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金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海流的准90天振荡被引量:12
- 2002年
- 根据 POCM模式输出的流场资料 (1993年 1月 1日~ 1998年 12月 31日 )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海流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并用功率谱方法作了验证。结果表明 :在以 19.81°N为中心 ,18~ 2 2°N,16 0°E以西的西太平洋海域 ,海流具有显著的准 90 d振荡特征 ;该振荡对应的波长约为 86 5 km,沿 19.81°N该振荡信号自东向西传播的相速度约为 0 .0 9m/ s。从能量角度看 ,该振荡信号主要存在于 15 0 m以内的海洋次表层 ,2 2 2 .5 m深度能量是 6 2 .5 m能量的13%。
- 潘爱军刘秦玉胡瑞金王韶霞
- 关键词:海流副热带逆流小波分析谱分析北太平洋
- 热带印度洋热收支与经向环流的研究
- 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或热带大西洋相比,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性.该文根据COADS、SODA等实际观测资料,较全面的分析了热带印度洋主要的气候特点,并研究了海表面温度(SST)、热收支与海洋动力、热力过程的联系;利用全球海...
- 胡瑞金
-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热收支经向环流季风数值模拟
- 北太平洋中层水模拟的改进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北太平洋中层水模拟和分析的3种结果的比较:在稀疏网格的LICOM全球大洋环流模式中使用Canuto等的湍流混合方案(简称T方案)并添加范植松等提出的惯性内波破碎混合方案(简称F方案),在LICOM模式中使用T方案,以及WOA09资料的分析结果,证明在添加F方案的情况下,北太平洋中层水的模拟有较明显的改进。惯性内波破碎混合可能是维持通风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惯性频率风场的强迫作用可能是海洋内部混合的外部作用源。在WOA09资料的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中均显示出北太平洋中层水的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意味着除表层水和模态水之外,北太平洋中层水在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为获得北太平洋中层水模拟的进一步改进,高分辨率的海洋模式和锋面与羽流的参数化方案是必要的。
- 刘奇奇范植松胡瑞金刘海龙楚合涛
- 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研究被引量:24
- 1998年
- 推导出一个相对湿度方程,分析了在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的效应。
- 胡瑞金
- 关键词:湍流
- 热带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海面风与海面温度年际变化整体耦合的主模态
- 本文利用COADS资料和相关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奇异值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热带太平洋-南海-印度洋的海表面温度(SST)及海面风场(SSW)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热带太平洋、南海以及印度洋作为一个整体时海面风场及海面温...
- 武术刘秦玉胡瑞金
-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海面风场年际变化海面温度主模态
- 文献传递
- 全球上层海温季节变化特征
- 通过对2003-2008年期间的周平均Argo海温资料进行小波分析,给出了全球上层海温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荡显著性和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南北半球中纬度海温季节变化以表层的年周期为...
- 魏萌胡瑞金
- 关键词:ARGO海温
- 文献传递
- 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与海面净热通量耦合主模态的气候演变特征
- 2024年
- 利用1960年1月—2008年12月共49 a的SODA的SST资料和ECWMF的海面净热通量的资料,采用滑动SVD方法,对热带印度洋上两场异常耦合主模态的气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显著变化的时间、地点分别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1)耦合作用在演变过程中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两场的相关性一直保持的较好。(2)整个演变过程中,海面净热通量异常可以较好地解释大部分时段内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场本身的变化,变化幅度最大的地方位于苏门答腊-爪哇沿岸和20°S以南的海域;并且在其影响下,海盆在大部分时段内呈增温趋势。(3)耦合主模态两个场的空间分布都在1961—1970年到1962—1971年之间发生了唯一一次显著的变化,显著影响时间都为1971年。(4)SSTA场变化显著的地点主要位于东北印度洋和南海,为明显的正变化区,而20°S以南的海域呈明显的负变化;海面净热通量异常场分别在南海海域和赤道东印度洋及马达加斯加偏东的部分海域呈明显的正、负变化。
- 杨梦兮胡瑞金刘梅张银意史达伟
-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SSTA主模态
- 台湾海峡地区地面风场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被引量:2
- 1992年
- 利用修改的一层原始方程模式(Danard模式),对台湾海峡地区地面风场进行了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首先在一些理想情况下,研究了地面气压场、地形、摩擦和加热对地面风场的影响。指出:地面气压场决定了地面风场的基本分布;摩擦对海陆风速差异有重要作用;地形作用表现为弱的分流和阻流作用,加热作用使风场趋于紊乱。并在东北气流控制下的实际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效果良好。
- 胡瑞金刘秦玉
- 关键词:风场台湾海峡
-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其第一模态对应 El Nino 事件成熟位相时的空间分布,即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
- 武术刘秦玉胡瑞金
-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主模态
- 文献传递
- SVD在识别江苏气旋类暴雨过程敏感区信号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利用ECMWF集合预报资料,采取连续SVD的方法作为敏感性分析的工具,对同受江淮气旋影响的江苏省沿江苏南和淮北地区两次不同暴雨过程中海平面气压场的敏感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敏感信号最早可提前2 d左右被锁定,存在明显地东传特征,也有位相之间转换。2)沿江苏南的降水过程中信号最早出现在江西北部和湖南西北部,主要沿着长江一线向下游传播;正负信号的转换对应有雨带位置向南调整,而一致的负信号可引起降水整体偏多,反之亦然。3)淮北暴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始于江苏中东部沿海,它的正扰动和湖北北部的负扰动都可使异常雨带呈东北-西南向正-负形式的分布,而以鄂西为中心的正扰动则可使得区域降水整体偏弱,反之也都亦然;但这些信号主要沿着鄂-豫-皖-苏一线传播。4)两次过程前两模态的敏感区在覆盖离散度的大值区域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 杨梦兮刘梅俞剑蔚胡瑞金陈圣劼
- 关键词:SVD暴雨海平面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