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激活素A表达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BM)脑脊液(CSF)中激活素A(Activin A,ACT 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在BM病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对住院的62例BM(治疗总疗程4周及以上)进行了12-18个月的回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有后遗症和并发症组(A组)及无后遗症和并发症组(B组),并设对照组(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A B两组患儿CSF中ACT A水平。结果:A、B两组急性期CSF中ACT 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C组(P〈0.001)。治疗1周后,A、B两组CSF中ACT 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B两组CSF中ACT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A组CSF中ACT A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1)。治疗4周后,A组CSF中ACT A水平继续降低,B组CSF中ACT A水平有所回升,A组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ACT A参与BM的整个病程,通过动态监测CSF中的ACT A水平,对BM的病情发展和预后进行评估,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过低的ACT A水平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恢复期脑脊液中高水平的ACT A及糖的含量是BM发生后遗症的保护因素,而临床惊厥发作、急性期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是其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治疗前后)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可能对BM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 巴爽郝丽红王琳郭静林书祥张宏艳
- 关键词:激活素A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预后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75例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危重新生儿发生率高达20%~40%。近年来国内学者也指出血小板计数的异常降低应作为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法的指征之一目。因此临床应对此给予足够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以减少严重合并症,降低病死率。现就2004年10月-2007年3月住我院新生儿科的75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王庆杰王琳王丹郭静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 新生儿系统型韦伯病一例报告
- 2010年
- 1病例报告
患儿男,生后4h。主因呻吟、青紫4h,于2009年2月25日入院。患儿母亲系G1P1孕41+4周,因巨大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Ⅲ度,生后青紫窒息,Apgar评分6分,经清理呼吸道、吸氧及气管插管后收入我院。
- 王庆杰宋莉莉王琳麻庆荣郭静
- 关键词:炎症病例报告
- 新生儿Cohen综合征1例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Cohen综合征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早期干预管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室收治的一例新生儿期确诊的Cohe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在不同时期的临床特征、基因变异及早期干预,以期能够在早期发现并确诊。结果:Cohe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系VPS13B基因突变所致,可致多系统损害,随着年龄的增加,临床症状逐渐表现,在新生儿期的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常是其早期表现。结论:cohen综合症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后积极给予早期干预。
- 沈晓玲郝丽红王琳李征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
-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有利于VLBWI喂养成功的要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151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的因素。结果47.7%(72/151)的VLBWI出现喂养不耐受,排便功能差及合并感染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Wald χ2值分别为7.748、4.555,P值分别为0.05、0.033);性别、多胎妊娠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VLBWI喂养不耐受与感染因素及自主排便功能密切相关。
- 王琳郝丽红巴爽麻庆荣郭静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
- 激活素A在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BM)脑脊液(CSF)中激活素A(ACT 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48例确诊BM患儿,进行3~18个月的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分为有并发症和后遗症组(A组)和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组(B组)。另收集同期住院的非颅内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C组)。应用ELISA法动态监测3组患儿CSF中ACT A水平。结果 A组患儿急性期CSF中ACT A水平为(544.39±149.62)ng·L-1,B组CSF中ACT A水平为(480.82±128.24)ng·L-1,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均高于C组[(181.06±45.20)ng·L-1](Pa<0.01)。治疗1周,A组CSF中ACT A水平为(315.84±86.35)ng·L-1、B组为(338.25±99.43)ng·L-1,2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治疗2周,A组CSF中ACT A水平为(188.19±43.38)ng·L-1,B组为(203.86±50.73)ng·L-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治疗3周,A组CSF中ACT A水平为(107.65±17.65)ng·L-1,B组为(169.36±28.90)ng·L-1,A组明显低于B组(P=0.000)。治疗4周,A组CSF中ACT A水平为(98.54±28.54)ng·L-1,B组为(181.84±35.01)ng·L-1,A组显著低于B组(P=0.000)。结论 ACT A参与新生儿BM的发病过程,动态检测CSF中ACT A水平,对评估新生儿BM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 郝丽红王琳郭静周颖巴爽林书祥
- 关键词:激活素A细菌性脑膜炎预后
- 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离菌株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新生儿患者分别采集的血液、脑脊液、尿液、下呼吸道分泌物、眼分泌物及粪便等标本,进行培养,临床分离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临床分离菌178株中真菌12株,全部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余16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77株(46.4%),革兰阴性菌89株(53.6%)。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占31.2%(24/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4.5%(6/11)和32.3%(10/31),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新生儿常见革兰阴性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9%(24/89),肺炎克雷伯菌20.2%(18/89),铜绿假单胞菌13.5%(12/8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加.8%(5/24)和16.7%(3/18)。细菌耐药情况:在革兰阳性菌中对青霉素耐药性高,肠球菌对青霉素族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去甲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在革兰阴性菌中,对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部分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及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不能忽视抗生素使用会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谱在不断变化,真菌感染逐年增加,本研究结果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郝丽红王琳徐莹郭静
-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
- 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于生后3 h、24 h釆末梢血监测血糖,对比观察两组窒息患儿血糖变化。结果轻度窒息组64例,重度窒息组36例。生后3 h轻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35例(54.69%),明显低于重度窒息患儿的33例(91.67%);生后24 h轻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7例(10.94%),也明显低于重度窒息患儿17例(47.22%);轻度窒息组患儿3 h平均血糖(3.56±1.98)mmol/L,24 h平均血糖(3.57±1.52)mmol/L,重度窒息组患儿3 h平均血糖(6.93±1.57)mmol/L,24 h平均血糖(7.21±3.44)mmol/L,重度窒息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以高血糖为主。对窒息患儿生后要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患儿应把血糖的变化作为常规判断病情与对症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
- 王琳巴爽郝丽红周孟玲郭静王丹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血糖紊乱血糖监测
- 新生儿气胸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气胸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气胸新生儿,应用呼吸机、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50%才能维持动脉氧分压[pa(O2)]≥6.65 kPa,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0.22。40例患儿分别采用常频通气(常频组,n=20)和高频振荡通气(高频组,n=20)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新生儿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及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预后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 h,高频组pa(O2)由(5.43±2.45)kPa升高至(9.62±1.34)kPa,氧合指数由122.1±14.3升至182.3±31.6,呼吸指数由3.96±0.49降至1.71±0.73;治疗48 h,pa(O2)达到(11.36±1.38)kPa,氧合指数为231.4±35.9,呼吸指数为1.01±0.31。常频组与高频组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等肺功能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5),高频组在肺功能改善方面要优于常频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高频组为(3.4±1.1)d,常频组为(6.8±1.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1)。胸片恢复正常时间:高频组为(3.9±1.7)d,常频组为(9.3±2.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6,P<0.01)。高频组痊愈19例,无效1例;常频组痊愈12例,无效8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预后比较等方面高频组要优于常频组。结论新生儿气胸机械通气治疗应首选高频振荡通气。
- 刘洋张莹王琳荣丽英王丹郭静张宏艳
- 关键词:气胸常频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