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滢
- 作品数:215 被引量:3,057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盐生植物碱蓬修复镉污染盐土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NaCl)浓度(0.1%,0.5%,1.0%)和镉(Cd)浓度(0,1.0,2.5,5.0mg/kg)处理下碱蓬的生长及其对Na和Cd的富集。结果表明,在含0.5% 和1.0% NaCl的土壤中,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碱蓬的生长显著地受到抑制,生物量均呈减少趋势;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碱蓬对Cd的积累也随之增加,在0.1% NaCl和2.5mg/kgCd的处理土壤中,碱蓬各部位的Cd累计含量达到最大值,叶为30.9 mg/kg,茎为30.1mg/kg,根为35.3mg/kg。碱蓬地上部的Cd富集系数为0.9~19.9,地上部吸收的Cd累积量是根部的8.1~73.6倍。NaCl和Cd处理对碱蓬鲜重和根部Cd、Na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茎叶部Cd、Na含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加Cd处理的碱蓬叶和茎部位的Na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相同NaCl浓度处理下,Cd处理下的叶茎部N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且NaCl处理增强了碱蓬对Cd的累积。碱蓬在Cd胁迫下仍保持盐生植物的特性,且对Cd 具有一定的耐性和较强的累积能力,因此碱蓬存在一定的修复Cd污染盐土的潜力。
- 陈雷杨亚洲郑青松张春银王爽许彩云葛滢
- 关键词:植物修复碱蓬镉盐土
- 全尺度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线形正相关,而2008年显著的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213x2+3.455x+15.192(R=0.215)。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互补效应呈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89x2+6.974x-10.707(R=0.247),而且2007年与2008年的互补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互补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2007年与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选择效应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且选择效应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选择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2007年与2008年中物种组成对生产力、互补效应、选择效应与净多样性效应均有显著影响,说明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净多样性效应呈极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显著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29 x2+5.968 x-12.659(R=0.234),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在2年中有所变化。同时,2007年与2008年的多样性净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生产力与多样性净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与抽样效应假说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单种最高产物种(芦竹)在混种时没有表现出高产,主要是由于生长的分配、资源的竞争力与环境的变化等。
- 朱四喜常杰葛滢王海王凤友张建民苏春花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人工湿地生产力植物组成
- 不同镉耐性水稻非蛋白巯基及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被引量:33
- 2010年
- 采用镉(Cd)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N07-6和N07-63,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比较了50μmol·L-1Cd胁迫下水稻的非蛋白巯基(NPT)、Cd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Cd处理后,两品种水稻植株Cd含量存在明显差异,N07-63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Cd显著少于N07-6。Cd胁迫诱导了两个品种NPT含量的增加,N07-63的增幅显著高于N07-6。Cd绝大部分分布在水稻的细胞壁和细胞可溶部分。N07-63茎叶和根部细胞壁结合的Cd占总Cd的比例高于N07-6,而细胞可溶部分Cd的比例低于N07-6。从Cd的分子分布来看,水稻茎叶细胞可溶部分的Cd一部分与大分子量蛋白质结合,其余大部分与植物螯合肽(PCs)结合,而根细胞可溶部分的Cd绝大部分与PCs络合,N07-63的Cd-PCs结合程度高于N07-6。由此说明,与N07-6相比,N07-63细胞壁对Cd的束缚和细胞可溶部分Cd-PCs的络合程度更高,Cd的毒害效应更小,向地上部转运的Cd更少。
- 王芳丁杉张春华葛滢
- 关键词:水稻镉亚细胞分布
- 以创新理念改革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被引量:5
- 2010年
- 在概述基础性实验的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阐明适当开设基础性实验的必要性,提出用创新理念改革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性实验。通过在基础性实验中扩展内涵性,提升开放度,融入设计性以及赋予探索性等措施,将实验知识点和实验现象引进、延伸、设计、整合和发展到一定的实验氛围、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再以适当的指导方式,使学生对实验产生较好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改革基础性实验的目的。
- 周权锁葛滢周立祥
- 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6
- 2005年
-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 杨志焕葛滢沈琪蒋跃平唐宇力王华胜常杰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亚热带
- 莱茵衣藻对砷酸盐的富集分配和形态转化被引量:1
- 2021年
- 已知微藻可将吸收的无机砷转化为不同形态砷,但其在细胞不同组分(水溶态、脂溶态、残渣态)中的分配规律还不清楚.本文采用不同浓度(5-1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莱茵衣藻,7 d后测定莱茵衣藻生长情况和砷富集吸收及培养基中砷含量,并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藻细胞内水溶态、脂溶态和残渣态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s^(Ⅴ)处理下,莱茵衣藻均以对砷的吸收为主,胞内脂溶态砷含量较多,水溶态和残渣态含量较少;随着砷浓度的增加,脂溶态砷占总砷的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水溶态砷所占比例先增加后减少.培养基中的砷形态以As^(Ⅲ)和As^(Ⅴ)为主,含有少量DMA,同时检测出两种可能为砷糖的未知化合物.在低砷胁迫下,莱茵衣藻将As^(Ⅴ)还原为As^(Ⅲ),通过甲基化等过程转化为DMA和砷糖等形态外排;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除上述途径外,莱茵衣藻还通过减少As(Ⅴ)吸收和生成更多的脂溶态砷等途径进行解毒.
