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宇宇

作品数:29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悲剧
  • 6篇文化
  • 6篇悲剧意识
  • 4篇弘道
  • 4篇悲剧性
  • 3篇苏轼词
  • 3篇情意
  • 3篇古典
  • 3篇悲情
  • 3篇悲情意识
  • 3篇本体
  • 3篇辨正
  • 2篇中国悲剧
  • 2篇中国古典
  • 2篇中国古典悲剧
  • 2篇生命
  • 2篇情本
  • 2篇情本体
  • 2篇人格
  • 2篇理路

机构

  • 14篇中央社会主义...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7篇董宇宇
  • 1篇冷成金

传媒

  • 6篇中国苏轼研究
  • 3篇理论界
  • 2篇红楼梦学刊
  • 1篇中国道教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管子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华戏曲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戏曲研究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学子(理论版...
  • 1篇原道
  • 1篇中国佛学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电视剧《苏东坡》的悲剧性质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历史正剧《苏东坡》首播以来得到观众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将之定性为"悲剧"或许更为恰当。该剧力矫当下影视"回避悲剧"的误区,再现了伟人苏轼最具文化深度的悲剧"宿命":"情本"理想永远领先于现实,却又受制于现实。他要寻找当时社会的具体出路以及人生的根本出路,也就承担了双重的悲哀。中国文化有着最彻底的悲剧意识,那就是"人活着"一切都要靠自己建构并不断被追询。悲剧使人震撼甚至恐惧,同时却激发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与力量,该剧正是再现了传统士人那种毅然崛立的悲剧精神,以此激励当代社会。某种意义上讲,它堪称当代影视的里程碑。
董宇宇
关键词:悲剧情本体悲剧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情感共鸣
2016年
当前我们的国学教育,有着"国学"的形,却还依然停留在"说教"的质。需要广大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努力去改善,首先自己对国学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辨别,才能让孩子从情感上和传统"通感"起来。"六一"节前后,笔者看到不少学校、地方举办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好不热闹。这些年,《弟子规》炒得火热,新闻中常有一群孩子穿上汉服跪坐而读的场景,甚至有人说有了它连《论语》都不必读。同时也有人激烈反对。
董宇宇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弟子规》通感人格境界
“道由人弘”:道教的典范意义
2018年
道教以自证之“道”为本,《升玄内教经》中老君指出:“所谓内教者,真一妙术,发自内心,行善得道,非从外来。若道可假外而得者,吾悯一切,如母念子,便应以道授与三途五苦众生,令得度脱。
董宇宇
关键词:典范意义道教
文化悲剧意识的“诗史”叙事:《红楼梦》创作思想辨正被引量:1
2013年
《红楼梦》创作思想可概括为三个要点:一是以悲证痴。其抒情境界,突出体现在"通部情案"对悲与痴的极端强调。作为文化小说,则是彻底追问人活着这一本体问题,深入到文化悲剧意识与情本体。二为以美储善。作为诗性小说,"适趣闲文"正是美与善的合一,体现了以审美代宗教的传统。从悦心悦意与悦志悦神两个层次,"向空而有"地积淀了人性与主体性的因素。三是以真传奇。在批判佳人才子等书的基础上,提出事、情、笔、理的真与题旨、境界、理念、方法之奇。更复杂的是其自叙性,并深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本质,达到了至幻至真。
董宇宇
关键词:情本体自叙
审美的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孔子之文艺本体论辨正被引量:1
2014年
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各言尔志"表明"志"作为文艺本体是内在、审美的,绝非"扼杀个体/个性";"志"感于物、达于天,都从内容通向审美;"可以兴"与"为乐"的境界即文艺的审美本体,以此为基础的"文质彬彬"才进入本体范畴。惟其如此,孔学才成为华夏美学的主体,从根本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董宇宇
关键词:天地境界
苏轼词的悲情意识
2016年
生存悲剧性对于人是不可克服但必须应对的客观存在,一种成熟文化必然对其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即悲剧意识,这种意识涉及人类生存及价值的根本问题,是建立价值的基本方式。文学史上'以悲为美'现象值得系统深入的探讨,除了一般悲情、悲剧意识,还有某种超越一般悲情而上升到意识高度又不及悲剧意识深刻的心灵状态,可以称之为悲情意识。
董宇宇
关键词:悲情悲剧悲剧性
“一鸟不鸣山更幽”的文化象征——以荆公新学为背景
2013年
王安石从"鸟鸣山更幽"化出"一鸟不鸣山更幽",遭到历代评家的一致非议。但此诗绝非无谓,其散逸出来的意蕴已指向了文化的深度。只有跳出浅层的句法、诗意之论,置于荆公新学的整体背景之下,才能观照出此句所透露的文化转型的重大信息。它显示出"自然诗化"走向的"智慧自然"层次、"唐宋变革"后"个体意识觉醒的深化"、"文化本体"建构、价值悲剧意识等文化动向,契合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机制,其意义是不容轻诋的。
董宇宇
关键词:新学文化本体悲剧意识
苏轼词的价值建构方式被引量:1
2018年
历代评家常以超旷境界来评价苏轼词,如“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集〉序》),“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汪莘《方壶诗馀自序》),等等。[1]117、227事实上,苏轼词的超旷之美与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有关,[2]即与中国文化中价值建构的基本方式直接相关。苏轼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建构过程,但这些不同的价值建构方式又有着基本的相同理路。拙文《中国悲剧意识的特质与演变——兼及苏轼的典型意义》(《中国苏轼研究》第八辑)对此有所涉及,本文拟作进一步论述。
董宇宇
关键词:理路悲剧性
诗法审美与文化心理的关系:章法篇——以盛唐律体为例
2014年
对诗法既不能消极地弃而不论,更不能停留在技巧层面。诗法是为呈现某种生命精神与文化心理,审美本质就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章法之美在于呈现了价值生成过程的情感自然流转,要诀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律体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盛唐律体有典范性。一般就是"向空而有"的价值建构,尤其是人事、自然、历史之内以及之间的切换。至如"起承转合"、律诗中间二联对仗等都非通例,关键是以情感来驾驭形式。
董宇宇
关键词:诗法审美机制文化心理章法
“新时代”哲学会通之道
2019年
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基本的人性与实践,会通重要的哲学流派之精义来建构,从而起到长期和普适的指导作用,"进入新时代"为此提供了契机与自信。中华文明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本原性特质,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以"理性"追求普遍"自由",马克思主义或可抽绎为逐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三者会通之处就在追寻民众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也应是全球在"失序"中所期待的"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在文明交流和进步中内生性建构是其必由之路。
董宇宇
关键词:自由人联合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