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福生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出血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脑梗死患者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脑梗死
  • 6篇急性脑梗死患...
  • 6篇高血压
  • 5篇血管
  • 5篇脑出血
  • 4篇血压
  • 4篇细胞
  • 3篇血管痉挛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痉挛

机构

  • 25篇南华大学

作者

  • 25篇蒋福生
  • 18篇张平
  • 14篇陈勇军
  • 10篇张新华
  • 8篇刘淑云
  • 6篇刘贵香
  • 5篇刘稀金
  • 5篇聂亚雄
  • 4篇邹伟
  • 3篇曹琳
  • 3篇姚平波
  • 3篇罗焱
  • 2篇李文婷
  • 1篇李湘云
  • 1篇殷小成
  • 1篇欧军
  • 1篇胡聂
  • 1篇单桂珍
  • 1篇游咏
  • 1篇彭哲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DL-C及CRP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LDL-C、CRP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ACI患者80例(ACI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其LDL-C、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I组急性期和恢复期LDL-C、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恢复期比较,ACI组急性期LDL-C、CRP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与LDL-C、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RP与LDL-C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LDL-C与CRP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LDL-C与CRP水平升高可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蒋福生张平张新华
关键词:脑梗死CRP
胆红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含量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IS患者100例,检测发病24 h内及入院2周时总胆红素(TBiI)、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Adamas分类法区分大面积脑梗死,分析2周时脑梗死直径与间接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S急性期(24 h内)大面积脑梗死组及无改善组TBil、I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2周时TBiI、IBil浓度较同组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脑梗死直径与IBil呈负相关。结论 IS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升高可能是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特征,低胆红素血症尤其是低IBil可能是I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张新华张平聂亚雄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胆红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
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SIHTH)患者不同时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23例SIHTH患者分为CVS组和无CVS组。CVS的判定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水平,比较两组病人的ET-1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SIHTH患者血浆ET-1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P<0.05),CVS组较无CVS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SIHTH患者存在血管痉挛现象,血浆ET-1的水平有助于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陈勇军张新华邹伟刘淑云张平蒋福生
关键词:丘脑出血脑血管痉挛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5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HI组(56例)及非出血性脑梗死(NHI)组(5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脑栓塞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糖和血压水平、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HI组患者血压及脑栓塞病史、高血压病史、大面积梗死、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比例均显著高于NHI组(P〈0.05或〈0.01),而年龄显著低于NHI组[(59.0±7.2)岁比(63.0±9.6)岁,P〈0.05]。结论低龄、高血压、脑栓塞病史、高血压病史、大面积梗死以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容易发生HI。
张平张新华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脑梗塞颅内栓塞高血压梗死面积
亚低温冲洗液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冲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冲洗液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观察组患者150例和对照组患者128例,观察组使用35℃亚低温冲洗液,对照组使用4℃冲洗液,记录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术前及术中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的吸收。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高于观察组,心率快于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吸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35℃亚低温冲洗液较4℃冲洗液对患者生理指标影响更小,适应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刘稀金游咏陈勇军张平刘贵香蒋福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经颅多普勒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入院第2天及第10天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脑血流速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1、NO水平。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11/30)(P〈0.05);而人院第2天两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0天,治疗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18.23±14.56)ng/L比(132.26±15.18)ng/L,(138.23±16.58)ng/L比(156.24-I-17.54)ng/L],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8.25±15.54)μmol/L比(70.26±14.86)μmol/L,(104.27±16.52)μmol/L比(92.43±12.5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减少SAH患者CVS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阻止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升高和NO水平降低而发挥作用。
陈勇军张新华邹伟刘淑云蒋福生
关键词:血管痉挛内皮缩血管肽-1法舒地尔
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n=8)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n=22),根据患者转归分为死亡组(n=5)和生存组(n=25);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性分离系统对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表面分子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4+CD25+Treg孵育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CD4+CD25+Treg表面分子CTLA-4表达率(36.68%±7.41%)及分泌IL-10水平(15.38±3.79 ng/L)与正常对照组(22.20%±7.18%和8.96±3.28 ng/L)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患者CTLA-4表达率(42.10%±7.44%)及分泌IL-10水平(28.30±9.48 ng/L)显著高于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30.26%±5.60%和17.86±6.54 ng/L;P<0.01);死亡组CTLA-4表达率(44.45%±12.34%)及分泌IL-10水平(33.90±10.62 ng/L)显著高于生存组(31.43%±10.12%和16.08±8.67 ng/L;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促进外周血CD4+CD25+Treg表面分子表达,并刺激其分泌大量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自身免疫作用,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甚至免疫紊乱的发生与发展,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蒋福生张平张新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阿替普酶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对比两种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两种溶栓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两种溶栓药(阿替普酶、尿激酶)辅助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收集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对4组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ADL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软通道1组在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方面较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GOS评分方面,软通道1组仅较硬通道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方面,软通道1组较硬通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阿替普酶液化引流术能提高小脑出血的救治率。
李文婷陈勇军蒋福生刘稀金
关键词:血肿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神经炎症变化
2019年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时期血液中hs-CRP及神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及通过NIHSS评分评估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对照组为接受脑梗死基础治疗患者,试验组为接受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梗死基础治疗患者。2组均于治疗前(≤48h)和治疗后(≥14d)采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CI患者血液中hs-CRP及神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NIHS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1) 2组患者hsCRP及神经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IHSS评分优于治疗前。(2)治疗后,联合组较对照组hs-CRP及神经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降低hs-CRP及神经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蒋福生陈勇军张平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HS-CRP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动态变化及对脑血管病发生的预警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高血压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TNF—a作为脑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高血压组(H组)(n=45),采用双肾双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O组)(n=15),不上银夹。鼠尾测压仪测定收缩压;术前及术后2、4、8、12、16周舌下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TNF—a含量:术后16周取脑组织作HE染色,根据脑血管病理结果,将H组大鼠再分为单纯高血压组(SH组)和高血压脑血管病损组(HCVL组)。结果(1)H组大鼠术后血压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血浆TNF—a也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任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大鼠术后血压与同期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H组术后血压有升高趋势,但增幅较缓;而HCVL组血压持续升高,与同组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HCVL组术后血浆TNF-a一直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同期SH组TNF-a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a参与高血压进程,与脑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发生有关;持续TNF-a增高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张平聂亚雄张新华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肿瘤坏死因子脑动脉粥样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