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源阳
- 作品数:2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小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小型听神经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0月至2013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最大径〈3cm的7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36.7个月(9~131个月)。结果77例听神经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6例,次全切除1例。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岩静脉均解剖保留,蜗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8%。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能在术后1年内恢复正常工作,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评分)优良率为100%。在随访期间,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仍为House—BrackmannI级。末次随访时面神经优良率为96%,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9%。34例术前面部麻木、疼痛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最大径〈3cm的听神经瘤患者,显微手术可以实现较高的肿瘤全切率和神经功能保留率,并能明显缓解三叉神经的临床症状,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蔡林志袁贤瑞刘庆谢源阳彭泽峰李学军刘定阳
- 关键词: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面神经
- 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脑膜瘤初步报告
- 目的 总结枕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远外侧入路的优点及显微手术技巧,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枕大孔区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010年9月2014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远外侧入路治疗的...
- 彭泽峰谢源阳蒋星军袁盾赵杰蒋念袁贤瑞
- 关键词:远外侧入路枕大孔区显微手术
- 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总结
- 2022年
-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围手术期开展规范化预防及护理管理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英格兰校际指南网站、CINAHL、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预防的全部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调查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4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指南、1篇调查研究,汇总总结出易导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主要包括:谵妄筛查评估、患者因素管理、术前准备、治疗设施管理、意外创伤事件防护、医护人员工作培训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完善围手术期谵妄防护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 张颖帆王昊晨谢源阳秦家碧
- 关键词:围手术期谵妄
- 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总结
- 2022年
- 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围术期开展规范化预防及护理管理的理论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WHO、英格兰校际指南网站、CINAHL、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全部有关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预防的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调查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 其中4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指南、1篇调查研究,汇总总结出易导致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的6个方面,主要包括:谵妄筛查评估、患者因素管理、术前准备、治疗设施管理、意外创伤事件防护、医护工作培训。结论 本研究总结预防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完善围手术期谵妄防护提供循证依据。
- 张颖帆秦家碧王昊晨谢源阳
- 关键词:谵妄
- 星形细胞肿瘤组织EGFR、VEGF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及5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EGFR、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GFR、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EGFR、VEGF蛋白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脑组织(P<0.05),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EGFR、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浸润程度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EGFR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VEGF蛋白水平高表达可能促进患者的病程发展。
- 张弛袁健彭刚谢源阳苏军刘庆袁贤瑞李昊昱
- 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 抑瘤基因RUNX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 脑胶质细胞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肿瘤,预后不良。尽管采取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仍然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RUNX3基因是人类Runt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神经轴突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最近的...
- 谢源阳
- 关键词:RUNX3基因5-氮胞苷去甲基化
- 岩斜坡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79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51例,年龄(49.9±10.2)岁(范围:22~75岁),病程[M(QR)]18.0(40.6)个月(范围:1周至320个月),肿瘤最大径(44.8±10.3)mm(范围:15~80 mm),术前Karnofsky生存质量评分表(KPS)评分为(78.6±13.3)分(范围:40~100分)。根据术前MRI增强扫描图像上肿瘤基底位置、累及范围及生长方式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分析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将179例岩斜坡区脑膜瘤分为5型,其中斜坡型4例、岩斜型60例、岩斜蝶型62例、蝶岩斜型50例(包括2个亚型)及颅底中央型3例。除3例颅底中央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外,余176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12例,颞下经天幕经岩骨入路27例,颞前经海绵窦岩骨前入路13例,扩大翼点经天幕入路及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各12例;肿瘤完全切除124例(70.5%)。斜坡型与岩斜型患者全部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岩斜蝶型主要采用乙状窦后入路(71.0%,44/62),蝶岩斜Ⅰ型主要采用扩大翼点经天幕入路(40.8%,11/27),蝶岩斜Ⅱ型主要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岩骨前入路(52.2%,12/23)。176例手术患者中,72例(40.9%)术后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64例(93.2%)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长24(48)个月(范围:3~108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10.4%)患者肿瘤复发,14例(28.6%)出现肿瘤进展,89例(54.3%)的神经功能障碍获得改善,38例(23.2%)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KPS评分为(84.2±11.4)分(范围:50~100分),与术前K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6,P=0.125)。不同类型的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在脑干水肿(χ^(2)=3
- 赵子进袁贤瑞袁健谢源阳张弛李昊昱唐国栋姜维喜刘庆
- 关键词:脑膜瘤神经外科手术岩斜坡区手术入路
- 模型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组,分别以脊髓全横断组术后1,3,7及21 d为标准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收集小脑前叶皮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D-NF在不同组别小脑前叶皮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脊髓全横断组中,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的表达在1 d组,3 d组尚未出现明显增加,到7 d组时表达则明显升高,21 d组时表达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脊髓全横断后,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有关。
- 廖艺玮袁贤瑞李学军黄纯海谢源阳
- 关键词:小脑
- RUNX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RUNX3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RUNX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表达较正常脑组织中明显下降(P〈0.05),并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进行性降低(rs=-0.478,P〈0.01),但是RUNX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胶质瘤中RUNX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提示RUNX3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谢源阳袁贤瑞李学军
- 关键词:肿瘤抑制
- 5-氮胞苷对U251细胞RUNX3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 目的探讨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氮胞苷对胶质瘤母细胞株U-251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前后RUNX3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寻找新的抗癌治疗靶点。方法运用RT-PCR, Western blot,甲基化...
- 谢源阳
- 关键词:5-氮胞苷RUNX3基因去甲基化侵袭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