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利
- 作品数:35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9.7)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4例和辛伐他汀组29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40 mg晚上一次口服,4周后复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普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6±0.92) mol/L比(4.88±1.12) mol/L、(2.63±0.60)mol/L比(2.61±0.68) mol/L、(12.49±4.36)mg/L比(12.74±4.24) 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46±0.93) mol/L比(4.10±0.70)mol/L、(2.34±0.62) mol/L比(2.07±0.59)mol/L、(3.05±3.06) mg/L比(1.72±1.19) mg/L,治疗后两组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上述指标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有1例ALT有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20 mg相比,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不仅明显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更明显地降低CRP,进一步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应。
- 罗瑞萍蒋利沈泽宁
- 关键词:普伐他汀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稳定心绞痛总胆固醇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规范(讨论稿)被引量:1
- 2005年
- 魏盟蒋利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技术冠心病治疗适应证并发症
-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 <正>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微创公司Firebird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Boston公司Taxus支架)后3-6月的心绞痛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患者59...
-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蒋利杭靖宇张洁李京波顾水明张昀昀金立仁
- 文献传递
- 糖代谢正常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访3年内的糖代谢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对糖耐量正常(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10例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定期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每6个月行简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280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率达90.3%,平均随访时间为(22.7±13.4)个月。新发生糖调节受损(IGR)32例[IGR组,包括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和IGT+IFG],占11.4%,发生率为6.04/100人年;新发生糖尿病(DM)45例(DM组),占16.1%,发生率为8.50/100人年;NGM 203例(NGM组),占72.5%。IGR组、DM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40.6%(13/32)、46.7%(21/45),均显著高于NGM组的23.2%(47/203,P值分别<0.05、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47)、男性(β=1.496)、心肌梗死(β=1.036)和糖代谢异常(β=0.81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0.01、0.05)。结论 27.5%的NGM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在约3年的随访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其预后差于NGM者,持续监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代谢情况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罗瑞萍蒋利徐颖杰岳静雯沈泽宁
-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预后
- 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空腹血糖(FB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623例,根据CRP检测结果和FBG检测结果分为4组:A组(FBG正常,CRP正常)、B组(FBG正常,CRP升高)、C组(FBG升高,CRP正常)及D组(FBG与CRP均升高)。观察患者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CE危险因素。结果与A组相比,其他3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高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FBG升高、CRP升高都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FBG升高及CRP水平升高与ACS患者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二者都升高者,近期预后差。
- 叶永刚蒋利王寅徐颖杰岳静雯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心血管事件近期预后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中期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以及对急诊PCI再灌注的疗效和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急性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男57例,女19例,年龄34-89岁,年龄为(65±17)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急诊PCI前至少半小时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空白对照组,38例,其中8例因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重临时转入治疗组;实际空白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为4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TIMI血流情况,术后TIMI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近期(1个月)和中期(6个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介入干预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术前IRA出现前向血流(TIMI 1级以上)的比率为17.39%,略大于空白对照组的14.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P<0.05).根据实际分组统计,治疗组术后TIMI 3级的获得率为88%,反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已完成中期随访的47例患者进行分析,6个月时,两组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D)和MAC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术前提前(至少半小时)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术后IRA的前向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发现无复流后再追加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提高患者近中期的预后。
- 沈泽宁王寅吴树理叶永刚朱频胡其源赵雪岩罗瑞萍蒋利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诊介入治疗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左室舒张末压血小板糖蛋白
- 血BNP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出院后是否进行BNP监测,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出院的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包括心血管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例数、NYHA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结果:随访1年期间,监测组心血管性死亡率、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18.0%,对照组分别为16.0%、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第1次随访,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3、4次随访时,监测组试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监测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抗心衰药物的靶剂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浆BNP水平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延缓心衰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岳静雯蒋利沈泽宁罗瑞萍王寅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预后
-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微创公司Firebird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Boston公司Taxus支架)后3~6个月的心绞痛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2003.6~2...
-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蒋利杭靖宇张洁李京波顾水明张昀昀金立仁
- 文献传递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运用药物涂层支架随机对照观察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PCI时应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03年7月~2004年1月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rofelex Theca)支架组,药物涂层支架Tax-us组,国产药...
- 陆志刚魏盟蒋利杭靖宇马士新王寅孙磊青黄蓓丽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随访期内 ,病死 43例 (5 8% ) ,其中心血管病死亡 2 7例 (3 6% ) :猝死 12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力衰竭 4例 ,卒中 2例 ,休克 1例 ,外科血运重建失败死亡 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 80岁〔风险比值 (OR) =3 0 5 ,95 %可信限 (95 %CI) 1 2 7~ 7 3 4,P =0 0 13 )、血清肌酐升高 (OR =2 79,95 %CI 1 44~ 5 40 ,P =0 0 0 2 )、糖尿病 (OR =2 91,95 %CI 1 48~ 5 71,P =0 0 0 2 )和心肌梗死 (OR =1 2 7,95 %CI 1 0 2~ 1 5 8,P =0 0 3 5 )为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猝死是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龄≥ 80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后积极治疗对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蒋利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胡健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