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国

作品数:115 被引量:44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热轧
  • 21篇快冷
  • 21篇超快冷
  • 21篇淬火
  • 19篇中厚板
  • 19篇厚板
  • 18篇带钢
  • 16篇速冷
  • 16篇超快速冷却
  • 13篇显微组织
  • 12篇淬火机
  • 11篇轧带
  • 11篇力学性能
  • 11篇辊式淬火机
  • 11篇合金
  • 11篇力学性
  • 10篇热轧带钢
  • 8篇连轧
  • 8篇换热
  • 7篇短流程

机构

  • 112篇东北大学
  • 8篇首钢股份公司...
  • 6篇太原科技大学
  • 3篇北方重工集团...
  • 3篇太原钢铁集团...
  • 3篇鞍钢集团设计...
  • 3篇敬业钢铁有限...
  • 2篇内蒙古包钢钢...
  • 2篇北方重工沈阳...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济南钢铁股份...
  • 1篇攀钢集团研究...
  • 1篇沈阳惠涌供热...
  • 1篇河北敬业集团...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作者

  • 113篇袁国
  • 85篇王国栋
  • 35篇王昭东
  • 29篇康健
  • 20篇李振垒
  • 11篇王超
  • 10篇付天亮
  • 9篇王学强
  • 7篇田勇
  • 7篇利成宁
  • 7篇刘相华
  • 7篇王黎筠
  • 6篇江连运
  • 6篇张元祥
  • 6篇李云杰
  • 5篇王洋
  • 5篇邸洪双
  • 5篇李海军
  • 4篇刘振宇
  • 4篇周晓光

