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医院恶性血液病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3 609份,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整理、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送检的3 609份血培养标本中254份阳性,阳性率为7.0%;共分离出病原菌261株,革兰阴性菌173株占66.3%,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71株占27.2%,前3位为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7株占2.7%,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均<10.0%;葡萄球菌属及屎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中分离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性严重,及时有效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 曾利军尹秀云于农陈水平陈建魁蒋虔王琳李一鹤杨哲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消化道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其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消化道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真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0.5%,其次为消化道占17.2%;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真菌90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4.4%,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3.3%、11.1%;真菌感染患者中53例发生二重感染,发生率60.9%,发生二重感染的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28.3%、24.5%;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60.0%,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无耐药菌检出。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以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最多见;二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检出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菌主要肺炎克雷伯菌;对晚期肿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检验结果合理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 尹秀云于农曾利军蒋虔王琳宋世平张伟李一鹤杨哲徐建民陈建魁陈水平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真菌感染二重感染抗菌药物
- 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WHONET5.4软件对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 597例标本中,分离菌株307株,阳性率为11.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2%,革兰阳性球菌占23.1%,真菌占7.2%,其他菌占6.5%。结论对血培养中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至关重要。
- 鹿红梅尹秀云王琳张树增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2012~201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主要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该院住院患者病原菌的感染情况。结果381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6%,革兰阳性菌占36.4%。最常见的细菌种类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为2%~5%。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0%。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仍有少数泛耐药株。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为9%,主要分布于呼吸重症监护、血液和肿瘤科。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结论病原菌分布的科室较为集中与该院收治的患者病种有关;病原菌的检出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种类繁多,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
- 尹秀云于农曾利军蒋虔王琳李一鹤宋世平张伟陈建魁陈水平
- 关键词:病原菌抗生素
- 胃癌患者化疗后引发黑曲霉菌血症的实验诊断和治疗
- 2013年
- 目的探讨黑曲霉菌引起胃癌患者血流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仪器报警后,结合GM、G试验、sCRP和PCT等血清学结果,将标本转种于沙氏培养基行真菌培养。根据其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等特征鉴定真菌种类,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从该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真菌并鉴定为黑曲霉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μg/mL、0.06g/mL.遂选用伏立康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行血培养,结合GM和G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及sCRP和PCT等感染指标,可指导曲霉菌的培养和鉴定。
- 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王琳于农宋世平林莉陈祎霏黄媛金欣左向华
- 关键词:胃癌化疗血流感染伏立康唑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入选病例依据培养结果分为细菌组、真菌组和阴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和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阈值分别为0.25ng/mL和0.5ng/mL时,88例细菌组PCT阳性率分别为84.1%(74/88)和63.6%(56/88),真菌组的阳性率均为10.5%(4/38),P<0.05。结论 PCT是有效诊断细菌感染的辅助指标,在鉴别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时取PCT阈值0.25ng/mL更具临床意义。当PCT<0.25ng/mL时,应考虑真菌或病毒感染。
- 曾利军陈建魁尹秀云黄军蒋虔王琳孙士欣王淼杨倩琳李一鹤
- 关键词:降钙素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