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路

作品数:32 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水库
  • 10篇三峡水库
  • 7篇群落
  • 7篇河流
  • 6篇生态系统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4篇底栖动物
  • 4篇藻类
  • 4篇植物
  • 4篇水体
  • 4篇群落结构
  • 4篇浮游植物
  • 3篇生态系统健康
  • 3篇水生
  • 3篇环境因子
  • 3篇春季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大型底栖无脊...
  • 2篇底栖动物群落
  • 2篇底栖无脊椎动...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大理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西藏大学
  • 2篇枣庄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长江航务管理...
  • 1篇临沂大学
  • 1篇中电建生态环...

作者

  • 32篇谭路
  • 25篇蔡庆华
  • 10篇叶麟
  • 9篇唐涛
  • 3篇徐耀阳
  • 3篇王岚
  • 2篇杨顺益
  • 2篇李凤清
  • 2篇孙小玲
  • 2篇孔令惠
  • 2篇张敏
  • 1篇杨道德
  • 1篇李斌
  • 1篇陈宇顺
  • 1篇李修岭
  • 1篇任泽
  • 1篇王勖
  • 1篇申恒伦
  • 1篇李杨
  • 1篇刘硕然

传媒

  • 9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氮磷分布状况及沉积物污染评价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完成之后香溪河库湾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状况以及沉积物污染水平,2013年4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进行调查采样,测定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和形态组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总磷(TP)含量范围为0.20~0.51 mg·L^(-1),总氮(TN)含量范围为0.54~2.25 mg·L^(-1),TP主要由磷酸盐(PO_4^(3-))组成,TN主要由硝酸盐(NO_3^-)以及氨氮(NH_4^+)组成,TP在空间上呈现从河口向库尾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TN分布从河口向库尾逐渐降低。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范围为642~1 189 mg·kg^(-1),TN含量变化范围为867~1 718 mg·kg^(-1),沉积物TP含量分布呈现上游高下游低,沉积物TN分布趋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沉积物中TP主要由无机磷(IP)组成,有机磷(OP)所占比例较小,其中IP由钙磷(Ca-P)、铁铝磷(Fe/Al-P)组成,三者含量:Ca-P>OP>Fe/Al-P,且沉积物TP含量空间变化受到三者影响(P<0.05)。采用单一因子标准指数法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中TN、TP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TP最低级别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0和1.6,表层沉积物中TN、TP污染指数均超过最低污染水平,且TP的严重级别污染指数达到0.5以上。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完成以后,香溪河库湾表层水体中氮磷含量较初期蓄水有所升高,各样点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沉积物中不稳定磷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影响,香溪河库湾的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一定的污染,磷污染水平较高。
郑飞燕谭路陈星李斌孙婷婷蔡庆华
关键词:表层水沉积物营养盐污染评价
三峡水库入库溪流中麦氏花翅蜉(蜉蝣目:四节蜉科)的生活史研究
2024年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286℃;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杨坤田震石欣敖偲成李浩然李先福谭路蔡庆华
关键词:水生昆虫有效积温
春季昌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6
2012年
于2009年4~5月采集鄱阳湖支流昌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研究其物种组成及其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通过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评价昌江流域河流的生境状况.结果表明:四节蜉、宽基蜉、细蜉和多突癞皮虫为昌江的优势类群,其中四节蜉为昌江流域内4条支流共同的优势类群.冗余分析表明,昌江底栖动物主要受水体中总溶解固体和溶解氧的影响.收集者为昌江各支流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对昌江流域支流间功能摄食类群参数进行比较发现,指示物质循环方面的参数为昌江干流〉北河〉东河〉大北河,指示物质的纵向输送能力方面的参数为大北河〉东河〉北河〉昌江干流,指示沿岸物质的输入方面的参数为大北河〉昌江干流〉东河〉北河.对各功能摄食类群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流量的增加会加速河流中沿岸凋落物的输入,水温的升高会加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会增加河流中有机碳和其他溶解物质的含量.
孙小玲蔡庆华李凤清杨顺益谭路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境
青海格尔木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于2011年9月16—18日,在青海格尔木河中上游选取6个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河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都较低,主要优势类群为Baetis spp.、Amphinemura spp.、Limnodrilus spp.和Orthocladius spp.,各样点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但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差异较小,其中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刮食者在所有样点均未出现。基于格尔木河自身特点,改进了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河上游受水利工程干扰较小,但河岸带植被覆盖度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且藻类自养指数较高,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何逢志蔡庆华任泽谭路董笑语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系统青藏高原
城市化对河流着生硅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深圳市河流为例
2022年
着生藻类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了解城市化对着生藻类多样性的影响对于城市河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深圳市河流为例,研究了河流着生硅藻性状及物种、功能多样性对城市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城区和郊区的水质状况差异显著.城区样点的NH^(+) -N、NO-N、TN、TP和DOC浓度是郊区的3~20倍不等.水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导致了河流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城区组物种丰富度、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郊区组,而功能均匀度则显著低于郊区组.并且在21个硅藻性状中,有15个性状在城区和郊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用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与水质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硅藻性状对城市化反应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特别是小型、可动、低共位群和运动群这4个性状指标,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解释率能达到40%~60%,而生物多样性指数构建的模型解释率只有15%~25%左右.总体来说,TP和TN是影响城市河流着生硅藻多样性的主要水质指标.在营养水平高的城市样点.个体较大、能够移动的硅藻占有主导地位;而在营养水平较低的郊区样点,个体较小、有柄的低共位群硅藻更具优势.我们的研究表明了硅藻性状在响应环境变化方面的敏感性,硅藻性状是对河流生态状况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具.
刘心怡刘婵敖偲成谭路唐涛
关键词:城市性状
