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炎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口译
  • 3篇译员
  • 3篇翻译
  • 2篇口译教学
  • 2篇教学
  • 1篇典籍外译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英语
  • 1篇译家
  • 1篇译员角色
  • 1篇译者
  • 1篇英语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料库研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因素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身份建构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1篇王炎强
  • 2篇姚斌

传媒

  • 3篇上海翻译(中...
  • 2篇翻译界
  • 2篇翻译论坛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外语与翻译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英视译难度分级语料库研究——以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ATTI)汉英教学资料库为例
2018年
针对口译教学中汉英视译材料组织缺乏系统性,教师评判材料难易程度主观性较强的现象,有必要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汉英视译训练材料的难度分级,确定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分级标准和依据,不仅有利于视译教学,也能更加科学客观建设、更新视译语料库。本文以中国外文局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ATTI)汉英教学资料库建设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汉英视译材料难度分级标准及实际操作的量化指标及依据,以期为视译教材编写及口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王炎强
关键词:视译语料库
媒体直播同传译员“面子”保全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媒体同传由于传译的即时性及新闻直播工作条件受限等因素常常给译员造成翻译困难,媒体同传应该是同传工作中挑战性最强、压力最大的工作模式。本文以"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网络直播同传为例,借用英国社会心理学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面子(face)理论和英国人类学家布朗、莱文森(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ry),通过真实口译案例分析媒体同传译员在压力下采取的面子保全翻译策略。
王炎强
关键词:面子口译策略
非职业口译:回顾与前瞻
2017年
非职业口译在翻译市场上非常活跃,占据口译行业半壁江山,应该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然而'非职业口译'的概念是在口译走向职业化道路后才被提出,非职业口译常常作为职业译者翻译能力研究中的对比参照物。'非职业口译'概念需要更加细化,非职业口译与职业口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梳理,探究非职业口译的概念及发展,并尝试对非职业口译进行分类,探讨其特征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王炎强
关键词:口译教学
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中国典籍外译
2016年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平台和媒介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一方面翻译是外来文化的表达形式,但其表达受目的语文化影响,因为翻译展示的异文化文本总是不完整的,被改动的,掺入了目的语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翻译在对外来文化身份建构的同时,也会给目的语文化带来影响。在今天讨论中华典籍外译的时候,翻译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除翻译的'种族中心主义',不能以我之欲,强加外人。应该总结过去对外翻译的得失,在翻译的文化功能背景下审视中华典籍外译的路径与模式。
王炎强
关键词:文化功能身份建构典籍外译
《历史上的译者》(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介评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是对《历史上的译者》一书的介评。该书是国际译联世界翻译通史撰写计划的阶段性成果,由数十位翻译史专家集体撰写而成,最早出版于1995年,2012年修订再版。该书分别从字母的发明、民族语言的形成、民族文学的发展、知识传播、权力关系、宗教传播、价值观念传播、词典编纂及口译员的历史贡献等角度,描述并探讨了历史上重要译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该书的特色是以译者为中心、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且借鉴了跨学科的理论成果。而其不足则在于对个体译者形象的描述不够丰满,对欧洲以外地区翻译史的勾画比较粗疏。本文认为,有关译者的研究视角还有进一步垦拓和深挖的空间。
姚斌王炎强
关键词:历史贡献
口译生态系统下的译员交际能力
2014年
翻译社会学与口译研究的社会学转向都把翻译及其生态系统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本文从翻译社会学及交际的角度分析口译理解认知过程,强调口译交际能力在整个口译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口译的本质是促进沟通交流,涉及发言人、听众、主办方和口译员之间的互动。除了语言交际外,口译活动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语言外的交流与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多渠道的沟通互动构成了口译生态体系。
王炎强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交际能力
翻译研究的新维度——兼评《非职业笔译与口译:参与融入的视角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1.引言 非职业译者和非职业翻译(non professional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长期以来相对处于翻译研究的边缘。但纵观翻译历史,很多伟大的翻译家都是文学家出身,
王炎强
关键词:翻译研究口译笔译维度文学家翻译家
学术英语导向改革下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最近研究中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草案中明确规定了对高校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要求。本论文在学术英语导向的改革背景下探讨如何让翻译第二专业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有益补充,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提供更多...
王炎强
文献传递
服务学习与口译教学创新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服务学习的基本理念,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引入口译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参与服务学习项目,按照服务学习的流程,结合口译实践的要求进行译前准备、译中提供服务、译后反思。通过两个教学实例讨论服务学习理念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口译服务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口译学习的效果。同时,口译服务学习能将课程思政融入口译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实现多赢。
王炎强姚斌
关键词:口译教学批判性思维
口译“居间者”的角色认知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翻译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无法做到"绝对忠实"。动态的口译交际场合与口译交际方不同的期待决定了译员不仅肩负语言转换的任务,还要斡旋于交际方之间,扮演居间协调者(mediator)的角色。换言之,译员不能机械地翻译原语语言,而应该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调整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口译是语言居间,更是文化居间。本文从居间的同义词出发分析口译与居间的关系,探讨译员、客户、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方对口译居间角色的认知,并分析影响口译居间角色认知的社会文化因素。
王炎强
关键词:口译居间角色认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