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丽霞
- 作品数:41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间隔1年再培训腹膜透析操作者考核得分的变化
- 2024年
-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疫情期间间隔1年再培训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操作者(患者本人、家属或保姆)考核得分的变化,以期为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先后参加间隔1年的2次培训的维持性PD患者。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再培训由常规每6个月1次延长至1年1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培训考核评分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调查2次培训的考核得分,比较间隔1年再培训PD操作者的考核得分总分及分项得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考核得分下降的相关因素。结果共59例患者入选该研究,男性35例(59.32%),年龄为(58.41±14.52)岁,透析龄为42(12,84)个月,患者本人操作54例(91.53%),操作者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22例(37.29%)。间隔1年再培训前后PD操作者考核得分总分分别为(83.17±7.90)分和(80.61±8.20)分(t=2.732,P=0.008),其中考核得分下降35例(59.32%)。在分项计分的6项内容中,与1年前相比,1年后并发症处理(t=4.928,P<0.001)和自我监测(t=3.222,P=0.002)考核得分均明显下降;而1年前后环境与卫生、换液操作、出口护理、饮食考核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龄<12个月、36~60个月的PD操作者间隔1年后考核得分总分显著下降(t=2.309,P=0.041;t=3.086,P=0.009),透析龄12~<36个月、>60个月的PD操作者间隔1年后考核得分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是考核得分下降的独立相关因素(透析龄36~60个月/>60个月,OR=6.233,95%CI 1.035~37.529,P=0.046)。结论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减少再培训频率后PD操作者考核得分明显降低,尤其是透析龄36~60个月患者,知识薄弱处集中在并发症处理及自我监测方面,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开展定期再培训,应针对重�
- 楚新新门春翠芦丽霞乔婕何玉婷武蓓赵慧萍王梅
- 关键词:腹膜透析教学再培训
- 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CKD患者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用多部位X线平片检测血管钙化情况。常规检测血压、相关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影响PWV的因素。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检测CFPWV。结果入选患者96例,平均年龄(53.7±14.2)岁。CKD3、4、5期患者分别为32例、30例和34例,其CFPWV分别为(11.63±2.39)m/s、(11.70±2.80)m/s、(12.88±2.49)m/s,均高于健康对照(9.70±1.66)m/s(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管钙化和iPTH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KD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显著增加。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管钙化和iPTH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 王宓王梅芦丽霞杨冰李四君张萌
- 关键词:肾疾病脉搏波速度动脉钙化
- 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指数改变,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按稳态模式评估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按照患者IR中位数水平分为高胰岛素抵抗(高IR)组和低胰岛素抵抗(低IR)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与低IR(HOMA-IR〈1.79,n=27)组相比,高IR(HOMA-IR≥1.79,n=29)组患者年龄较大[(57.9±14.2)岁比(48.7±14.5)岁];每日腹透液葡萄糖含量较高[(138.7±28.5)mmol/L比(114.0±21.5)mmol/L];腰臀比较高[(0.91±0.08)比(0.86±0.07)];BMI较高[(23.0±3.0)kg/m^2比(21.2±3.1)kg/m^2];三酰甘油较高[(2.51±1.36)mmol/L比(1.42±0.48)mmoF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较低[(1.00±0.27)mmoUL比(1.23±0.32)mmol/L];尿素清除指数(Kt/V)较低[(1.74±0.37)比(2.08±0.56)]。多因素loggistie回归结果显示,年龄(β=0.122,P=0.033)、血三酰甘油(β=1.798,P=0.030)和每日腹透液葡萄糖含量(β=0.094,P=0.031)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关。结论过多腹透液葡萄糖暴露是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 武蓓赵慧萍芦丽霞乔婕武向兰门春翠王梅
- 关键词:腹膜透析胰岛素抗药性
- 基线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影响的探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进入腹膜透析人群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终末期肾病患者按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A组iPTH<150pg/ml;B组iPTH 150~300pg/ml;C组iPTH 300~600pg/ml;D组iPTH≥600pg/ml。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及化验资料;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与基线iPTH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2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其中,基线iPTH<150pg/ml的患者占43.7%。这组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大(F=6.235,P<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高(F=16.277,P=0.001),合并症多(F=4.348,P=0.005),eGFR较高(F=5.699,P=0.001)。但经过元线性回归分析,仅年龄(β=-8.700,P<0.001)、是/否合并糖尿病(β=145.400,P=0.012)对基线iPTH有独立的影响。生存曲线显示不同基线iPTH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B=0.06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iPTH(B<0.001,P=0.507)不能独立预测死亡。结论初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低iPTH的情况。但是,基线iPTH并不能独立预测死亡。
- 武蓓王梅赵慧萍左力芦丽霞乔婕门春翠何玉婷
- 关键词:腹膜透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生存率
- 维持性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与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共16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其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11例发生恶性肿瘤,占透析患者的6.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血红蛋白(Hb)是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特点:11例患者中36%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82%的患者表现为不易纠正的贫血;泌尿系肿瘤患者均表现为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早期诊断的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包括肿瘤根治术、姑息手术)和(或)化疗,至今生存时间4~29月,平均14月;而其余6例未能早期诊断的肿瘤患者,确诊时间为3~6月,均未治疗。已有2例死亡。结论慢性维持性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年龄和Hb水平是恶性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赵慧萍孟宪文隋准燕宇芦丽霞王梅
