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佳
-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束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束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束针疗法加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疗程短,见效快。结论:束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
- 张辉彭波毛廧东子闵志云裴佳程立红
-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刺疗法
- 束针疗法治疗电脑项肩综合征36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电脑项肩综合征是电脑综合征中的一组症状,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或学习,体位固定不变,使项肩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项肩关节僵硬、麻木,项肩肌群酸痛,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束针疗法是导师程立红教授3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疗法之一,方法简便,行之有效。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采用束针疗法治疗电脑项肩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裴佳程立红
-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穴位及刺激量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以期为提高针刺疗效、指导针灸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造皮质酮肾阳虚大鼠模型。采用L9(34)正交表对影响针刺效应的4种因素(穴位、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的针刺手法仪治疗肾阳虚大鼠,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T3、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和RCT-PCR检测下丘脑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mRNA的表达作为考察指标。结果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捻针频率、捻针时间、腧穴选择、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P<0.01);捻针时间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或重要因素(P<0.01或P<0.05);穴位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P<0.05);捻针角度是影响针刺效应的次要因素(P>0.05)。治疗肾阳虚大鼠的最佳针刺参数为刺肾俞穴,捻针角度为90°,频率为120次/min,捻针时间60 s或120 s。结论捻针频率和捻针时间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或重要因素,是构成针刺刺激量的主要要素。
- 闵友江姚海华张辉丁李立强闵志云裴佳程立红
- 关键词:肾阳虚促甲状腺激素
-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Rho/ROCK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 电针可促进损伤脊髓修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Rho/R0CK信号通路可通过控制细胞的粘附与迁移来调控细胞骨架,并以此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轴突再生。为此,我们假设电针可以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发挥修复脊...
- 闵友江程立红闵志云裴佳
- 关键词:脊髓损伤RHO/ROCK信号通路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
- 文献传递
- “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大鼠p75神经营养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三通针法"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8)和造模组(n=64)。造模组大鼠采用改...
- 闵友江程立红姚海华杨柳闵志云裴佳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神经再生
- 文献传递
- 基于皮质酮肾阳虚大鼠血清T_4、TRH及垂体TSH mRNA表达的不同针刺因素正交设计研究
- 2016年
- 目的以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多个针刺参数,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对4个参数(穴位、捻针角度、频率、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进行干预,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T_4、TRH的水平和RT-PCR检测垂体组织中TSH mRNA的表达来比较上述4因素的主次。结果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穴位、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其中穴位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主要因素(P<0.01);针刺捻针的角度、频率、时间都是影响针刺效应的次要因素(P均>0.05)。结论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最佳针刺参数为针刺肾俞穴,捻针角度为90°,频率为120次/min,捻针时间60 s。该研究中穴位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捻针角度,再次是捻针频率,影响最小的为捻针时间。
- 姚海华程立红闵友江丁李立强闵志云裴佳张辉
- 关键词:肾阳虚T4TSHTRH
- 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 闵志云张辉裴佳程立红
-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肌痉挛
-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8)和造模组(n=64),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存活5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n=14)、电针组(C,n=14)、药物组(D,n=14)、电针+药物组(E,n=14),并分别于治疗后第14d提取损伤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ogo-A、N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BBB方法评估大鼠后肢活动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脊髓组织中Nogo-A、N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和药物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与电针+药物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和Ng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机制之一。
- 闵友江张辉肖伟平闵志云裴佳姚海华程立红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再生
- “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大鼠p75神经营养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通针法"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8)和造模组(n=64)。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存活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n=12)、电针组(C,n=12)、阻断剂NEP1-40组(D,n=12)、电针+阻断剂NEP1-40组(E,n=12)。电针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20 min,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后7 d、14 d提取损伤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活动功能。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后各组评分均较B组提高,且E组BBB评分分别高于C组和D组(P<0.05),各组14 d评分均高于7 d(t>2.623,P<0.05)。脊髓损伤后,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中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C组、D组和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通针法"电针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抑制脊髓损伤后p75NTR的表达活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闵友江程立红姚海华杨柳闵志云裴佳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神经再生
- 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因素对皮质酮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索影响针刺效应的主次因素和针刺参数的最佳组合,以期为提高针刺疗效、指导针灸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对影响针刺效应的4因素(穴位的选择、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3水平安排试验,运用计算机控制针刺手法仪治疗肾阳虚大鼠,通过酶联免疫检测血清T、E2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垂体中LH、FSH mRNA表达的水平来比较上述4因素的主次。结果:上述4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大小依次是穴位选择、捻针角度、捻针频率、捻针时间,其中腧穴的选择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P<0.05);捻针角度、捻针频率和捻针时间是影响针刺效应的次要因素(P>0.05)。结论: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最佳针刺参数为针刺肾俞穴,捻针角度为90°,频率为60次/min,捻针60s;不同因素对针刺治疗肾阳虚大鼠的疗效不同,其中穴位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捻针角度,再次是捻针频率,最次是捻针时间。
- 裴佳程立红闵友江闵志云丁李立强张辉
- 关键词:正交设计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