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文荣

作品数:26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拉曼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文学
  • 10篇马华文学
  • 5篇杜运燮
  • 4篇学史
  • 4篇文学史
  • 3篇个案
  • 3篇本土性
  • 2篇代文
  • 2篇语言
  • 2篇中国性
  • 2篇诗歌
  • 2篇诗集
  • 2篇诗文
  • 2篇诗文创作
  • 2篇情感
  • 2篇匮乏
  • 2篇微妙
  • 2篇文体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机构

  • 23篇拉曼大学
  • 2篇马来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5篇许文荣
  • 1篇李树枝

传媒

  • 6篇华文文学
  • 4篇世界华文文学...
  • 3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诗探索
  • 1篇东吴学术
  • 1篇“文学与形式...
  • 1篇第十六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世界华文文学资料电子化对教学与研究的意义——以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为研究个案
2012年
在这网络与电子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子图书馆的设立已成为一项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也需要与时并进,特别是这个学科的范畴与疆界如此的广阔,文献的收集、管理与保存成为研究者必需解决的难题,以提升此学科的研究水平。本文尝试考察与归纳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设立后,对马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所带来的实质作用。通过简介此电子图书馆的资料收集范围、各种功能的设定、对实际教学的助益,所涉及研究范围的可能,对此电子图书馆所带来的成果进行讲解与分析,同时也将思考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许文荣
关键词:教学数据挖掘
马华小说和诗歌对中国文化的背离与回望被引量:1
2010年
马华当代小说和诗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倡导"爱国主义"而为政治中国送行,七八十年代在彷徨与焦虑中不知情归何处而本能地召唤文化中国,到90年代的文化反思对传统进行的批判与重构,在不同的文学史阶段体现了不同的中国文化取向。它们在不同时期所折射出的主体文化认同与心态也迥异,必须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与解读,同时紧扣社会与政治语境的发展和变化,才能见出真章。主观与客观因素牵制着马华作家的文化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祖辈文化的微妙情感与背离却总是循环而往复、藕断又丝连。其文学文本在叙说这种复杂的文化情境时,经常流露出一种低沉与沧悒的情调。
许文荣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认同
早发的现代叶子——马来亚现代派诗人杜运燮与其1940年代的诗被引量:3
2018年
马来亚华文现代诗在1940年代的发展,曾出现过一位独特的诗人,他在那个时代孤身只影闯荡中国诗坛,在当时的现代派大本营西南联大念书,接受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浓厚的影响,并致力于促进中文新诗的现代化,他——就是杜运燮。他的经历是丰富的,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到印度的蓝伽从军,到新加坡执教,并在新加坡与友人创立第一份可视为现代主义期刊的《学生周报》(香港友联后来在1950年代创立同名的刊物)。他的诗学与诗艺探索更是多元化,学习奥登的诙谐、机智,借鉴里尔克的沉静与深邃,善用庞德、艾略特所推崇的客观对应物经营象征,活现中国新诗现代化倡导的"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建构了他个人的独特诗风:机智、活泼而又精炼的语言,沉静而又深邃的格调,关注现实与个人抒情的结合,同时又具有超拔的玄学哲理蕴涵,成为那时代诗潮引领者之一。马华文学史的论述,马华现代诗史的谈论,如果没有提及这位早发的现代派叶子的诗学历程,不能算是完整的文学史\现代主义诗史,他的意义不能小觑。
许文荣
关键词:杜运燮现代诗西南联大马来亚
论马华文学的反话语书写策略被引量:4
2012年
马华文学作为非主导民族的文学,被排斥于国家文学之外,被视为族群文学。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的主导民族话语霸权下,华裔被定格为移民族裔,不能与土著享有同等权益,必须接受马来人的支配。独立前受殖民主的剥削与压抑,独立后也在政、经、文、教等领域不断地被边缘化,促使华人对主导话语有着深刻的抗拒与反感。由于整体实力与现实条件无法促成梁山英雄的反抗模式,同时为了继续与土著保持和谐共处的关系,华裔的不满唯有表现在内在的反话语的姿态上,具体展示在对主导话语的不信任、疏离、调侃、嘲讽、玩世不恭、戏谑等。本文对形成反话语书写策略的文化语境先进行论说,进而对反话语策略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将聚焦于左翼批判、召唤中华、文本互涉、诡异写作等文本策略进行解说,配合具体文本细读加以印证,归纳出马华文学反话语的诗学范式。
