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斌虓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树突
  • 4篇缺血
  • 4篇哮喘
  • 4篇小鼠
  • 4篇脊髓
  • 4篇分子
  • 3篇树突细胞
  • 3篇皮质
  • 3篇皮质类固醇
  • 3篇类固醇
  • 3篇活性
  • 3篇脊髓缺血
  • 3篇教学
  • 3篇共刺激
  • 3篇共刺激分子
  • 3篇共刺激分子表...
  • 3篇肺表面
  • 3篇肺表面活性
  • 3篇分子表达

机构

  • 1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苏斌虓
  • 7篇董海龙
  • 6篇倪殿涛
  • 3篇陆萍
  • 2篇张昊鹏
  • 2篇曾毅
  • 2篇张西京
  • 2篇熊利泽
  • 2篇范倩倩
  • 2篇朱萧玲
  • 1篇柴薪
  • 1篇陈绍洋
  • 1篇朱正华
  • 1篇聂煌
  • 1篇胡胜
  • 1篇曹淑梅
  • 1篇李志奎
  • 1篇王凯
  • 1篇王晶
  • 1篇王世全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被引量:9
2015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包括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不明确、导师缺乏培养经验等问题。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分析原因,提出了增加轮转三级学科对研究生的管理权限、三级学科成立导师组明确培养计划、增加专业硕士临床模拟技能培训课程及加强专业硕士导师的培养与遴选等设想,以更好地适应专业硕士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苏斌虓董海龙王晶陆萍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拟教学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模型对研究临床上SCIRI至关重要。SCIRI动物模型旨在尽可能模拟临床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SCIRI模型因所用动物和方法不同而不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SCIRI模型实验动物包括兔、大鼠和小鼠。大鼠因其脊髓血供和人类相似、相对廉价、繁殖力强且容易获得常常用于制作脊髓再灌注损伤模型。任何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对研究SCIRI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干预手段的效果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就SCIRI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者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目标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胡胜段海峰苏斌虓张昊鹏董海龙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哮喘气道重构中嗜酸粒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苏斌虓倪殿涛
关键词:肺成纤维细胞气道重构相互作用免疫效应细胞气道慢性炎症
脊髓缺血损伤合并脓毒症后脊髓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研究腹主动脉阻断后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大鼠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 A)的表达规律.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8)、腹主动脉阻断组(I/R组,n=8)、内毒素组(LPS组,n=8)和腹主动脉阻断+内毒素组(I/R +LPS组,n=8).用HE染色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病理损害,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NGF、TrkA的表达规律.结果 ①病理结果改变:除S组外,I/R组、LPS组、VR+ LPS组3组大鼠HE染色切片中均可见脊髓组织损伤,各组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S组<I/R组<LPS组<I/R+ LPS组;②免疫组化结果:脊髓损伤组NGF的表达较S组均增加,脊髓损伤组Trk A的表达较S组均减少(P<0.05).结论 ①腹主动脉阻断合并内毒素攻击可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②腹主动脉阻断合并内毒素攻击所致脊髓损伤早期脊髓组织中NGF表达上调,Trk A表达下调,NGF表达上调可能对机体内源性炎症调控过度具有重要意义,Trk A在早期脊髓损伤中的意义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范倩倩周青山苏斌虓董海龙曾毅
关键词:腹主动脉阻断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树突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小鼠哮喘模型的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对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将BALB/c小鼠40只分为3组:哮喘组15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 10只: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和激发...
苏斌虓倪殿涛
文献传递
亚甲蓝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亚甲蓝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0~2.3 k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亚甲蓝组(MB组).I/R组及MB组采用夹闭肝左外叶、中叶、右中叶及方形叶肝动脉分支40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游离相应血管.MB组于再灌注前2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亚甲蓝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S组及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前即刻(T1)、缺血20 min(T2)、加min(T3)、再灌注1 min(T4)、再灌注5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记录MAP和HR.于T1,5-7时取股动脉血样1 ml,测定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分别于T1,6,7时取股动脉血样1.5 ml,测定血浆ALT及AST的活性.于T7时测定肝左叶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4-7,时MAP降低,T7时HR降低,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I/R组及MB组T3-5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T6,7时血浆ALT和AST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MB组T4-7时MAP升高,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T3-5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降低,T6,7时血浆ALT和AST活性降低(P〈0.05或0.01).MB组肝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亚甲蓝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减轻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曹淑梅陈绍洋朱正华王强朱萧玲苏斌虓熊利泽侯丽宏
关键词:亚甲蓝再灌注损伤
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皮质类固醇调节哮喘小鼠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机制,以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每次OVA激发后10min,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1mg。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在肺内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DMSnk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并用Qwin软件计算小气道内棕色区域面积,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分离培养脾脏树突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肺组织表现为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的SP-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CD80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哮喘组小气道内SP-A表达与树突细胞CD80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7,P<0·01)。结论皮质类固醇对小鼠哮喘模型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激发肺表面活性蛋白抑制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
苏斌虓倪殿涛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应用PBL模式的作用被引量:16
2015年
网络应用的普及、知识检索的便利条件,为问题引导式教学(P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外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及重症医学科晋升为二级学科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我国急需大批的重症医学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重症医学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我国急需重症医学人才的现状。如何发挥PBL的优势,并结合重症医学培养的要求,寻求能够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诊治能力的重症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为此,本刊邀请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ICU中心张西京主任作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应用PBL模式的专题笔谈。
张西京苏斌虓
关键词:重症医学教学模式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在皮质类固醇调节支气管哮喘小鼠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机制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地位。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白蛋白(OVA) 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
苏斌虓倪殿涛
文献传递
肺栓塞37例诊断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37例肺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PTE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例肺栓塞病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肺栓塞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仅3例;仅有胸闷症状者10例;低氧血症者占23例。二聚体>500μg/L的31例;ECT和EBT为主要诊断方法;接受溶栓治疗24例。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治愈8例,好转23例,死亡4例,未治2例。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X线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二聚体增高具有筛选价值;肺通气/灌注扫描和电子束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以有效预防再次肺栓塞。
陆萍贺娟梅李志奎李军苏斌虓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溶解疗法下腔静脉滤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