- 关键词: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恶性肿瘤
- 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诊治情况。按透析龄3年、5年为界,将所有首次PDAP分为长透析龄组(≥60月)、中透析龄组(36~59月)以及短透析龄组(<36月),对比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预后。结果(1)近15年期间,166名患者发生了首次PDAP,其中男性83例(占50%),发病时年龄(63.33±12.14)岁,中位透析龄30(13,57)月。主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59例(35.5%)。(2)长透析龄组36例(占21.7%),发生首次腹膜炎时的中位透析龄79(68,102)月。随着透析龄延长,3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占比逐渐下降(62.1%、45.7%、30.6%,χ^(2)=11.068,P=0.004),首次PDAP的治疗失败率、腹膜炎相关死亡率逐渐升高(χ^(2)=10.095、11.171,P=0.005、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是首次PDAP治疗失败(OR=1.291,95%CI:1.048~1.591,P=0.016)和PDAP相关死亡(OR=1.675,95%CI:1.262~2.22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每增加1年,PDAP治疗失败及死亡的风险增加1.291和1.675倍。结论透析龄60月及以上的长透析龄患者发生首次PDAP时治疗失败率和PDAP相关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透析龄是首次PDAP治疗失败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加强对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相关预防。
- 梁琦晨赵慧萍武蓓芦丽霞乔婕门春翠何玉婷楚新新左力王梅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 门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期间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治情况。由于其他原因住院期间发生的腹膜炎不记录在内;症状重或一般状况差的腹膜炎患者收入院治疗,亦不记录在内。按照门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和治疗无效。收集一般资料,记录腹膜炎的发生情况、临床转归以及化验指标。结果 16年间共有63名腹膜透析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发生103次腹膜炎。其中门诊治疗80次,住院治疗23次,门诊治疗次数占总次数的77.7%。2门诊治疗组中,治愈75次,无效5次,门诊治疗有效率93.8%。3门诊治疗无效组患者就诊时腹膜透析液中白细胞数明显高于门诊治愈组(t=-2.176,P=0.033)。在病原体方面,门诊治疗无效组患者金葡菌及培养阴性腹膜炎的比例高于门诊治愈组(无效组:金葡菌20.0%,培养阴性腹膜炎60.0%;治愈组:金葡菌8.0%,培养阴性腹膜炎29.3%),但是未见统计学差异(χ2=4.102,P=0.392)。结论在坚持规范的腹膜炎诊疗及随访流程的前提下,门诊治疗轻症腹膜炎安全有效。在门诊治疗腹膜炎期间,对于营养状态差、就诊时腹膜透析液中白细胞数多,以及一些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腹膜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 芦丽霞赵慧萍武蓓乔婕武向兰门春翠王梅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门诊治疗有效性
- 腹膜透析管浅层涤纶套脱出与腹透相关性感染的关系
- 采用队列研究,调查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144例患者,随访5530个病人月,腹透管浅层涤纶套外缘距出口≥0.5cm,为位置正常;否则,为涤纶套位置异常。分析了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浅层涤纶套脱出的原因及与...
- 芦丽霞
- 关键词:腹膜透析管
- 持续质量改进在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n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CQI前(2008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63例,分析腹膜炎(29例次)的发生率及特征,采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lan,do,check and act,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防治措施,与CQI后2009年同期101例CAPD患者腹膜炎(14例次)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CQI后,我中心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由1次/22.2患者月降至1次/70.4患者月。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35.8患者月降至1次/197患者月;复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80.5患者月降至1次/985患者月。与CQI中主要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相一致。结论 CQI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心腹膜炎发生率。
- 武蓓王梅赵慧萍芦丽霞乔婕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
- 腹膜透析患者非腹膜透析相关手术的可行性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因伴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腹膜透析患者,记录全部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手术的一般资料,对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等,记录有无手术并发症,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及透析方案。结果513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72例(占透析患者的14.0%)因各种伴随疾病需要手术96例次。最终71例次手术纳入分析,涉及到11个不同科室。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血红蛋白(t=3.436,P=0.001)、血清白蛋白(t=3.362,P=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t=4.205,P<0.001)降低,但均处于控制目标范围内。手术后收缩压(t=-0.303,P=0.763)、舒张压(t=1.494,P=0.140)、血钾(t=-1.352,P=0.183)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与局部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全身麻醉的患者有更高的概率(58.3%)在围手术期转为持续肾替代治疗或血液透析。18例次手术在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25例次手术操作使用碘造影剂。共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次,均为手术后腹膜炎。手术后1周内死亡1例。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手术及操作的风险较高,但经过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可耐受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尤其是透析方案的调整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武蓓赵慧萍唐一方芦丽霞乔婕左力王梅
- 关键词:腹膜透析手术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