影响被引量:6
1997年
应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测定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在缺血早期已发生细胞外钙离子浓度下降(P<0.01),而缺血15~30min时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提示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可能与加强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有关。
刘建荣胡大萌赵瑜余慧贞黄明智
关键词:高血糖脑缺血细胞外
间断型直流磁场对工人诱发脑电影响的计算机分析
1987年
本文应用生物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对27名接触间断型直流磁场工人的诱发脑电图进行计算机分析。分析指标有功率谱、传递函数、相干函数和脉冲响应。工人作业时,手部最大场强约为75~150奥,胸腹部最大场强约为12~54奥,磁铁中心最大场强约为350~1000奥。结果表明:低强度间断型直流磁场的职业性暴露对工人的诱发脑电图未见有明显影响。
何存道柯文琪李振杰王学佑胡万林杨军奚晓王婉芳蒋国荣封根泉王羽迅赵光胜徐定海赵瑜卫国华王汝容孔邦杰
关键词:胸腹部诱发脑电直流磁场计算机分析临床确诊脉冲响应
Ca^(2+)—ISM_S应用于大鼠脑梗塞区细胞外Ca^(2+)检测实验探讨
1990年
本实验用国产钙活性材料二—2—异辛基苯基磷酸钙制成液膜式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on—Selective Microelectrodes,ISMs)检测18只雄性 Wistar 大白鼠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脑梗塞区细胞外 Ca^(2+)活度变化以及对 Ca^(2+)—ISMs 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MCAO3分钟 Ca^(2+)浓度从正常的平均值1.185±0.045mM(■±SD)降低到平均值0.427±0.188mM(■±SD)。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脑便塞区细胞外 Ca^(2+)浓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电极性能测试的结果显示:在室温下 Ca^(2+)—ISMs 的线性范围在10^(-5)—10^(-1)M,平均斜率为26.4±1.3mV(■±SD),平均检测下限为9.1±0.2×10^(-0)M(■±SD)。电极在10^(-1)—10^(-4)M 标准系列液中响应时间为20—30秒,在空温下置于10^(-3)M 标准液中历时3小时电位漂移为±1mV。电极的重现性能良好,电极的平均寿命约一周。
耿东进赵瑜成柏华
关键词:大白鼠脑栓塞细胞
用三管ISM_S检测大鼠脑梗塞区细胞外Na^+和K^+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实验采用 Na^+、K^+及参比三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on—Selective Microelectrodes,ISMs)同时动态检测14只在体 Wistar 大白鼠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后脑梗塞区细胞外 Na^+及 K^+活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对 Na^+、K^+及参比三管 ISMs 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MCAO 后1—2分钟脑梗塞区细胞外 Na^+迅速从正常平均值140.2±9.3mM(±SD)下降到129.7±10.2mM(±SD)。而 K^+则从正常的平均值4.29±0.41mM(±SD)升高到6.12±1.00mM(±SD)。Na^+电极的线性范围在10^(-5)—10^(-1)M,K^+电极的线性范围在10^(-1)—10^(-6)M,Ka^+电极的平均斜率为54±1.4mV(±SD)。K^+电极的平均斜率为57.2±1.4mV(±SD)。Na^+电极的平均检测下限为9.0±1.1×10^(-0)M(±SD),K^+电极的平均检测下限为9.23±0.71×10^(-7)M(±SD)。电极的稳定性能良好,平均寿命约一周。
耿东进赵瑜成柏华
关键词:脑栓塞选择电极ISMS
尼莫地平对大白鼠脑梗死区钙离子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雄性大白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各8只。A组为对照组,在大脑中动脉凝闭(MCAO)前30min静注蒸馏水;B组在MCAO前30min静注尼莫地平0.6mg/kg;C组在MCAO后40min静注尼莫地平1mg/kg;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观察脑梗死区细胞外Ca^(2+)变化。结果:B组脑梗死区细胞外Ca^(2+)下降值较小,A组下降值较大(P<0.01);C组给药前后自身对照脑梗死区细胞外Ca^(2+)明显回升(P<0.01)。实验表明,在MCAO前或后给药,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区细胞外Ca^(2+)流动均有阻滞作用。
耿东进赵瑜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栓塞钙代谢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