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数据库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多西环素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腰椎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事件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参与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警戒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监护
  • 1篇预后
  • 1篇造影

机构

  • 7篇郴州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谢家冰
  • 3篇陈新玉
  • 3篇吕亚玲
  • 3篇谭宇峰
  • 3篇李魏嶙
  • 1篇彭建国
  • 1篇黄锐
  • 1篇韩江武
  • 1篇郭玉璜
  • 1篇李丽红
  • 1篇郭炜华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研究...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09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122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谢家冰郭炜华郭玉璜谭宇峰李丽红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并发症危险因素,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200例择期行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分布特征,总结出择期PCI治疗的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有9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25%。并发症类型主要有冠状动脉夹层、持久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发生这几类并发症的患者共有80例(89例次),占总发生率的80.81%(80/99),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占比(P<0.05)。PCI并发症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显著有关。结论择期PCI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多种因素有关。
谭宇峰谢家冰韩江武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并发症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多西环素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2024年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多西环素导致的可疑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4年第1季度的数据,经过数据清理和标准化处理,筛选出以多西环素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对ADE报告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挖掘ADE信号,同时利用信息成分法判断信号强弱。结果共收集到以多西环素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43126份,涉及患者14642例,女性患者构成比较高(57.32%)。共挖掘到ADE信号555个,累及SOC 26个,信号数排名前5位的SOC分别为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精神病类、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信号强度前5位ADE分别为赫氏反应、硬化性胆管炎、食管溃疡、胃肠黏膜坏死、胃肠道损伤。而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信号强度前5位ADE信号为硬化性胆管炎、肾源性尿崩、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尿崩症、第Ⅵ颅神经性瘫痪。结论多西环素在临床应用中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引发的频发及说明书未记载的ADE,这些ADE涉及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个SOC。临床药师应发挥关键作用,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并实施ADE的预防方案,提高多西环素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骆云霞李魏嶙陈新玉何满娥徐华敏吕亚玲谢家冰
关键词:多西环素药品不良事件药物警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瑞派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2024年
目的利用美国FAERS数据库挖掘瑞派替尼上市后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旨在评估其上市后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20年第2季度—2024年第2季度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挖掘出以瑞派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采用ROR、PRR、BCPNN法联合筛选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结果收集到以瑞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11469份,涉及患者3250例,男性患者的构成比高于女性患者(54.28%vs 43.63%)。挖掘出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信号131个,报告数排名前5位的不良事件分别疲劳、脱发、死亡、疾病进展、进展性肿瘤。而说明书中未收载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报告数前5位为毛发结构异常、肝转移、牙龈出血、发声困难、血钾降低。结论瑞派替尼在临床应用中虽存在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但基于FAERS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分析显示,其整体安全性仍处于可接受范围。然而,瑞派替尼可能引发的频发不良反应及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如肝转移、肝肿瘤等需要引起关注。因此,临床药师和医生应高度关注这些风险,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以确保瑞派替尼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骆云霞李魏嶙陈新玉徐华敏何满娥吕亚玲谢家冰
关键词:脱发肝转移
常规疗法加安体舒通与利尿剂长期规律间歇用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础上联合有规律地间歇使用螺内酯与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给药方法,指导患者自觉、方便、安全用药。方法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NYHAⅢ-Ⅳ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地高辛、卡托普利、硝酸异山犁酯,下肢水肿发生时临时给予呋塞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规律间歇给予螺内酯(20mg、tid)和氢氯噻嗪(25mg,tid),两药每周连用3天,停服4天,水肿消退不理想时,加用呋塞米片(40mg、qid,每周2天),连续用药12个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定期测定血清K+、Na+、BUN及Cr,并做血压及心电图监测。结果治疗组LVEF、CI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而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Cr、BUN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住院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P<0.001)。治疗组男性乳腺增生2例,未观察到其余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上联合长期规律间歇使用螺内酯及氢氯噻嗪(利尿效果欠佳时联合速尿),对无条件或不方便监测有关指标(如肾功能、血电解质、无法评价隐性水肿)的病人,更为合适。该治疗方法更适合社区和农村推广。
谢家冰黄锐谭宇峰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螺内酯利尿剂常规疗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腰椎感染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4年
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腰椎感染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药学监护。患者,男性,64岁,因“腰痛6个月,加重20 d”入院。入院后临床药师基于病原菌特性及诊疗方案,参与患者诊治过程,评估综合用药情况,查阅相关文献,为临床医师提供个性化四联抗感染治疗方案: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克拉霉素。对由克拉霉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甄别及处置,精准调整用药。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
骆云霞徐华敏何满娥李魏嶙陈新玉张旭吕亚玲谢家冰
关键词:脓肿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学监护
主动脉夹层13例诊治体会
2004年
主动脉夹层(AD)是少见而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不能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常威胁患者生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我们对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治疗进展,以便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彭建国谢家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