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散型环状肉芽肿1例被引量:3
- 2007年
- 报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1例。患者男,54岁。以全身皮肤弥漫性丘疹1年余就诊。全身对称分布环状排列的数个圆滑群集小丘疹,中央皮肤稍凹陷,圆形,米粒大小,孤立或者融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不规则胶原纤维变性,周围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呈栅栏状排列在变性胶原纤维周围。诊断: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 赵玲一李惠单葵
- 关键词:环状肉芽肿播散型
- 191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8种标准化变应原对1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75.92%,主要变应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相关,3~39岁者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40~74岁者( P<0.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变应原( P<0.05)。结论:1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户尘螨和粉尘螨是其主要致敏原。
- 邹宇唐清体赵玲一邢燕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 皮炎湿疹患者124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疾病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及与不同过敏性疾病、职业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百亿"斑贴试验变应原对124例皮炎湿疹患者(面部皮炎63例,手部湿疹17例,脐周皮炎10例,其他部位皮炎湿疹34例)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结果 124例患者总阳性率为66.13%。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氯化氨基汞(白降汞)、橡胶4。两种及其以上变应原阳性者达33.87%。男女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6,P>0.05)。脐周皮炎患者阳性率为100.00%,而面部皮炎、手部湿疹、其他部位皮炎湿疹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05)。不同职业与变应原种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试验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硫酸镍、白降汞、橡胶4、香料1和重铬酸钾。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对预防皮炎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 赵玲一邢燕邹宇唐清体
- 关键词:皮炎湿疹变应原
- 咪唑斯汀导致过敏反应
- 2011年
- 1病历摘要例1:女,31岁。因咽部不适、声嘶0.5h立即就诊。1h前因面部红斑、丘疹伴瘙痒3d来我科就诊,诊断为皮炎。给予咪唑斯汀10mg口服,未服用其他药物。服药后20min即感咽部不适,无心悸气紧,立即来我科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R21次/min,唇无发绀,面部、四肢、躯干未见皮损。咽部检查:咽部无充血、水肿,双侧扁桃体Ⅰ度大。耳鼻喉科会诊喉镜检查:会厌、劈裂无充血水肿,双侧声带水肿,轻充血,闭合稍差,运动好。梨状窝无积液,声门下无异常。
- 邢燕赵玲一邹宇
-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76%,对照组有效率81.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与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
- 邹宇邢燕唐清体赵玲一
- 关键词: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除湿止痒软膏
- 面部皮炎斑贴试验98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方法:采用"百亿"斑贴试验变应原对98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结果:98例患者总阳性率为58.16%。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白降汞、橡胶4。结论:面部皮炎可能与刺激、光照及Ⅰ型、Ⅳ型变态反应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面部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对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赵玲一邢燕邹宇唐清体
- 关键词:面部皮炎斑贴试验变应原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炎性皮肤病皮损中分枝杆菌16SrRNA基因和结核杆菌DNA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分析分枝杆菌感染在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变应性血管炎发病中的作用,以期发现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 方法:选择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各20例,硬红斑1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21~...
- 赵玲一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分枝杆菌16SRRNA基因结核杆菌
- 文献传递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1例
- 2010年
- 患者男,33岁。掌跖皮肤进行性角化30年,双足小趾缩窄16年,左足小趾破溃疼痛10余天就诊。左足小趾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诊断:残毁性掌跖皮症。
- 赵玲一邢燕唐清体邹宇
- 关键词:角皮症掌跖
- 口服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6 mg,bid;并外搽0.1%维A酸乳膏,每日1次。对照组予肌注聚肌胞2 mg,qd;外搽阿昔洛韦软膏,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安全、有效。
- 邢燕邹宇赵玲一唐清体
- 关键词:面部扁平疣维A酸
- 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状况研究进展
- 2007年
- 目的:为分枝杆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综述PUBMED文摘、全文等数据库于2002-06-2007-03有关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文献,分析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应个体化。结论:早期判断分枝杆菌皮肤感染,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 赵玲一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