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先 作品数:24 被引量:13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龙氏手法治疗和常规治疗对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的影响,证明龙氏手法治疗的有效性及探讨非洲地区人群腰椎矢状位骨盆生理曲度特征对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于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非洲加纳中加友好医院针灸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牵引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在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时,效果非常明显,也是现今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 袁智先关键词:龙氏正骨手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范德辉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范德辉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应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14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221份电子病历,采用频数、频率分析、层次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分析。结果有13味中药频率超过50.00%,14味频率在10.00%~50.00%之间,42味频率小于10.00%,根据聚类分析,27味中药可分为7大类,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12个公因子。结论范德辉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从肝、脾、肾论治,治法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为主,多采用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作为主要组方药物。 王朝峰 欧志文 吴慧琴 苏美意 张振宁 袁智先 范德辉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针刺配合脑康颗粒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脑康颗粒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脑康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通过观察前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MMSE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脑康颗粒口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 张振宁 范德辉 苏美意 袁智先 林颖 卢桂梅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基于“脑肠相通”的腹针埋线疗法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及对血清APP、Aβ_(1-42)的影响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比较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与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前体蛋白(APP)、Aβ_(1-42)的影响。方法:将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每天5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腹针埋线疗法,穴取中脘、下脘、滑肉门、外陵、大横等,每10天1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认知评定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及血清APP、Aβ_(1-42)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ADAS-Cog、ADL、NP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AS-Cog、ADL、N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PP、Aβ_(1-4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脑肠相通"理论的腹针埋线疗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行为状态,降低血清APP、Aβ_(1-42)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 杨淑荃 范德辉 袁智先 苏美意 张振宁 林颖 林湖广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腹针疗法 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排便困难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y of life questionaire,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显著升高,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升高程度和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在增加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以及排便困难程度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苏美意 范德辉 刘建 张振宁 袁智先 林颖 唐明 卢桂梅关键词:电针 会阳穴 次髎穴 脑卒中 排便困难 扶阳火艾灸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扶阳火艾灸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扶阳组(扶阳火艾灸)、单纯组(单纯火艾灸)、常规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方案在对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效,扶阳组优于单纯组及常规组(P<0.01,P<0.05),单纯组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扶阳火艾灸可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可全面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池响峰 聂斌 钟旭敏 黄云声 袁智先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偏瘫 气虚血瘀 调气扶阳腹针合并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调气扶阳腹针合并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接收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调气扶阳腹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耳穴疗法,随访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状况,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异常状况,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等各项指标均正常,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损伤、感染等状况发生。结论:治疗失眠症状可首选调气扶阳腹针合并耳穴法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治疗疗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作用。 袁智先关键词:耳穴疗法 失眠 从虚从瘀(补虚通络法)论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理论探讨 被引量:5 2011年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从虚从瘀、重在化瘀",中风后遗症期(6个月之后)法用"从虚从瘀、重在补虚",归纳出从"脾胃"论治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以体现中医标本兼治、因时制宜特色。 刘刚 梁迪赛 周嘉澄 袁智先关键词:中风 脾胃 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TH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TH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5%(1/20);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62.5%(5/8),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苏美意 范德辉 张振宁 袁智先 杨佳曼 毛志涛关键词:针刺 传统推拿 颈源性耳鸣 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苏美意 范德辉 刘建 张振宁 袁智先 林颖 唐明关键词:揿针 颈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