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光伏
  • 2篇电池
  • 2篇光伏电池
  • 2篇发电
  • 2篇并网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电子
  • 1篇电力电子装置
  • 1篇电网
  • 1篇电站
  • 1篇异质结
  • 1篇硬开关
  • 1篇智能电网
  • 1篇双异质结
  • 1篇逆变
  • 1篇逆变器
  • 1篇热斑
  • 1篇转换器
  • 1篇灵敏度
  • 1篇滤波器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田琦
  • 4篇赵争鸣
  • 3篇袁立强
  • 3篇贺凡波
  • 2篇雷一
  • 1篇鲁宗相
  • 1篇邓夷

传媒

  • 2篇电力电子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8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作为智能电网接口的逆变器——不同分布式发电单元和电网需要的标准化馈电方式
2010年
最近兴起了分布式发电技术,诸如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微型叶轮机。然而,这类电源需要接口来控制管理与电网的连接。这些连接装置的核心是电力电子装置,例如逆变器,因为电力电子装置本身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连接功能,还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实用功能。本文介绍标准化的逆变器馈电方式和在常规电力系统中应用同步发电机的下垂控制方法对基于逆变器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频率调节和功率平衡的可能性。
M.LingemannE.OrtjohannA.SchmelterW.SinsukthavornS.JaloudiP.Wirasanti田琦袁立强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系统馈电方式逆变器智能电网电力电子装置
光伏并网发电若干关键技术分析与综述被引量:11
2013年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讨论了光伏组件特性及其组合技术,分析了组件正向和反向模型及模型中的参数影响程度,并对9种不同光伏组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综述了光伏逆变器集群特性,包括谐波、效率以及集群控制等。最后介绍了逆变器与电网的互动关系,主要以LCL滤波器为并网端口进行了分析比较。
赵争鸣贺凡波雷一田琦
关键词:光伏发电滤波器
用硬开关VIENNA Boost转换器描述AlGaN/GaN/AlGaN功率双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
2011年
一种高频、硬开关boost转换器(VIENNA拓扑)被用来描述新型AlGaN/GaN/A1GaN功率双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DHEFTs)在运行状态下的特性。这种变换器可以让我们精确地测量出功率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器件参数(动态开通电阻R_(dyn),门极漏极电荷Q_(gd),密勒电荷Q_(gd),开通电压V_(th),开关时间t_(on)和t_(off),质品因数FOM……)。通过采用正确的测量手段和自行开发的精确度/分辨率改进电路可以实现高度准确性。在A1GaN/GaN/AIGaN DHEFTs样品上进行的动态开通电阻和门极电荷的测量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Jordi EvertsPieter JacqmaerRatmir GelagaevJohan DriesenJeroen Van den KeybusJo DasMarianne Germain田琦袁立强
关键词:硬开关转换器场效应晶体管
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综述被引量:304
2011年
为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加快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国内相继开工并已建成了若干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示范工程。结合国内外的运行经验,综述了大型光伏电站在光伏阵列、变换器以及并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其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新动态,总结了对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的一些启示,并对大容量光伏并网发电的技术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鲁宗相田琦
关键词:光伏阵列光伏电站并网
图象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卷积硬件实现方案的研究
田琦
光伏电池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和参数提取方法被引量:18
2013年
针对光伏电池的短路和开路情况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光伏电池基本参数对光伏电池电气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特定参数在局部点的参数梯度,借助符号运算软件MAPLE定量分析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模型中各个参数对光伏组件电气特性的影响。实现了对5种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单晶硅、多晶硅、铜铟镓硒(CIGS)光伏组件直流模型的参数提取工作,提取了对电气特性影响最大的5个参数。利用所提取的参数对光伏组件建模,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田琦赵争鸣韩晓艳
关键词:光伏电池
光伏电池反向模型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被引量:46
2011年
以MATLAB软件为仿真平台,建立了光伏电池反向Bishop子电路模型,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下光伏电池电气特性的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光伏组件模型各个参数对光伏电池电气特性的影响,对模型的参数提取和实际光伏阵列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大面积光伏阵列可能会出现热斑效应,利用光伏电池反向模型,分析了热斑效应形成原因、形成条件以及旁路二极管对热斑效应的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并联旁路二极管拓扑结构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此外,仿真分析了实际商用光伏阵列在遮挡情况下所出现的多波峰特性,验证了旁路二极管对光伏阵列的保护效果。
田琦赵争鸣邓夷袁立强贺凡波
关键词:光伏组件灵敏度热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