许文荣
关键词:马华文学话语霸权话语分析
马华文学中的三江并流:论中国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的微妙同构被引量:9
2010年
从史的角度看,马华文学中的"三江并流"倾向,即中国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的微妙同构,是马华文本中的本质特征,唯有从这视域出发才能掌握马华文学的全貌。"三江并流"的形成、发展及转化经过了三个时期,中国性、本土性和现代性的概念/范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在不同的时段具有不同的形构方式。
许文荣
关键词:马华文学三江并流中国性本土性
论李乔与驼铃小说的政治抵抗被引量:1
2018年
台湾和大马显然具有政治、社会和族群结构上的差异,不过不管是在二战前或战后两者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过去的历史中她们都经历了漫长与艰苦的殖民统治压制,但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情绪。战后虽然独立/光复了,并不意味着当家做主,只是换了另一个政权、另一个主子。台湾人从日本人的统治改为国民党当政,大马华人从被英国人殖民换成被马来人主导,同样是被边缘化的命运。在这样的基础上,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如何再现这些过去的政治和历史,把它们置于同一个平台,显然是具有比较与分析的基础。本文尝试以两位著名小说家,即台湾的李乔以及马华的驼铃作为具体的比较对象,通过他们的三部涉及政治与历史的中长篇小说作为对比文本,以政治抵抗的视角勘察他们书写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这项比较也希望展示两地的政治生态与族群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两地的作家如何替底层受压制的群体发声。
许文荣
关键词:中长篇小说政治弱势群体
论杜运燮诗文创作中的双重经验被引量:1
2014年
双重经验在本文的讨论中,是指具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居留与生活的经历,对两地都具有深刻的印象与审美体验,并且能在他们的文艺创作中具体地体现出来。居留的期限不能过短,不然难以产生刻骨铭心的本土情怀,一般性的或蜻蜓点水式的游记不能列入双重经验的范畴,必须是能够沉淀为文本的审美意识与形式结构的基型。作家所积累的双重经验,往往成为他们的双重视角,甚至多元的视角、声音、面向,避开了单向或单声的写作,不只扩大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同时建构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许文荣
关键词:诗文创作杜运燮审美体验文艺创作审美意识艺术视野
马华文学的弱势民族书写:一个文学史的视野被引量:3
2011年
马华文学中的弱势民族书写是本土性建构的重要元素,也是叩入华族与其他弱势族群微妙与复杂关系的一扇门。本文以文学史的视域宏观地把握马华文坛的这种创作现象,在粗线的文化/文学概念观照下,同时结合微观的具体文本阐释,在所划分的三大文学史时期中,窥探各期的书写特征,同时也内在地展示不同阶段文本的异同。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族观念、身份认同、文化取向、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审美追寻等的催发下,弱势民族书写了在南岛雨林中散发出异丽多彩的传奇。
许文荣
关键词:马华文学文学史本土性
搭建中国与南洋的鹊桥——论杜运燮诗文创作中的双重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双重经验是指具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居留与生活的经历,并对两地都有着深刻的生存与审美体验,并且能够在他们的文艺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对于大半生居住与生活在中国大陆,被许多学者误以为是中国大陆土生土长诗人的杜运燮,人们较少对他的南洋经验给予重视,对他创作中的双重经验现象进行研究的就更少了。但在他的作品中,中华情怀与马华情怀并重,这都是他内心的真情流露。他曾为中国的预设读者叙写南洋题材;他也从中华的经坎中重写马华记忆。他与海外有着无法割舍的微妙关系。
许文荣
关键词:杜运燮诗歌散文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边缘意识:马华文学少数民族书写的主题建构被引量:4
2012年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建构不只是隐含着作者的思想建构,同时也潜藏着特定时代的话语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张力。马华作家从"他者的镜像"中观照比他们更边缘的少数民族,这样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也是创作主体族裔自觉自省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崛起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扩展。从文本类型的发展脉络来看,马华作者多从三大层面,即"族群关系"、"文明进程"与"魔幻写实"来建构有关少数民族书写的主题。
许文荣庄薏洁
关键词:马华文学少数民族主题建构族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