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殷如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1篇到灯塔去
  • 1篇性格
  • 1篇意象
  • 1篇永恒
  • 1篇人物性格
  • 1篇主题
  • 1篇文体分析
  • 1篇文体学解读
  • 1篇小说
  • 1篇小说创作
  • 1篇领悟
  • 1篇美国文学
  • 1篇解构主义
  • 1篇精神之旅
  • 1篇二元对立
  • 1篇福克纳
  • 1篇《瑞普·凡·...
  • 1篇《我弥留之际...
  • 1篇《到灯塔去》
  • 1篇存在主义思想

机构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袁殷如
  • 2篇李颖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黛西蕾的婴孩》的文体学解读
2012年
《黛西蕾的婴孩》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叙述方式、语言描写及反讽的运用等方面探讨了该作品的文体学特征,并认为这些文体学特征对构成小说人物性格及表现作品的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颖袁殷如
关键词:文体分析人物性格主题
从死亡中领悟生存的哲学: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福克纳的作品《我弥留之际》创作正值于美国南方政治经济大变革时期。正如许多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作品反映了当代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绝望。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人物,福克纳深切的感受到为南方人苦难的生活寻求出路的使命感。存在主义产生...
袁殷如
关键词:美国文学小说创作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存在主义思想
永恒之光,精神之旅——浅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象的营构被引量:6
2011年
《到灯塔去》伍尔夫是与体现其与传统小说分离主张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各种象征意义和人物流动的内心描写揭示了作者追求人与人之间,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主导意象重复意象,逆变意象和随伴意象的建构,挖掘《到灯塔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探求伍尔夫通过象征给读者带来的启发以及作品的意义。
袁殷如
关键词:《到灯塔去》
《瑞普·凡·温克尔》的解构主义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运用解构主义分析文本的主要方法 ,对《瑞普·凡·温克尔》中传统与革新、家庭与社会、泼妇与贤妻这三对主要的二元对立进行了颠覆和消解。对之前作品中存在的怀旧倾向、家庭责任和社会关系以及温克先生的同情和对温克夫人的指责的评论提出了质疑,从而证明解构主义关于文本意义不确定性的结论,并为作品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
袁殷如李颖
关键词:《瑞普·凡·温克尔》解构主义二元对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