金沙江上段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比较河流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两类藻的区别与联系。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基于2019年秋季和2020年夏季金沙江上段干流17个样点藻类及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比较了两类藻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异同。结果发现,调查河段的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均以硅藻为主,其中浮游藻类以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适中舟形藻(Navicula accomoda)为主要优势种,着生藻类以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橄榄绿色异极藻(Gomphonema olivaceum)为主要优势种。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秋季平均密度分别为:2.41×10^(5)个/L、9.43×10^(3)个/cm^(2),均明显高于夏季的平均密度(4.84×10^(4)个/L、4.84×10^(3)个/cm^(2))。两类藻的群落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只有着生藻分类单元数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影响两个季节浮游藻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主要均为总氮、氨态氮和海拔;而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的环境因子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为海拔和硅酸盐,夏季为总氮、pH和化学需氧量,且无论是秋季还是夏季,着生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更高。此外,地理距离也对藻类群落空间格局有影响,当排除地理距离与环境因子的协同作用后,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与环境距离的相关性均只在夏季显著。发现着生藻类表现出更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建议宜将着生藻类作为河流生态状况调查、研究的主要的指示类群。
胡建成宋志斌周佳诚谭路唐涛
关键词:藻类
三峡水库蓄水后期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期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逐月采样分析。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3种,其中枝角类10种,桡足类13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均为长江流域常见种,生物量和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6月,在1月和2月则未能采集到标本,生物量和密度在年际间差异显著,但群落组成差异不显著,群落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夏季以蚤状溞(Daphnia pulex)和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大型枝角类占优势,秋季以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小型种占优势。库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库首和库尾,库首和库尾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生物多样性在季节上同样具有一定差异。CCA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浓度和水深是解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香溪河库湾营养盐、水温、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均未达到稳定状态,但群落组成在年际间无显著性差异,浮游甲壳动物物种丰富度也高于蓄水初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适当程度的干扰有利于维持浮游甲壳动物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陈星叶麟谭路蔡庆华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甲壳动物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对城镇化的响应——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着生藻类是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关于城镇化对着生藻类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还较缺乏。基于深圳市9条主要河流74个样点2020年雨、旱季的调查数据,对比了城区、郊区河流样点的着生藻类α、β多样性。两次调查共鉴定出着生藻类301个分类单元,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平庸菱形藻(Nitzschia inconspicua)等污染指示种在城区组相对丰度更高,而清洁指示种微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在郊区组相对丰度更高。城镇化对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城区组样点的着生藻类β多样性(用主坐标分析质心指示)低于郊区组,城区组与郊区组藻类β多样性差异在旱季更为显著。两组样点的藻类β多样性差异主要来源于物种周转组分。与城区组着生藻类群落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包括总氮、高锰酸钾指数、电导率、pH、浊度和水深,而与郊区组着生藻类群落显著相关的是总氮、溶解性无机磷和电导率。研究发现,城市人类活动导致的总氮、溶解性无机磷、高锰酸钾指数、电导率等指标的显著增高导致着生藻类β多样性的降低。为了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建议有效控制城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
刘婵刘心怡周佳诚谭路刘振元王伟民陈宇顺陈宇顺
关键词:城镇化生物多样性着生藻类群落结构
高原河流着生藻类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西藏黑曲、雪曲为例
2023年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减,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LCBD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增,而着生藻类均匀度并无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海拔对年均温、年降水量、日均辐射量、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流速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解析海拔对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机制,发现海拔主要通过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日均辐射量等区域气候因子进而影响局地环境因子间接影响着生藻类分布格局。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是着生藻类海拔分布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为了解河流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宋志斌周佳诚谭路唐涛
关键词: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
多尺度环境因子对神农架香溪河流域底栖藻类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相比单一尺度的环境因子,多尺度环境因子能更全面的反映流域水生生物空间分布。以香溪河流域溪流底栖藻类为例,选择海拔、土地利用、水质和水文指标,采用偏冗余分析和偏典范对应分析对四季的底栖藻类营养硅藻指数(TDI)、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组成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大小尺度环境因子分别对底栖藻类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TDI主要受到小尺度环境因子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2)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到大尺度和小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3)底栖藻类组成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并且与NO3-N有交互作用,为43%。虽然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藻类具有影响,但不能否认大尺度环境因子对整个流域底栖藻类分布的影响是长期而稳定的。
杨顺益李杨王勖王勖谭路唐涛
关键词:香溪河流域底栖藻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