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向荣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肿瘤
  • 7篇病理
  • 6篇表达及意义
  • 5篇细胞学
  • 5篇宫颈
  • 5篇肠癌
  • 5篇肠肿瘤
  • 5篇大肠
  • 4篇上皮
  • 4篇活检
  • 4篇大肠癌
  • 3篇液基细胞学
  • 3篇预后
  • 3篇针吸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肿瘤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皮内

机构

  • 16篇丽水市人民医...
  • 11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杭州市第二人...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8篇胡向荣
  • 10篇赵碧芬
  • 10篇杨文君
  • 7篇王伟新
  • 7篇吴翔燕
  • 6篇李金花
  • 6篇刁路明
  • 4篇吴勤丽
  • 3篇徐海苗
  • 3篇刘娟
  • 2篇黄宏杰
  • 2篇傅江涛
  • 2篇欧阳露
  • 2篇邱惠芳
  • 1篇刘伟东
  • 1篇王一龙
  • 1篇王良兴
  • 1篇付琼
  • 1篇吴旭辉
  • 1篇徐学军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组织中COX-2、E-cadherin、PC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显示,大肠癌和正常大肠黏膜中COX-2、E-cadherin、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均<0.05)。提示大肠癌组织中COX-2、PCNA的高表达及E-cadherin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E-cadherin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胡向荣刁路明赵碧芬王伟新
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癌环氧合酶-2上皮钙黏素增殖细胞核抗原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上皮内瘤变及切缘阳性者病灶残留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且切缘阳性患者病灶的残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并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病理资料,将LEEP后病理与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62例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的患者子宫全切后病灶残留率达56.5%(35/62)。单内切缘、单外切缘阳性和内外切缘皆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后切缘阳性部位与子宫全切后CIN不同级别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1,P<0.05)。LEEP后切缘阳性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子宫全切后宫颈残留CIN病变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后切缘阳性的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单内、单外切缘阳性和内外切缘皆阳性者宫颈腺体累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后CIN且切缘阳性患者的后续处理需要综合评估,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内外切缘皆阳性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不能预测LEEP后是否有病灶残留;宫颈腺体累及率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切缘阳性部位无关。
胡向荣杨文君付琼刁路明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肺滑膜肉瘤1例被引量:3
2014年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肺结节1年余,腹胀、胸闷10余天”入院。患者1年多前行cT检查发现右肺结节.肖时无胸痛,无咯血,10个月前复查cT提示右肺结节略有增大.患者未进一步诊治。10余天前饮酒后出现腹部胀痛.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
李金花杨文君胡向荣吴翔燕
关键词:肺结节滑膜肉瘤CT检查腹部胀痛饮酒后进食后
细胞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和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60例术后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中,术前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诊断的准确率为95%(57/60)。且术前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的病理表现中,乳头结构出现86.7%(52/60),核的形态出现100%(60/60),胶原纤维出现91.7%(55/60)。结论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能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但存在局限性。特有的乳头结构,细胞核形态,胶原纤维是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特征。
胡向荣李金花杨文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块
大肠癌nm23、p53、CerbB-2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nm23、p53、CerbB-2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nm23、p53、CerbB-2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p53、CerbB-2的阳性表达分别是41.7%、64.3%、59.5%。nm23阴性、p53、CerbB-2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89.8%、85.2%、88.0%,均高于nm23阳性、p53、CerbB-2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57.1%、53.3%、58.8%),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有两个及以上指标表达异常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4.0%,高于一个指标表达异常或三个指标均不表达异常者淋巴结转移率(6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23、p53、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p53、CerbB-2的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检测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吴勤丽赵碧芬胡向荣欧阳露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NM23P53CERBB-2基因表达
宫颈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335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335例ASC-US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中CIN 61例,浸润癌1例。ASC-US主要分布在31~50岁年龄段,高度病变也主要在此年龄段;>30岁组和≤30岁组的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在≥CINⅡ的病变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检查阳性率为60.0%(201/335),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在≥CINⅠ和≥CINⅡ病变率的比较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对ASC-US患者的处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30岁者处理需要更加积极。高危型HPV检测对ASC-US的患者可有效地进行分流监测,提高筛查效率,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
胡向荣付琼吴翔燕徐海苗
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不典型鳞状细胞高危型HPV检测ASC-US阴性患者活检病理学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放疗后颌间挛缩初探
2003年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放疗后颌间挛缩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36例双耳前野常规分割放疗病例 ,受照剂量为 48-80Gy ,治疗时间在 35~ 5 4d之间。 36例随机分为 2组。实验组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对照组则不应用。放疗结束后 2年测量张口度。结果 :实验组张口度 <3cm的发生率为 33.3%(5 / 15 ) ;<1cm的为 6 .7%(1/ 15 ) ;对照组张口度 <3cm的发生率为 5 7.1%(12 / 2 1) ;<1cm的为 9.5 %(2 / 2 1)。两组间秩和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放疗后颌间挛缩的药物 ,有进一步研究、应用价值。
刘伟东王一龙胡向荣江银华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放射疗法
宫颈细胞学筛查及ASC-H诊断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4年
目的分析对液基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和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ASC-H及HSIL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并对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51例病例中,34例有组织学病理对照,其中10例慢性宫颈炎、3例CINⅠ、8例CINⅡ、11例CINⅢ、2例SCC,阳性检出率70.6%。68例HSIL病例中有46例组织学病理对照,其中1例CINⅠ、3例CINⅡ、33例CINⅢ、9例SCC,阳性检出率100.0%。结论宫颈细胞学结果为ASC-H有较高的CIN阳性预测价值,HSIL则高度提示有上皮内瘤变的存在,临床应予以极高度重视。
李金花杨文君胡向荣邱惠芳
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ASC-HHSIL组织学
细胞块和细胞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和细胞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率,为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和细胞学及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70例术后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中,术前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诊断的准确率为95.71%(67/70),高于细胞学的准确率81.43%(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联合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为100%(70/70),高于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细胞块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针吸取组织制作细胞块及细胞块联合细胞学能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率,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胡向荣李金花杨文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块细胞学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腺样囊性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09年
腺样囊性癌为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涎腺癌的第二位。该肿瘤生长缓慢,但侵袭性强,且易发生转移,临床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术前行组织活检因需切开包膜,易引起肿瘤播散,因此属禁忌症。然而,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术前确诊对决定手术范围、选择麻醉方式至关重要。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术前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FNAC)检测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FNAC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
胡向荣吴勤丽赵碧芬王伟新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组织活检肿瘤播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