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亚琼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刺激小脑
  • 1篇电刺激小脑顶...
  • 1篇多发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炎
  • 1篇影像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原发性中枢神...
  • 1篇症状
  • 1篇治疗血管性痴...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首发
  • 1篇首发表现
  • 1篇体征
  • 1篇确诊

机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贾亚琼
  • 1篇董会卿
  • 1篇韩颖
  • 1篇史欣
  • 1篇国丽茹
  • 1篇王澜涛
  • 1篇李大伟
  • 1篇李来有
  • 1篇周庆茹
  • 1篇王娇兰
  • 1篇李彦青
  • 1篇刘峥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在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变:FNS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均P<0.01)。其中FNS组及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而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治疗后ADL及P300的改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NS组及尼莫地平组TCD显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奥拉西坦组(P<0.05或<0.01),其中FNS组MCA、ACA、PCA、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的改善较尼莫地平组更显著(P<0.05)。结论 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D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VD患者颅内血流供应;FNS较以上两种药物更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及颅内血流供应。
韩颖李来有史欣王娇兰周庆茹贾亚琼
关键词:痴呆电刺激疗法
以多发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以急性动脉系统脑梗死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治疗过程中发现恶性肿瘤,诊断为Trousseau综合征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12例中,有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者4例,无传统危险因素者8例;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个梗死病灶者2例,≥2个病灶者10例;病灶分布在≥2个供血动脉分布区域者9例;其中,10例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5例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7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增高,8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恶性肿瘤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2例。以急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患者常为多发病灶,累及多支血管供血区,无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可伴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肿瘤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国丽茹李彦青王澜涛贾亚琼周亚竹
关键词:脑梗死
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病理确诊的8例占位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2020年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8例,其中淋巴细胞型血管炎5例、坏死型血管炎3例,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占位型PAC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8例PACNS患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者最多(4例),亚急性、慢性起病者各2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包括肢体无力(2例)、癫痫发作(3例)、语言障碍及肢体无力(1例)、头晕(1例)、头痛(1例),病程进展中出现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1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高颅压表现2例。8例患者中头颅MRI示病灶均位于幕上,单发3例、多发5例,累及单侧5例,累及双侧3例;5例淋巴细胞型血管炎中单发占位性病变3例,累及双侧幕上跨脑叶的大病灶2例;3例坏死型血管炎患者均为跨脑叶的大病灶,有明显占位效应伴大脑镰下疝形成;8例中4例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后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样或线样强化,1例有软脑膜强化。8例患者均糖皮质激素(后文简称“激素”)冲击治疗有效,淋巴细胞型血管炎患者中4例激素冲击治疗疗效较好,1例确诊时间晚,激素治疗后留有后遗症;3例坏死型血管炎激素冲击治疗有效,但均复发,2例使用环磷酰胺后病情趋于稳定。结论本组占位型PACNS患者急性起病者最多,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无力、癫痫发作。MRI均表现为幕上占位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累及单侧或双侧,跨脑叶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可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斑片样或线样强化,可伴有软脑膜强化。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坏死型血管炎可能复发。占位型PACNS易被误诊为肿瘤,尽早活检病理有助于明确诊断。
贾亚琼李大伟刘峥董会卿
关键词: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磁共振波谱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