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城市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侗寨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人体舒适度
  • 1篇人体舒适度指...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适宜性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模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适宜性
  • 1篇经济发展
  • 1篇聚居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怀化学院

作者

  • 6篇谢伯军
  • 2篇姜又春
  • 1篇左志伟
  • 1篇张小舟
  • 1篇李峰生
  • 1篇朱艳华

传媒

  • 2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湖南省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最基本源泉。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因此,如何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实现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提高城市土地...
谢伯军
关键词: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灰色关联分析
文献传递
湖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失衡,其波动有近35%得到调整;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冲击强烈,其解释水平高达到82%;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冲击微弱,其解释水平仅达到5.4%;经济发展来自自身的冲击较大,而城市化来自本身冲击较小,但有增强趋势。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作用应引起关注。
谢伯军张小舟李峰生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化
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2015年
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旨在描述与解释土地利用复杂的空间分布。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的类型模式,自然区模式则为典型的垂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则出现以公共建筑用地为中心的向心型社会经济模式。坪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为这些模式的形成提供初始的可能,然而模式最终形成却是该流域历史、侗族的世界观与信仰、生产方式等人文因素所决定。
谢伯军姜又春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生产要素对湖南二三产业发展绩效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96~2007年间的湖南省二三产业发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对二三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为3.5197、0.2699和0.2015,说明土地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3.5197%,为三要素中产出弹性最大的一个;替代弹性分析说明土地是目前湖南二三产业发展中最难以替代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绩效研究表明科技进步是湖南二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左志伟谢伯军朱艳华
关键词:贡献率
坪坦河流域传统乡村聚落地理研究
2016年
乡村聚落地理分析旨在从地理学视角、不同维度描述与解释乡村聚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形成历史、选址思想、聚居生活模式以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显示:坪坦河流域传统侗寨大约在明末清初侗寨功能产生分化,聚落体系初步形成;其选址思想主要有传统文化、生产方式与安全防卫等;聚居模式则是以"补拉"组织为单元管理,以"萨"崇拜为象征的信仰文化,以安全为导向的聚居理念的聚居模式。
谢伯军姜又春
湖南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建站(1958年)到2007年之间近50a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温度、湿度、风速3个主要因子构建评价模型,研究了湖南省气候适宜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一般出现人体舒适度指数为负三级~三级的气候,60.1%的月份气候舒适或较舒适,其气候概率空间分布特征为湘西南和湘东南多,湘北和湘东少,气候不舒适或很不舒适的月份不到半数,其中偏冷的月份较偏暖的月份多;湖南省5月和9月气候舒适,4月和10月气候凉爽而较舒适,6月气候温暖而较舒适,12月和1~2月气候凉而不舒适或冷而很不舒适,3月气候从不舒适向较舒适过渡,11月气候从较舒适向不舒适过渡.7-8月可能出现暖而不舒适的气候类型;湖南省气候偏冷而不舒适或很不舒适的地区或月份明显减少,而气候舒适和偏暖而不舒适或很不舒适的地区或月份呈增加趋势;在海拔1000rn以上的地区,可能出现人体舒适度指数为负四级~零级之间的气候。
谢伯军
关键词: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人体舒适度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