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 作品数:154 被引量:1,763H指数:2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外部效应解析被引量:1
- 2008年
- 1988年建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现了我国土地产权的市场化,对培育土地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土地产权的界定不够明晰,缺少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政策机制,引发土地市场的一系列问题。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土地产权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行为对土地市场的影响,并运用特征价格法,对广州市地铁二号线和内环路建设的实例,分析评价了政府行为对土地价值的影响。最后从完善土地产权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角色和作用,指出由于缺乏对政府行为引起的"得益"和"受损"的应对机制,导致政府利益受损和土地市场的不公平与不确定性,需从土地产权角度出发,完善相关政策。
- 田莉
- 关键词:产权政府干预
- 基于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乡村建设用地变迁机制研究——以北京郊区D村为例被引量:6
- 2022年
- 集体土地发展权是影响乡村土地利用变迁和开发收益分配的关键。实际上,集体土地发展权的“赋予”与“行使”在“一致”和“偏离”之间摇摆,这种张力受到政策制度、组织理念、资源等结构性要素及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共同影响,最终作用于乡村建设空间。文章构建了“结构—参与者”→“集体土地发展权”→“空间变迁”的解释框架,以北京市D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D村建设用地“增量扩张”“增征并存”“减量发展”的3大阶段中,随着发展理念、政策制度、资源等结构性要素不断变化,政府、村集体、企业等参与者关系经历了“增长联盟”—“竞合博弈”—“被动服从”的互动演进,并导致不同阶段集体土地发展权赋予与行使的“偏合”,推动了乡村建设用地变迁。
- 严雅琦梁印龙田莉
- 健康影响评估导向下的城市总体规划:以美国洪堡县总体规划为例被引量:11
- 2019年
- 健康影响评估作为改善公共健康的工具,近年来在许多欧美国家被纳入各个领域,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文章首先介绍了健康影响评估工具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实施程序,其次详细介绍了美国洪堡县总体规划中健康影响评估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结果,最后就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如何引入健康影响评估工具提出了相关建议。
- 吴怡沁田莉
-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共健康
- 后疫情时代规划议题与规划应对的国际国内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已成为全人类的灾难。城市是抵御传染病爆发的前线和最后防线,同时也是引领国家和全球社会经济复苏的关键。截至目前,人类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仍处于劣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注重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复苏是后疫情时代的重点工作。面对此次抗疫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城市不足与短板,规划师必须进行充分研究,在未来规划与构建更加韧性的城市,这无疑是后疫情时代最迫切和重要的任务。鉴于此,本文重点从经济与就业、流动性、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住房市场四个方面梳理了后疫情时代国际国内的规划议题与应对相关研究,旨在为后疫情时代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 黄安田莉
-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以江阴和顺德为例
- 半城市化地区是全球化与地方化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地区。本文选择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最具代表性的半城市化地区:长三角的江阴市和珠三角的顺德区,首先分析了两者所处区域的发展模式差异,之后运用统计数据对其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研究,同...
- 田莉
-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
- 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尺度与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近年来,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机制与研究方法均有所差异。通过对国际上相关理论和实证的文献研究,总结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研究基础;分析其研究尺度,包括宏观(全球/国家/区域)、中观(城市/县)和微观(街道/社区)3个层次,明确不同尺度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要素;并围绕指标测度和研究方法进行评述。最后,提出健康导向下不同尺度的建成环境构建策略,以期为我国健康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经纬欧阳伟田莉
- 关键词:建成环境公共健康研究方法
- 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被引量:22
- 2020年
- 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席):由传统城市化道路所决定,我国发达大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环","城中村环"中存在有大规模的非正规住房是我国非正规空间的主体形态,并以此支撑了大量的非正规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城中村更新模式均具有“排斥性”更新特征,新市民在一轮轮城中村更新中不断向远郊区迁移,导致新的城中村不断诞生,城中村更新无解,新市民长期居无定所,市民化难以推进。
- 叶裕民叶裕民徐苗高琳田莉陈宇琳汪坚强陈宇琳尹稚
- 关键词:城市化道路大城市边缘区非正规经济城中村市民化
- 论开发控制体系中的规划自由裁量权被引量:23
- 2007年
- 长期以来,我国规划管理领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开发控制体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规划界目前提出的将规划成果法定化和引进公众参与来制约自由裁量权的做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实行"程序法定化"和建立"自由裁量权的经济制约机制"比形式上的规划成果法定化和公众参与可以更为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规划管理的自由裁量权。
- 田莉
- 关键词: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
- “权力—权利”结构视角下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与现代启示
- 2024年
-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构了哑铃型与纺锤型两种理想的地权形态;(2)不同地权形态下的“权力—权利”互动模式可以总结为均田薄赋、经界并税与隐占兼并;(3)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呈现为在王朝治乱周期下,形态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的转换,这不仅呈现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干预强弱转换下的表层循环特征,也潜藏着权力干预弱化与权利演化的深层特征。研究结论:建国以来的“权力—权利”结构体现为“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面对结构失衡产生的城乡差距扩大,中央应通过将横向社会反馈纳入纵向政府问责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干预,并通过推动城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差异化征税、远郊区农地国有化向农民还权赋能,走向“权力—权利”结构的制衡。
- 王晨跃田莉周建波周建波
- 关键词:土地制度史土地收益分配
-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经济绩效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十三个区(县)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上海市、广州市的市郊区县及江阴市、顺德区为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法,动态分析比较了2000~2009年十年间样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经济绩效与生态环境效应,发现十年间两大区域中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绩效均有提升,但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并不乐观。本文最后简单探讨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的政策启示。
- 潘晓栋田莉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半城市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