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序常

作品数:85 被引量:1,56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青藏高原
  • 22篇青藏
  • 21篇岩石
  • 18篇西昆仑
  • 16篇地质
  • 16篇岩石圈
  • 12篇地学
  • 12篇地学断面
  • 11篇蛇绿岩
  • 11篇绿岩
  • 9篇隆升
  • 7篇岩石圈结构
  • 7篇片岩
  • 7篇南天山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蓝片岩
  • 6篇北缘
  • 6篇变质
  • 5篇地幔

机构

  • 8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地质矿产部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斯图加特大学
  • 1篇图宾根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85篇肖序常
  • 21篇王军
  • 17篇李廷栋
  • 11篇王永
  • 10篇刘训
  • 10篇高锐
  • 8篇吴功建
  • 8篇汤耀庆
  • 8篇高俊
  • 7篇赵民
  • 7篇张招崇
  • 7篇姚建新
  • 5篇李光岑
  • 5篇纪占胜
  • 5篇李锦轶
  • 4篇宋述光
  • 4篇鲍佩声
  • 4篇袁学诚
  • 4篇王彦斌
  • 4篇武桂春

传媒

  • 15篇地质通报
  • 8篇地质学报
  • 7篇地球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地质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岩石学报
  • 3篇新疆地质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十五”重要...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河北地质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6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2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跟踪国际前沿,开拓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介绍
<正>一、全球地学大断面计划简介岩石圈研究计划是继60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70年代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后,于80年代开展的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全称是“岩石圈的动力学、组成和演化—自然资源和减轻灾害研究纲要”。国际岩...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崔军文高锐
文献传递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探讨被引量:12
2008年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成矿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演化机理有明显差异:(1)成矿花岗岩的K_2O/Na_2O比值较高,均显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2)MC型与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贫硅、碱.富钙、镁、铁,铝质指数(A/KNC)较低,碱度指数(KN/A)都不高,属镁质-铁质准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C型和CM型晚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富硅碱、贫镁钙,属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岩石的FeO^T/MgO值明显高于一般I型和M型花岗岩.较高的FeO^T值又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区别,总体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3)成矿花岗岩的F或Cl含量高.岩浆向过铝质方向或过碱性方向演化,晚期岩浆中的高场强元素浓度增大,导致MC型与CM型的花岗岩的早期次单元多有Cu、Pb、Zn、Sb等多金属化,C型和CM型的晚期次单元花岗岩则常有大型Sn、W、Pb、Zn、Nb、Ta和稀土等矿化。(4)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伍光英肖序常肖庆辉王涛闫全仁陈辉明马铁球柏道远
关键词: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金属矿花岗岩
藏南卡达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演化的岩石学与年代学制约
<正> 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所出露的变质程度最高的杂岩,它经历了两大陆块碰撞与山脉(高原)隆起的所有过程,因而深入地了解其演化与折返的规律无疑能丰富我们对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变形机制,如地壳水平缩短与增...
刘焰Wolfgang SiebelH.J.Massonne肖序常
文献传递
西昆仑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对源区的约束
2004年
张招崇肖序常王军王永罗照华
关键词: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学
西昆仑—喀喇昆仑及其邻区岩石圈结构、演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1
2004年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西藏高原西北,西构造结(Western Syntaxis)的东侧,是当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不准备对该地区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多重效应作全面论述,仅以近年青藏高原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几个较重要问题作探讨;经过对已获得的地震深探测和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不存在塔里木向西昆仑山作长距离的“A 型俯冲”,晚新生代以来岩石圈“面对面水平挤压—拆沉作用”是形成西昆仑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主要原因。对众所关注的库地蛇绿岩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 SHRIMP-Ⅱ,U-Ph 锆石测年年龄,上限为510±4Ma;对原特提斯大洋、康西瓦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作了探讨。
肖序常王军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走滑断裂带
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9
2009年
西昆仑山前河流普遍发育6级阶地,利用光释光(OSL)与热释光(TL)方法对采自西昆仑山前几条主要河流的低阶地堆积物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河流低阶地的形成具有同时性,构造活动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河流阶地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最早形成于约1.2Ma,T4、T3、T2阶地分别形成于约39ka、18ka和5ka。多级阶地的形成反映了河流自早更新世中期开始下切于活动抬升的西昆仑山。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区域对比揭示了西昆仑第四纪晚期以来的隆升过程,区域构造活动明显地影响河流的形态与行为。河流阶地的分布、地貌特征及区域对比表明,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受新构造活动、山脉隆升、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王永王军肖序常迟振卿王彦斌
关键词:西昆仑河流阶地新构造第四纪
开拓、创新,再创辉煌——浅议揭解青藏高原之秘被引量:10
2006年
肖序常
关键词:青藏高原学科创新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科学地质问题生态科学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被引量:23
2006年
青藏地区可以昆仑断裂和雅鲁藏布缝合线为界分为3个岩石圈地球物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区域:青海高原、藏北高原和藏南高原。青海高原位于昆仑山脉以北,是重力高和重力低毗连出现的盆山结构。藏南高原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是印度板块分布的地区,其上是印度板块的陆缘沉积。它的地壳结构是一个向南运动的逆冲推覆系统。INDEPTH反射剖面在藏南发现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与宽角反射地震扇形剖面得到的T4震相反射面完全吻合。两种地震测深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矛盾。T4震相在高喜马拉雅地区没有显示,MHT向南延伸到高喜马拉雅只是一个推论,因而MHT是否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带仍有待于获取新的证据。在昆仑山脉以南到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藏北高原,是广泛发生局部熔融的强流变岩石圈。局部熔融地区呈漏斗状。在藏北广泛存在的深度为15~20km的上部地壳内的低速层是一个最富于流变性能的局部熔融层,它的埋藏深度平坦稳定,可能含大量水质流体。紧挨着上述上部壳内局部熔融层,在藏北岩石圈大范围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网状局部熔融。局部熔融体的底部从雅鲁藏布江地区的80km向北逐步加深到200km。漏斗的漏管处位于羌塘—可可西里。藏北局部熔融体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受到亚洲板块的阻挡,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青藏高原高角度俯冲,在弧后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产生高热流上升地幔所致。根据卫星重力异常、航空磁测、地震接收函数研究、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地表地质均揭示,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的俯冲仅发生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西的西藏西部。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东,印度板块与西藏块体间仅仅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俯冲。高原的整体隆升是由液压效应所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像一台液压机。印度板块对青藏俯冲�
袁学诚李廷栋肖序常姜枚耿树方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
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被引量:18
1996年
沿着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由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数据,给出岩石圈演化的一般图像.青藏高原系由6个地体组成的;高原在垂向与横向是不均匀的,各地体间的组构是不同的;高原地壳的缩短与隆升是多因素的,包括其中向北运动的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及柴达木盆地的阻力;地幔热活动比预期要差;喜马拉雅山带不同于安第斯山和阿尔卑斯山。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
关键词:地学断面地体地球动力学青藏高原隆升
开拓、创新,再创辉煌-浅议揭解青藏高原之秘
青藏高原由于在全球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形成和演化涉及到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因而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和竞争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广度上我们尚需从全球角度来认识青藏高原,从深度上我们尚需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关...
肖序常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深部过程陆-陆碰撞造山模式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