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电催化
  • 8篇催化
  • 7篇电极
  • 5篇聚苯
  • 5篇聚苯胺
  • 5篇苯胺
  • 4篇电极对
  • 4篇吡咯
  • 4篇聚吡咯
  • 3篇电催化作用
  • 3篇膜电极
  • 3篇聚吡咯膜
  • 2篇电催化反应
  • 2篇抗坏血酸
  • 1篇电催化行为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极过程
  • 1篇电聚合

机构

  • 9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罗维忠
  • 7篇吴婉群
  • 2篇万本强
  • 1篇董林
  • 1篇王冬梅
  • 1篇王冬梅

传媒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应用化学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载铂微粒的聚苯胺薄膜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被引量:20
1994年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载有金属铂微粒的聚苯胺(PAn)膜电极对甲醇在硫酸中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电极材料中的铂微粒是沿着聚苯胺的纤维分布的,而且主要沉积在PAn膜的表面。
吴婉群万本强罗维忠
关键词:甲醇电催化聚苯胺电极
聚苯胺膜电极的电催化性及其催化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1995年
通过循环伏安法合成聚苯胶膜电极。聚苯胺膜电极对儿茶酚、抗坏血酸、氯化亚锑有电催化作用,与光亮铂电极相比它们在膜电极上的峰电位差减小,峰电流增大。通过旋转圆盘电极研究其催化动力过程动力学。
王冬梅金斗满罗维忠
关键词:循环伏安电催化聚苯胺膜电极催化动力学
聚苯胺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反应的研究(Ⅱ)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聚苯胺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反应有电催化作用,与在光玻碳电极上相比,其峰电位负移、峰电流增高;在低转速时是扩散控制,达一定转速后催化反应为控制步骤.
王冬梅罗维忠吴婉群
关键词:聚苯胺抗坏血酸电催化
聚苯胺(PAn)和聚吡咯(PPy)膜电极对Hg(Ⅰ),Sn(Ⅱ)氧化的电催化行为被引量:8
1993年
聚苯胺(PAn)和聚吡咯(PPy)膜电极对Hg(Ⅰ),Sn(Ⅱ)的氧化的电催化作用以循环伏安法(CV)进行了研究.在0.3mol·dm^(-3)HNO_3中PAn膜电极对Hg(Ⅰ)的氧化在0.445V处有一个非常尖的氧化峰,其峰电流I_(pa)的值为同样条件下Hg(Ⅰ)在光滑裸铂电极上峰电流值的5倍以上.PPy膜电极对Hg(Ⅰ)的电催化氧化有相似的结果,在0.49V处有一个尖峰,这是Hg(Ⅰ)在PPy上的氧化峰,I_(pa)值为在裸铂电极上的数倍.这些结果都说明PAn和PPy对Hg(Ⅰ)的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与此相似,PAn,PPy膜对Sn(Ⅱ)的氧化有类似的效果.PAn与PPy对Hg(Ⅰ)和Sn(Ⅱ)的氧化,其峰电流I_(pa)与扫描速率v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这说明Hg_2^(2+)和Sn^(2+)离子在这两种导电聚合物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受膜内扩散控制.
吴婉群罗维忠
关键词:聚苯胺聚吡咯电催化
聚苯胺和聚吡咯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电催化作用被引量:13
1994年
Fe(Ⅱ)和Sb(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聚苯胺(PAn)和聚吡啶(PPy)膜电极上比在铂丝电极上高出一倍至数倍。在膜电极上氧化峰电位与还原峰电位之差值(△Ep)也比在铂丝电极上显著减小.说明两种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离子的电极反应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在电位扫描速度较低时,两种离子在聚合物膜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相近。
罗维忠吴婉群
关键词:聚苯胺聚吡咯电催化电极
催化电合成聚吡咯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研究了钛铁试剂催化电合成的聚吡咯膜电极(PPE/Pt)在水溶液中对抗坏血酸(AH_2)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循环伏安结果表明,AH_2在PPE/Pt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超过400多mV.讨论了pH值,扫描速度和膜的厚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万本强罗维忠吴婉群
关键词:聚吡咯电催化反应维生素C
聚噻吩对醌-氢醌的电催化作用
1989年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水溶液中电聚合的聚噻吩膜电极对水溶液中醌-氢醌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一定厚度的聚噻吩膜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对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膜的厚度、电聚合成膜时溶液的温度、pH值的大小以及扫描速率的大小对电催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初步研究了电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姜呜罗维忠吴婉群
关键词:聚噻吩电催化膜电极
双层镀镍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用极化曲线、双电层微分电容曲线、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暂态法研究了双层镀镍体系中,镍离子还原的电极过程和添加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镍离子在阴极的还原过程受电荷转移步骤控制。虽然有机添加剂的加入增大了镶离子还原的超电势,但不会改变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在所加入的添加剂中,糖精的吸附能力最强,糖精分子在电极表面吸附时,随着电极电势变负由直立吸附转变为平卧吸附,此时糖精分子中的硫容易进入光亮镍镀层中,从而增加了双层镍镀层间的电势差,恒电流暂态法结果表明,在阴极上还原的镍离子直接来自溶液,不存在前置吸附步骤。
罗维忠董林曹克复
关键词:电极过程添加剂
聚吡咯膜电极对茜素红的电催化作用被引量:4
1994年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PPy)膜电极对茜素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在聚吡咯膜电极上,茜素红的阳极氧化电流比在铂电极上增加数倍。相应的阴极过程也较铂电极显出一定的催化活性。茜素红在铂电极上和PPy膜电极上都显示了吸附现象。在PPy膜电极上用电位扫描法载入一定的铂微粒时,载铂微粒的PPy膜电极上茜素红的电催化电流进一步增加.在较高的电位和扫描速率下更为明显;但载入的铂微粒过多时,则使电流峰变平坦。
吴婉群罗维忠
关键词:聚吡咯茜素红膜电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