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珞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支气管封堵器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癌切除
  • 2篇食管癌切除术
  • 2篇手术
  • 2篇气管
  • 2篇气胸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人工气胸
  • 2篇封堵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性细胞
  • 1篇胸腔镜手术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赵珞
  • 4篇韩志军
  • 4篇刘洪生
  • 3篇何嘉
  • 3篇李力
  • 1篇张太平
  • 1篇丛林
  • 1篇王孟昭
  • 1篇高晶
  • 1篇吴文铭
  • 1篇张志庸
  • 1篇徐燕
  • 1篇赵玉沛
  • 1篇任海涛
  • 1篇彭斌
  • 1篇秦应之
  • 1篇韩显林
  • 1篇戴梦华
  • 1篇关鸿志
  • 1篇廖泉

传媒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腺类癌诊断及治疗策略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胸腺类癌是一种病因不明和分类方法尚未统一的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无症状、局部压迫表现、内分泌异常和副肿瘤综合征等。虽然,胸腺类癌在CT和PET/CT上无特征性表现,但影像学检查为胸腺类癌的临床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的重要工具,Ki67指数在胸腺类癌分级中的应用也值得深入研究。目前胸腺类癌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免疫组化则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在治疗方面,根治性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案,而随着分子药理的发展,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可能。
梁乃新赵珞李单青
关键词:胸腺类癌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相关无菌性脑膜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19年12月1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例帕博利珠单抗相关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文献所发表的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础肿瘤、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本例患者为45岁男性,因患食管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年后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经停用帕博利珠单抗,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很快好转。分析报道的全部9例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中位年龄55岁,男女比例为6∶3,多数患者出现头痛而无脑膜刺激征,少数患者出现发热,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均好转。结论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是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罕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对于接受ICI治疗的患者,若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需警惕该病,并与脑膜癌病、感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范思远关鸿志任海涛徐燕王孟昭赵珞高晶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自身免疫脑膜炎
人工气胸辅助下经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气胸辅助下经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人工气胸辅助下经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平均长径(5.4±2.1)cm,中位手术时间100(75,11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2)d。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食管黏膜破损、无中转开胸,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5(17,4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及食管狭窄等症状。结论在人工气胸辅助下经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可以完成较大肿瘤的完整摘除,手术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赵珞何嘉刘洪生李单青韩志军李力
关键词:人工气胸支气管封堵器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
迟发性膈肌破裂合并膈疝40例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迟发性膈肌破裂后产生膈疝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0例迟发性膈肌破裂患者临床资料。40例中,36例有明确外伤史,32例存在胸部或腹部症状,8例体检发现。所有患者均合并膈疝,其中左侧膈疝32例,右侧膈疝8例。全麻下行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39例。经胸途径手术38例,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2例。4例(均为右侧膈疝)经胸修补困难,联合开腹修补。36例直接缝合修补膈肌破裂口,4例采用聚丙烯网修补。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5~26天,中位时间11天。1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于术后19天急诊剖腹探查,行粘连条索切除松解后康复出院。结论迟发性膈肌破裂合并膈疝较为罕见,结合病史、症状,行胸腹部CT+膈肌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
赵珞韩志军刘洪生张志庸李单青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检查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胰岛素瘤中定位诊断的价值
2014年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检查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胰岛素瘤术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术中采用超声检查定位肿瘤,并依据肿瘤的不同位置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施行手术.分析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术中超声检查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血糖值等指标.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7月31日.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用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20例患者中共检出21个肿瘤,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0%(18/20),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术中超声定位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20/20).正常胰腺组织血流量值为(97±37)mL/(100 mL·min),血容量值为(20±14)mL/100 mL,渗透性值为(38±22) mL/(100mL·min).肿瘤组织血流量值为(170 ± 50) mL/(100 mL·min),血容量值为(26±14) mL/100 mL,渗透性值为(51 ±42) mL/(100 mL·min).其中肿瘤组织血流量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血流量值(=5.58,P<0.05),而血容量、渗透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18,P>0.05).21个肿瘤位置分别位于:胰头部11个、胰体部6个、胰尾部4个.20例患者中,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岛素瘤摘除术19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为(146±54)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0 mL(20~1 000 mL),患者无术后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1例患者发生A级胰瘘、9例发生B级胰瘘.患者术前血糖为(3.8±1.0) mmol/L,术后60 min血糖为(6.4±1.8)mmol/L,两者
吴文铭赵珞韩显林丛林廖泉戴梦华张太平赵玉沛
关键词:胰岛素瘤术中超声检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人工气胸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McKeown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为评估人工气胸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McKeown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优势,回顾分析2016年至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7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气胸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技术行McKeown微创食管癌切除。全组83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24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在胸腔镜手术中,随着人工气胸的应用,患者动脉血气中PaO_(2)和PaCO_(2)值升高,pH值和血压降低(P<0.05)。胸腔镜手术结束后,患者各项临床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术中未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和严重并发症。患者平均麻醉插管时间(18.31±4.83)min,平均手术时间(305.93±56.39)min,其中胸腔镜游离时间(112.15±48.41)min,术中平均出血(184.10±111.08)ml,中转开胸1例。平均总淋巴结清扫数量(41.09±15.95)枚。中位总住院天数11(8~103)天。术后并发症32例(29.9%),围手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人工气胸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McKeown微创食管癌切除及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赵珞李力何嘉刘洪生李单青韩志军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人工气胸胸腔镜手术麻醉插管动脉血气
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空肠造瘘组(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术期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90例。其中空肠造瘘组128例、经口营养组62例。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住院时间[11(9,13)d比14(13,20)d,P<0.001]更短,术后辅助化疗完成率更高(95.16%比75.00%,P=0.005),两组手术时间[335(300,374)min比330(310,370)min,P=0.75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13%比35.48%,P=0.748)无显著差异。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1个月[(23.3±3.5)kg/m~2比(21.7±3.9)kg/m~2,P=0.006]、3个月[(22.6±3.5)kg/m~2比(20.6±4.0)kg/m~2,P<0.001]体质量指数均增高,术后1个月[(3.9±2.2)%比(10.3±3.5)%,P<0.001]、3个月[(6.5±3.1)%比(15.7±4.8)%,P<0.001]体质量下降率均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急剧降低,术后1个月时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时症状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时疼痛评分除外)均降低,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均<0.05)。结论相较于经口营养,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安全性高。
赵珞何嘉秦应之韩志军刘洪生李单青李力
关键词:空肠造瘘肠内营养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