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冬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空勤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调查空勤人员心血管病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070例空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查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发病风险,分析危险因素与飞行机种、职务、时间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空勤人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不健康饮食习惯69.07%、吸烟56.17%、腹型肥胖36.36%、心血管病家族史35.14%、饮酒24.21%、缺乏运动22.34%、血脂异常21.59%、脂肪肝17.85%、高尿酸血症12.80%、高血压7.10%、肥胖6.82%、代谢综合征5.98%及糖尿病0.84%.13.18%的空勤人员存在3项或3项以上危险因素,8.50%评估为高危或很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数目及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后,与歼(强)击机组比较,轰炸机、运输机组腹型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组血脂异常风险显著增高(P<0.05);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血压升高、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不同职务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勤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值得重视,综合干预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应依据年龄、飞行时间和机种的不同,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 梁谷米王达理周春蕾施斌斌缪冬梅吴小玮杨翔杨茜雯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探讨
- 2017年
-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接触性皮肤病,其传染方式最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如握手等;疥螨除在人身上活动外,还可在衣服、被褥、枕巾、毛巾上生存,因此也可通过接触这些物品而间接传染。航空兵部队在转场驻训中因卫生条件较差且集中住宿,疥疮可小范围流行。疥疮结节好发于男性患者阴囊、阴茎等部位,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褐色结节,瘙痒剧烈;严重者可并发肾脏病变,影响飞行安全和飞行寿命。近来疥疮在部队的流行时有发生,但在航空兵部队中罕有报道。笔者拟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资料,探讨飞行人员疥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旨在维护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提高对皮肤性疾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水平。
- 周春蕾严道金杨翔缪冬梅孙勇施斌斌
- 关键词:疥疮体格检查
- 有限元分析法在脊柱病变飞行员航空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 施斌斌童梁成缪冬梅周春蕾李颖
- 正常高值血压飞行人员并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调查正常高值血压飞行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存情况。方法:选择体检的非高血压病飞行人员994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401例和正常高值血压组593例。比较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腹围及机种、飞行时间、岗位等一般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尿酸(UA)和血糖(BG)水平等。结果:〉40岁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占比显著高于〈30岁和30~40岁飞行人员(P〈0.05)。不同岗位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教练机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占比显著高于歼(强)击机飞行人员(P〈0.05),其余机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调整年龄因素后,各机种与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年龄、体质指数、腹围、BG、TG及飞行时间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P〈0.01),两组UA、TC、LDL和HDL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且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
- 周春蕾缪冬梅施斌斌吴小玮杨茜雯梁谷米
-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心血管疾病
- 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 周春蕾梁谷米王达理施斌斌缪冬梅杨翔吴小玮杨茜雯
- 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调查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情况,探讨引起飞行人员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 070名飞行人员体检资料及同时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高血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 070名飞行人员中患高血压病者76人,患病率为7.10%;正常血压者401人,占37.48%;正常高值血压者593人,占55.42%.不同专业、不同飞行机种飞行人员间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的主要预测因子有年龄(OR=1.415,95%CI:1.069~1.874,P<0.05)、体质指数(OR=2.501,95%CI:1.915~3.266,P<0.01)、腹围(OR=2.235,95%CI:1.723~2.897,P<0.01)和高胆固醇血症(OR=1.372,95%CI:1.043~1.804,P<0.05). 结论 本组飞行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普通人群.年龄、超重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是飞行人员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专业、不同机种的飞行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周春蕾梁谷米施斌斌缪冬梅杨翔吴小玮杨茜雯
-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
- 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引起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飞行人员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4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飞行人员根据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飞行人员年龄、机种、职务、BMI,飞行时间、夜航时间、血脂、血糖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和吸烟情况等差异,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名飞行人员冠状动脉CTA示冠状动脉狭窄组25例(56,82%),冠状动脉正常组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狭窄组比较,年龄、飞行时间、夜航时间、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9~14,3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OR=7,026,95%CI:1,831~26,959,P<0,05)和夜航时间(OR=4,461,95%CI:1,694~11,746,P<0,05)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夜航时间是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昼夜节律生物钟改变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
- 周春蕾杨翔谢志辉缪冬梅孙勇施斌斌周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昼夜节律飞行人员
- 飞行人员住院疾病谱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飞行人员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的主体,研究飞行人员住院疾病谱的构成及演变对于掌握新时期航卫工作特点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统计分析了2008-2012年在我院住院飞行人员的疾病谱,并根据年度、机种及飞行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疾病谱的流行趋势、机种及飞行时间对疾病谱构成的影响,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 施斌斌缪冬梅周春蕾吴小玮杨茜文陆木偶周长明
- 飞行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风险评估
- 研究背景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对健康危害出现"井喷"式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第一杀手。研究认为,心血管病的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整体干预控制危险因素,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
- 梁谷米王达理龚林周春蕾江立红施斌斌吴小玮缪冬梅
- 关键词:飞行人员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