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的不完全显性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明显增加,积极有效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尤为重要。Bart′s水肿胎是导致镜像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做好产前咨询,可显著降低重型地贫缺陷儿的发生率,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 罗丽丽王莹肖琳甘玉杰吕芳孙佳星李玉鹏侯梦月
- 关键词:妊娠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
- 宫腔镜检查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指征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总结镜下所见、病理结果及其与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以此评价这一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和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相符;2例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病理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癌的8例中,有高危因素者各有2例和6例。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对合并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也应积极进行宫腔镜检查。
- 肖琳孙爱军朱洪全熊小英林霞叶育芳林钰叶
- 关键词:宫腔镜绝经后出血高危因素
-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第一个明确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性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致癌基因E6、E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直接相关。本文就HPV E6/E7 m RNA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更为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 罗丽丽王莹肖琳米贤军奕峰孙佳星李玉鹏侯梦月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E6/E7MRNA
- TIS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新柏氏电脑辅助阅片系统(TIS)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参加中山市大规模免费宫颈癌筛查中妇女的资料,选择做过TIS检测并追踪到有确切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6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将ASCUS/AGC+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将CIN1+病变列为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TIS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600例妇女中,TIS检测结果为癌(CA)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4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21例,非典型鳞状细肜非典型腺细胞(ASCUS/AGC)30例,正常(WNL)370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IS检测的灵敏度为93.95%,特异度为92.73%,约登指数为0.867,阳性似然比12.92,阴性似然比0.065,Kappa值0.854,总符合率为93.17%,阳性预测值87.83%,阴性预测值96.49%。TIS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在CA、HSIL、LSIL中分别为100%、90.91%和72.12%,TIS对CA和HSIL的符合率高于LSIL(P〈0.01)。结论TIS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CA和HSIL。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和高准确率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技术。
- 米贤军王莹沈铿吴秋良肖琳陈昂徐秀梅孪峰钟守军段立锋
-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
- 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调查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及感染的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5月于医院妇科1 369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术式感染率,并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63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6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占75.44%;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5kg/m2、手术时间≥60min、术前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血红蛋白<110g/L、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高,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 邹东寰肖琳李涛彭君臣汪强
-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
- 广东省中山地区2011年43567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山市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中山市地区43567例35~59岁育龄妇女(组织组)采用妇科常规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用TBS诊断系统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对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同期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门诊的4416例患者(机会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组织组宫颈细胞学异常者1381例,检出率为3.17%;机会组宫颈细胞学异常者390例,检出率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会组中40—44岁和45—49岁组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9.23%,高于其他年龄组。②组织组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共1381例,接受阴道镜检查和活检875例,确诊为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者249例,宫颈鳞癌15例,腺癌3例,CIN检出率为28.45%,宫颈癌检出率为2.05%。机会组中细胞学检查阳性共390例,均接受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确诊为CIN者123例,宫颈癌10例,CIN检出率31.53%,宫颈癌检出率2.56%。⑧组织组宫颈癌患病率0.041%(18/43567),低于机会组约0.23%(10/44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组与机会组Ia1期患者分别为14例、2例,占同组宫颈癌总数的(88.88%及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会性筛查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组织性筛查。对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应采用TCT检查开展宫颈癌普查工作,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流行病学意义,可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应用。
- 王莹孙广范栾峰米贤军肖琳符丽华陈昂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TBS诊断宫颈癌筛查
- 2006~2008年中山地区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中山市各镇区99140例已婚妇女的乳腺疾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普查乳腺疾病总发病率为77.45%,乳腺疾病前3位分别为乳腺增生性疾病、溢乳症、乳腺囊肿。乳腺癌的发病率为56.49/10万,其中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69岁,>40岁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30岁及>60岁年龄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χ2=16.30,P<0.01;χ2=9.648,P<0.01),>40岁组与>5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4,P>0.05)。结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应普及宣传乳腺疾病防治知识,加大乳腺疾病普查的力度,从而达到对乳腺癌早检出、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 曾倩杨孜彭学鸣肖琳张静黄华勇
- 关键词:乳腺疾病患病率
- 中山市妇女乳腺疾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乳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2008年对中山市99140例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婚育史、乳腺疾病史、饮食生活习惯及母系乳腺癌家族史等。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普查99 140例,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B超筛查乳腺肿块疾病检出率为91.22%;包括乳腺肿块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增生、乳头溢液等乳腺疾病总检出率为81.24%。乳腺疾病受年龄、绝经方式、绝经年龄、生育孩子个数以及乳腺疾病史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通过乳腺触诊评分,评分3分以上的妇女再进行乳腺B超检查使得乳腺疾病检出率明显增高,大大降低了乳腺疾病筛查的成本。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特别是手术绝经、绝经年龄晚的以及有乳腺疾病史妇女应作为重点的乳腺疾病筛查对象。生育孩子越多,乳腺疾病患病率越低。
- 黄华勇王莹肖琳彭学鸣杨孜蔡春芳匡晓梅何坚庭杨彩梅林钰叶何一雄
- 关键词:乳腺疾病疾病检出率影响因素
- 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附2329例报告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23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资料,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宫颈病变情况及产后的转归,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共2329例行TCT检查,对异常结果者进行随访、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并与同期进行的中山市宫颈癌大规模筛查项目的非孕期妇女共32491例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孕期2329例TCT中细胞阳性病例97例,总检出率4.16%;97例TCT阳性孕妇有14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4.43%,8例病理结果阳性(CINⅠ及以上),阳性率为57.14%;同期有32491例非孕期女性行TCT检查,其中TCT异常人数为1383例,占4.26%,1383例TCT阳性非孕期女性有248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7.93%,148例病理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9.68%。孕期与非孕期比较,总的细胞学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其中HSIL检出率非孕期高于孕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5),但两组CIN发生率、宫颈癌发生率、活检率、病理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期CIN组孕期定期检查及产后随访均未见浸润癌的发生。结论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病变孕妇均于产后自行缓解或无进展,对孕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除浸润性病变外的妇女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及产后再评估的模式。
- 王莹余艳红肖琳米贤军符丽华罗燕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妊娠期宫颈细胞学检查
- 产后42天检查妇女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骨密度降低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间隔时间、哺乳时间长短及孕期补钙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后42d检查的产妇638例。测定产后42~50d的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结果产后42~50d妇女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为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结论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变化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是骨密度减少的影响因素。
- 张静肖琳何一雄匡晓梅黄华勇
- 关键词:产后骨密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