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致胜 作品数:25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IgA肾病的治疗 被引量:3 1999年 IgA肾病是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0%~30%的病人经过20年左右将发展为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法,对具有不良预后指征者,尤其是大量蛋白尿的病人,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蛋白尿并能减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另外对高血压的控制等非特异性治疗也十分重要。 许致胜 王爱华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免疫抑制剂 IGA肾病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36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对照组为28例正常新生儿,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及尿β2-MG、血BUN、血Cr。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尿β2-MG较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血Cr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造成损伤,血、尿β2-MG是反映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许致胜 王淑美 张永法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肾脏 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儿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许致胜 王淑美 刘国志关键词:尼莫地平 银杏叶片 偏头痛 患儿 血流动力学变化 银杏叶片、赛庚啶防治儿童偏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赛庚啶防治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偏头痛患儿给予银杏叶片、赛庚啶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比治疗前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经银杏叶片及赛庚啶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其中显效34例(79.07%),有效7例(16.28%),总有效率95.35%。治疗前后检测TCD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结论:银杏叶片及赛庚啶防儿童偏头痛效果良好。 许致胜 王淑美关键词:儿童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 以惊厥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解脲支原体感染一例 被引量:2 2012年 患儿,男,12d,因“嗜睡2d,抽搐1次”入院。患儿2d前无诱因出现嗜睡,纳奶少,无发热、咳喘,无哭闹、烦躁,无呕吐、腹泻,皮肤无出血点,入院当天晨起突发抽搐1次,发作时意识不清,刺激后不哭,双眼睑颤动,口角抽动,阵发性口周发青,四肢无强直或抽动,无尿便失禁,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发作后患儿入睡。其母28岁,无家族性惊厥病史, 房有福 张红梅 许致胜关键词:解脲支原体感染 首发表现 惊厥 新生儿 意识不清 尿便失禁 肾病综合征并发水痘后自愈1例报告 2009年 许致胜 王淑美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水痘 自愈 银杏叶片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06年 许致胜 王淑美 魏守刚 潘兆永 张永法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银杏叶片 20例不完全川崎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不完全川崎病例全部仅有1-4项符合主要标准,30%的患儿发生了冠状动脉损害,70%的患儿无并发症。所有确诊或拟诊的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17例痊愈。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正浩 许致胜 郑杰 王庆发关键词:川崎病 回顾性分析 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0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磷酸胞苷二钠20mg/d,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和实施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测评。结果治疗组的意识障碍、惊厥、前囟张力、肌张力、原始反射、呼吸节律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2.42、2.61、3.29、2.87、2.36,均P〈0.05);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在3、6和9月龄时,治疗组智力发展指数粗分和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2、2.81;2.34、2.53;2.17、2.49,均P〈0.05),运动发展指数粗分和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2、2.58;2.34、2.42;2.11、2.29,均P〈0.05)。结论三磷酸胞苷二钠能有效地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李正浩 刘小红 张红梅 许致胜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三磷酸胞苷二钠 新生儿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U251的作用机制 2009年 目的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胶质细胞瘤的U251细胞株做体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榄香烯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生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内钙离子(IECa^2+)含量、Fas、bcl-2、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的恶性增生,MTT法检测榄香烯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的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24、48、72h其IC50分别为40.60、38.14、34.35μg/ml。经榄香烯作用后,细胞周期可阻滞在S期和G2/M期。用异硫氰酸胍荧光素(Annexin V FITC)染色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榄香烯还可下调PCNA、Fas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内Ca^2+(IECa^2+)含量,对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榄香烯有显著的抗胶质瘤细胞增生作用,并能通过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内Ca^2+含量,诱导细胞凋亡,对Fas表达也有影响,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无关。 程秀菊 魏守刚 刘海燕 张永法 许致胜关键词:榄香烯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