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损伤
  • 1篇血压升高
  • 1篇硬化斑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损害
  • 1篇他汀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5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田蕾
  • 2篇张前
  • 1篇许忠
  • 1篇刘丽琼
  • 1篇祝墡珠

传媒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分别于服药后1、3、6、12、24个月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观察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治疗情况、心肌梗死(MI)、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例数、次数。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有逐渐增高趋势,甘油三酯(TG)均有逐渐降低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显著调脂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
田蕾
关键词:辛伐他汀冠心病安全性
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复方降压片对血压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00 mg/d,连续服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比值、血压、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对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LR比值、血压、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NLR比值为(1.26±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0.48),收缩压为(132.06±8.66) mmHg,舒张压为(82.20±6.14)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53±7.12) mmHg和(87.89±4.4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60.32±21.06)×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8.45±0.74) fl,血小板分布宽度为(14.41±0.75),低于对照组的(183.16±16.46)×109/L、(9.32±0.36) fl、(15.37±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切血黏度为(4.37±0.26) m Pa·s,低切血黏度为(9.66±1.43) mPa·s,血液黏度为(1.32±0.08) 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0.21) m Pa·s、(12.17±1.63) m Pa·s、(1.48±0.02) 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的NLR比值,控制血压,调节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田蕾吴春怡任涛
关键词:阿司匹林原发性高血压外周血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形成与血管及肾小球损害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变化与高血压伴发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球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与门诊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血肌酐值等与血管内皮和肾小球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病例血肌酐、尿酸与血压增高情况无相关性。研究组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显著降低,提示研究组存在肾小球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损伤情况,还可反映心血管疾病存在的风险和伴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直接提示肾血管的损伤程度,成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田蕾吴春怡张前
关键词:高血压病微量蛋白尿血管损伤肾小球损害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128例高血压患者、53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组(糖尿病患者为4组,除去第1组),第1组40~49岁,第2组50~59岁,第3组60~69岁,第4组70~79岁,第5组80岁以上,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结果 40~49岁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6.7;50~5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47.1,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0.0;60~6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73.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81.8;70~7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87.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94.7;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96.8,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100。结论将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作为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无靶器官损害的筛选指标,对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田蕾吴春怡张前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发现血压升高20年,加重伴头晕半年
2012年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0年,加重伴头晕半年”于2011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测血压140~150/90~95mmHg(1mmHg=0.133kPa),无不适,未诊治。
刘丽琼许忠田蕾孙君雷祝墡珠
关键词:血压升高头晕测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