- 张金羽陈双双唐林茜葛滢张春华
- 关键词:莱茵衣藻砷酸盐
- 不同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砷酸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用0~3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分析了螺旋藻对As(Ⅴ)的吸附和吸收特性,并在300μg·L-1 As(Ⅴ)处理下,研究了不同磷浓度(P正、1/10 P正、1/25 P正、1/50 P正)对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As(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As(Ⅴ)处理范围内,螺旋藻的干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As(Ⅴ)浓度的升高,藻体富集的总砷含量增加,当As(Ⅴ)处理浓度为150~300μg·L-1时砷富集量为1.006~1.569 mg·kg-1,超过了国家保健(功能)食品的砷污染限量1.0 mg·kg-1(GB 16740—1997)。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降低,螺旋藻体内吸收的砷含量呈现增多趋势。在正常磷(P正)和1/10 P正条件下,螺旋藻体内的砷均为As(Ⅴ);当磷浓度降低至1/25 P正时,藻细胞中的砷有3.28%为As(Ⅲ);当磷浓度降低为1/50 P正时,螺旋藻吸收的砷增加至1.457 mg·kg-1,其中有9.24%和37.35%分别转化为As(Ⅲ)和二甲基砷(DMA),表明降低培养基中磷浓度促进了螺旋藻体对As(Ⅴ)的吸收、还原和甲基化,但藻细胞中砷的主要形态仍为As(Ⅴ)。在正常磷浓度培养下,藻体富集的砷以藻细胞表面吸附为主,通过磷酸盐缓冲液脱附可去除95%以上螺旋藻富集的砷。
- 王淑许平平刘聪王亚张春华葛滢
- 关键词:螺旋藻磷砷
- 石栎净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5
- 1999年
- 分析了石栎(Lithocarpusglaber)光合速率(Pn)与光强(L)、气温(T)和空气相对湿度(RH)在不同叶片类型、季节及全年几个水平上的相互关系,发现Pn与L正相关,在了(25℃时Pn主要由L决定;Pn与了在25℃上下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且T>25℃后了是Pn的主要限制因子;RH增加对Pn有促进作用,但关系较小,可忽略。不同类型叶片(阳生、阴生)对环境因子反应有较大差异。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能通过光照和温度的观测获得叶片光合速率的估计,在T<25℃时则可只用光照来预测光合速率。
- 葛滢常杰陈增鸿潘晓东刘珂
- 关键词:石栎光合作用环境因子
- 濒危植物明党参个体年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探索了一种利用地上部性状以非破坏性途径估测濒危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个体年龄的模型方法。首先利用根体积(V_t)与根体积年增长量(ΔV)的相关性,建立模型推断个体的年龄(t);进一步利用地上最大带柄叶长(L)和根体积(V_t)的相关性来估测个体年龄(t)。该方法在种群年龄结构分析中十分有效,另外通过这些模型还可以初步判断出明党参根体积增长速度的转折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方法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特别对于难以估计年龄和不能大量破坏的多年生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李伟成常杰樊梅英殷现伟马念胜葛滢
- 关键词:明党参濒危植物种群
- 濒危植物明党参和非濒危种峨参气体交换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正>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on gas exchange and growth of an endangered species, Changium smyrnioides, was...
- 常杰葛滢李伟成盛海燕殷现伟樊梅英
- 关键词:PHOTOSYNTHESISTRANSPIRATION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