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义峰

作品数:43 被引量:52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矿床
  • 13篇铜陵矿集区
  • 13篇矿集区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流体
  • 12篇成矿
  • 9篇硫化物
  • 9篇块状硫化物
  • 8篇地质
  • 8篇安徽铜陵矿集...
  • 7篇地质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喷流
  • 6篇硫化物矿床
  • 6篇流体包裹
  • 6篇流体包裹体
  • 6篇金矿
  • 6篇块状硫化物矿...
  • 6篇化学特征

机构

  • 4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安徽省地质矿...
  • 12篇石家庄经济学...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云南财贸学院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3篇蒙义峰
  • 37篇杨竹森
  • 30篇曾普胜
  • 22篇侯增谦
  • 19篇田世洪
  • 19篇徐文艺
  • 11篇王训诚
  • 11篇李红阳
  • 10篇姜章平
  • 8篇姚孝德
  • 7篇裴荣富
  • 7篇王彦斌
  • 6篇王训成
  • 5篇谢玉玲
  • 4篇徐九华
  • 4篇李英杰
  • 3篇杨秋荣
  • 2篇冯景志
  • 2篇邱士东
  • 2篇丁悌平

传媒

  • 18篇矿床地质
  • 4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第七届全国矿...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8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 ,它们均含铜、金 ,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 (铜金 )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山金矿 (牛山硫铁矿 )等较为典型的海西期块状硫化物矿床中 ,可圈出独立的金 (铜 )矿体 ;以凤凰山铜矿田、小金山金矿、笠帽山金矿等为典型代表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也具有较高的金、铜品位 ,可形成工业矿体。但无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还是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规模都比较小。有些矿床尽管存在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但铜、金分配明显不同 ,品位差异悬殊。导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铜、金分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温度场控制的“排金效应” ,形成“下铜上金”、“内铜外金”(储国正等 ,1 992 )
曾普胜裴荣富蒙义峰侯增谦杨竹森徐文艺谢玉玲徐九华梅燕雄
关键词:地质学块状硫化物矿床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25
2007年
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喀什凹陷与叶城凹陷之间的齐姆根凸起上,由3个与盆地边缘大体平行的次级逆冲构造带组成,即阿尔塔什推覆构造带、科克然达坂-希根纳孜吉勒嘎推覆构造带、库斯拉甫推覆构造带。3个次级逆冲构造带分别将石炭系—二叠系推覆在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新近系之上,将泥盆系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将元古宙变质岩及古生代花岗岩逆冲在泥盆系及泥盆系之上不整合覆盖的侏罗系之上。根据推覆体地层的叠置关系及逆冲断层的发育特征,齐姆根逆冲推覆构造带是由北向南演化的、后展式发展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其间发育横向调节的走滑断层。逆冲推覆体系的主体断裂沟通了源岩与储层,推覆体下盘发育的大型背斜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运聚条件的合理配置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张达景胡健民蒙义峰郑孟林付茂兰
关键词:推覆构造带断层油气运聚
安徽铜陵地块沉积—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被引量:21
2002年
以详细的野外观察为基础,论述了安徽铜陵地区威宁期沉积-喷流(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及分带特点。Sedex型块状硫化物呈近南北向展布,自西向东分为铜官山—五峰山带、狮子山—天屏山带、大成山—半山李家带和叶山—新桥—高家山带。以新桥为代表的原生块状硫化物矿物组合为块状黄铁矿+铁碧玉+赤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重晶石±菱铁矿±菱锰矿。Sedex型块状硫化物主要形成硫铁矿床,并可形成独立铜金矿床。经燕山期岩浆活动夕卡岩化的叠加改造,Sedex型块状硫化物只能保留部分沉积组构,铜金更富集。威宁期Sedex型块状硫化物叠加燕山期岩浆活动可能是铜陵地区夕卡岩能成大矿的内在原因。
曾普胜裴荣富侯增谦蒙义峰杨竹森王训诚田世洪徐文艺姜章平
关键词:铜金矿床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2
2007年
对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内矽卡岩矿物、石英、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群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单个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该矿床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流体,从早期矽卡岩阶段,经中期石英硫化物阶段,至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是从高温、高盐度、富钾流体演化至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CH4)流体再至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中的主要挥发分为H2O、CO2、CH4,并含少量C2H6、H2S、N2等,液相成分中的阳离子以Na+、K+为主,有少量Ca2+、Mg2+等,阴离子除Cl-外,SO42-的含量也较高。
邱士东谢玉玲徐九华王葆华杨竹森蒙义峰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
流体地质填图——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被引量:3
2002年
蒙义峰徐文艺杨竹森曾普胜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微量元素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被引量:40
2011年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矽卡岩发育在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铜矽卡岩透镜体。冬瓜山矿床80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δ34S组成介于0.5‰~8.8‰之间,伴生的硬石膏δ34S介于14.8‰~20.5‰之间,暗示两者的热液S有不同的来源:弱变质的细粒层纹状硬石膏,硫同位素δ34S为20.5‰,表明S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δ34S变化于1.3‰~5.5‰之间,反映了热液S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热变质的晶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
侯增谦杨竹森吕庆田曾普胜谢玉玲蒙义峰田世洪徐文艺李红阳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热液叠加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其意义被引量:110
2004年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王彦斌刘敦一蒙义峰曾普胜杨竹森田世洪
关键词:闪长岩辉绿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燕山期岩浆活动
青藏高原约40~28ka BP泛湖期的证据
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盐湖区之一,盐湖分布广泛,是研究该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对青藏高原盐湖的调查研究,对湖面(拔湖)和高原盐湖沉积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以高原湖面变化和湖泊沉积为依据,进一步论证青藏高原40~...
郑绵平蒙义峰魏乐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铜陵矿集区蚀变-流体填图与成矿流体系统被引量:17
2004年
为了详细刻画和深刻理解区域流体系统 ,文章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基础上 ,针对流体活动性状及其地质记录 ,提出了一套区域蚀变_流体填图方法程序 ,并在铜陵地区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套“蚀变_流体填图”的方法明确了流体填图的填图对象 ,填图单位划分理论依据———流体同源性理论 ,制定了流体系统_流体子系统_流体单元三级填图单元划分方案。在铜陵地区建立了与成矿流体有关的 4套流体系统 ,即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燕山晚期中低温流体系统和燕山晚期繁昌火山流体系统 ,并划分出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通过“蚀变_流体填图”掌握了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阐述了不同流体系统的成矿特征。
蒙义峰侯增谦杨竹森曾普胜徐文艺田世洪李红阳王训成姜章平姚孝德
关键词:地质学空间展布成矿特征铜陵矿集区
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系统时限的初步厘定被引量:68
2004年
文章在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系统划分的基础上 ,对其中的部分流体系统的流体记录采集了 13件样品 ,分别用Re_Os法 (辉钼矿、黄铁矿 )、Ar_Ar和K_Ar法 (铬云母、闪长岩等 )进行了同位素年龄精确测定 ,结合野外对不同流体记录的产出层位、切割交叉关系的研究 ,厘定了铜陵矿集区 4套流体系统的时限。初步界定了矿集区部分流体系统的时间界限 ,为流体系统的划分和成矿流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蒙义峰杨竹森曾普胜徐文艺王训成
关键词:地质学铜陵矿集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