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彬
- 作品数:142 被引量:3,999H指数:3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动态趋势重估——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考察被引量:33
- 2017年
-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开的全球夜间灯光亮度数据,重新评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动态趋势。基于增长理论的趋同分析框架,实证发现,在1992—2012年间,中国无论是在省层面还是在地级城市层面,初始夜间灯光亮度较低的地区,随后都呈现出更快的夜间灯光亮度增长。这一变化趋势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本文进一步发现,夜间灯光亮度与电力消费密集型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行政空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互动追赶特征。
- 王贤彬黄亮雄徐现祥李郇
-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互动——横向省际竞争和纵向地方跟进被引量:61
- 2015年
-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通过构建带共同因子的广义动态空间面板模型,验证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区际横向竞争和地方对中央政策跟进的两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愈发高度化,其演变更多地倚重于技术效应。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省际竞争特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也积极地跟进中央的产业结构政策,且主要表现为结构效应方面的跟进。本文还发现.中央对下级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互动的重要驱动力。由于政治激励具有时间周期性,地方官员出于时间约束与政绩追求,重点偏向于影响产业结构本身的调整。而并未显著改变产业的技术效率升级。
- 黄亮雄王贤彬刘淑琳韩永辉
- 关键词:区域互动
- 城市群中心城市驱动外围城市经济增长被引量:21
- 2018年
- 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对于外围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正辐射效应,并且这种效应随着辐射半径的扩大而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辐射效应是通过两种潜在机制发生作用的:从产业溢出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但其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对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来看,中心城市的投资显著地促进了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而其消费和出口则不存在类似的效应。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城市群发展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当前在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政策导向,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的支持。
- 王贤彬吴子谦
-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增长
- 中国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治理效应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可忽略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有文献多从"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上寻找原因,亦有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产业政策,但从产业政策层面展开的研究未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我国2001-2015年分省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显著缓解了产能过剩。进一步证实了产业政策确实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常见特征有显著关系,产业政策提高了产出规模、产销比和利润产出比,同时降低了投入产出比。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压力对制造业产能利用水平的影响效应。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压力和官员晋升压力不仅引致了产能过剩,而且削弱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政府行为、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三者内在关系的理解。
- 王贤彬陈春秀
-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能过剩制造业地方政府
-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被引量:192
- 2010年
-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设立直辖市这一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价文献中最新出现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庆地区,对新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这种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考虑了中央的优惠政策与资金输入支持后,重庆行政区划升格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仍然存在。本文从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地方官员政治激励与地区竞争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合理解释。
- 王贤彬聂海峰
-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增长
- 外商直接投资与僵尸企业——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被引量:7
- 2020年
- 文章首次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有益思路。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在严谨识别僵尸企业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减少地区行业僵尸企业占比。在考虑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地区、行业差异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加剧竞争这两个途径完善市场机制,降低地区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研究结论为科学有效引进外资,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和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 王贤彬许婷君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融资约束
- 国际经济调整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来自2001—2013年地级市样本的证据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际经济调整对国家内部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经济调整对我国外部经济依赖度更大的城市造成了更大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外部经济依赖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其2008年之后的经济增长率相对2008年之前下降0.4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下依然存在,且一系列检验表明这一发现是稳健的。在异质性上,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对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具有更强的本地市场效应,国际经济调整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经济调整不仅对城市GDP增长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其通过影响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进而产生间接影响。机制方面,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影响了出口贸易从而影响了城市经济增长率。
- 王贤彬董一军黄亮雄
- 关键词:全球经济危机
- 转型期的政治激励、财政分权与地方官员经济行为被引量:67
- 2009年
- 本文在一个框架内考虑了政治激励与财政分权,考察了转型期我国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财政支出过度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公共品支出不足,同时抑制了其中的官员私人消费支出。在资本不可流动但多期情形下,地方官员通过降低税率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积累资本。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方官员为了吸引资本,有额外的激励降低征税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区初始发展水平差距意味着地区吸引资本能力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地区发展差距比资本不可流动情形下更大。由于资本有更好的流动性,地方倾向于将财政压力施加到劳动所得上,从而导致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份额偏低。
- 王贤彬徐现祥
- 关键词:政治激励财政分权经济增长
- 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被引量:226
- 2009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更替成为一种常态,现有文献忽视了其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理论上,我们讨论了多种地方官员更替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机制,强调省长、省委书记更替会对辖区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实证上,我们采用1979—2006年间我国29个省区的官员更替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省长省委书记更替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因地方官员更替频率、更替的地方官员的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员更替主要影响辖区的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并非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对如何现实省区经济平稳增长的理解。
- 王贤彬徐现祥李郇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与机制识别——基于中国“机器换人”的实证检验被引量:5
- 2023年
- 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框架,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效果及劳动力市场传导机制,并结合2012—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有效促进了我国东部、中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其中在劳动力稀缺且资本要素较丰裕的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更为凸显。机制检验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人工智能通过提升劳动力生产率、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促使地区向“创新驱动、内需拉动”转型;在中部地区,人工智能促使劳动生产率提升及劳动力向生活性服务业转移,但并未实现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同步提升;在东北地区,人工智能改善地区劳动生产率,但就业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且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引发工资水平下降问题,抑制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由此,各地区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实现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分工与深度协作,共同打造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
- 韩永辉刘洋王贤彬
- 关键词:人工智能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