传媒

  • 20篇东北大学学报...
  • 18篇轧钢
  • 11篇钢铁
  • 8篇钢铁研究学报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中国冶金
  • 3篇金属热处理
  • 2篇钢管
  • 2篇包钢科技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矿山机械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冶金设备
  • 1篇河南冶金
  • 1篇钢铁研究
  • 1篇材料与冶金学...
  • 1篇中国钢铁业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快冷下厚规格X80管线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厚规格X80管线钢,采用SEM、EBSD、T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超快冷终冷温度下厚规格管线钢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及强韧化机制,并进一步给出了最佳超快冷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控轧条件下,随着超快速冷却温度由650℃降低至350℃,显微组织经历了由AF+QF+GB+DP向AF+GB的转变,沿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得到改善,有效晶粒尺寸减小,铁素体板条亚结构细化;当超快速冷却温度为350℃时,沿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最优,有效晶粒尺寸及板条亚结构尺寸最小,分别为3.83μm及300~900 nm间,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与相变强化的综合强化,此时实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冲击力学性能均满足ASTM A370标准;实验钢轧后超快速冷却最佳工艺参数为:810℃精轧+超快冷至350~400℃+层流冷却至320~360℃+卷取。
赵金华胡文莉王学强康健袁国邸洪双
关键词:超快冷针状铁素体热轧工艺
带钢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换热过程被引量:9
2007年
分析了轧后加速冷却过程中带钢表面的局部换热机理,认为冷却系统实现超快速冷却的关键在于扩大带钢表面射流冲击换热区的面积。确定了薄带钢实现超快速冷却所需的对流换热系数,并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模拟得到了超快速冷却条件下不同厚度带钢的温度场。温度场的分布表明薄带钢在超快速冷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温度一致性。同时还表明随着带钢厚度增加,超快速冷却条件下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显著增大,对于带钢内部组织的均匀性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带钢厚度范围应是超快速冷却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袁国王国栋刘相华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换热机理温度梯度
高质绿色化发展趋势下轧制技术的创新实践被引量:14
2021年
高质化、绿色化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热轧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工艺与技术、板带高精度尺寸控制技术、薄带铸轧短流程技术为例,介绍了相关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应用实践进展,具体包括热轧板带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在实现目标组织调控、解决板形问题方面的研发应用及进展;3 mm厚薄规格高强钢板带离线淬火工艺技术的发展应用;热、冷连轧板带多机架多工序轧制过程高精度三维尺寸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结合大数据,中厚板尺寸高精度控制的进一步提升;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的关键技术;铸-轧一体化短流程节能减排的工艺特点,以及电工钢薄带铸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并指出,在轧钢领域,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组织性能的高效精准调控、形状尺寸的高精度控制,以及面向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铸-轧一体化特殊钢短流程轧制技术,对于支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袁国孙杰付天亮田勇窦为学王国栋
关键词:钢铁行业绿色化
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高强热轧双相钢的开发被引量:14
2014年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了纳米析出强化型热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及工艺控制原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开发出铁素体基体析出强化型的热轧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770~830 MPa,屈强比<0.75,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且铁素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纳米级尺寸的TiC过饱和析出和相间析出。
袁国利成宁孙丹丹康健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双相钢高强钢
迁钢2160mm超快冷工艺下X70管线钢减量化工艺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14.2 mm X70管线钢,采用超快冷工艺方法,研究了节约型成分设计条件下,轧后冷却制度对14.2 mm X70管线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降低Nb 20%~30%情况下,利用轧后超快冷能够获得理想的X70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并获得了14.2 mm X70合理的减量化轧制工艺。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实践表明,超快冷下减量化14.2 mm X70管线钢力学性能良好稳定,很好地满足了生产需求。
赵金华王学强赵林唐帅袁国邸洪双
关键词:超快冷X70管线钢
退火温度对冷轧商业纯钛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传统的商业纯钛(CP-Ti)合金强度往往不能满足结构材料的需求。为了提高其力学性能,对冷轧CP-Ti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并详细研究其再结晶行为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部分再结晶形成的双态结构(等轴和拉长的晶粒)表现出极限抗拉强度(702MPa)和总伸长率(36.4%)的优异结合。CP-Ti板材的再结晶形核优先发生在高应变和大角度晶界区域。同时,变形不均匀晶粒的内部取向差增大并转变成大角度晶界,进一步促进再结晶形核。主要再结晶织构是由冷轧基面RD-分裂织构转变而来的基面TD-分裂织构,再结晶过程中定向形核起主导作用。
赵帅王洋彭琳彭琳张元祥袁国
关键词:双态组织力学性能织构
大型热连轧线基于超快速冷却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开发与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超快速冷却作为近年来热轧钢材控轧控冷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为热连轧产线产品的生产工艺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热连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在阐明高温运动钢板高强度均匀化冷却机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超快冷系统在热连轧产线的工艺配置,以及采用超快冷工艺,在系列细晶钢、高钢级管线钢、热轧双相钢、低残余应力热轧板带钢等特色化产品领域的工艺开发及应用情况。基于超快冷系统冷却速度无级调控优势,开发了基于超快冷装备的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超快速冷却3种冷却模式及模型系统,进一步结合粗轧中间坯超快冷控温系统,构建了基于超快速冷却的热连轧线新一代控轧控冷多工序温度协同控制系统,相关技术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袁国陈冬康健李振垒王国栋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
热轧带钢轧后高强度冷却过程的换热系数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基于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和采用有压射流冷却水进行冷却(超快冷)这两种技术方案下冷却强度的差异,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水流密度和冷却方式下带钢表面换热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流密度相同时,超快冷的换热系数显著高于加强型冷却;在加强型冷却方式下随着水流密度的提高,带钢表面换热系数也随之升高,当达到一定值后,再次提高水流密度,换热系数会随之降低,但在超快冷方式下,换热系数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江连运袁国吴迪王国栋
关键词:超快冷水流密度换热系数
短流程CSP生产线超快冷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2020年
文章基于短流程CSP生产线,开发了适合热轧双相钢的超快冷生产工艺,并且实现了该生产工艺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升高;随着中间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降低;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终轧温度为840℃,中间温度为670℃,卷取温度为170℃。所生产6.0 mm厚度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屈服强度为330~360 MPa,抗拉强度为560~590 MPa,延伸率为30%~36%,很好地满足了产品需求。
王晓晖利成宁李振垒薛越袁国王国栋
关键词:短流程热轧双相钢超快冷生产工艺
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系统智能化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超快速冷却技术因具有冷却强度高、冷却均匀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弥补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能力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带钢运行速度具有时变性,变化规律差别大,同时受轧后冷却段长度短及布置特点限制,使轧后冷却工艺温度精度控制难度增大。结合国内某现场轧后冷却系统特点,对影响轧后冷却工艺温度精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关键因素对工艺温度精度的影响规律;首次将中间温度引入计算过程,开发了超快速冷却系统多阶计算修正智能化控制策略,结合轧制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规律,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减少了上游工序工艺波动对下游工艺控制的遗传性,实现了对轧后冷却工艺温度的精确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该控制策略增强了系统运行稳定性,卷取温度命中率提高了近3%~5%,为产品的开发及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李振垒陈冬袁国尹锋曹利芹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智能化控制数据挖掘控制策略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