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30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影响我国现阶段可切除性肝癌治疗决策的几个重要因素 1999年 可切除性肝癌(resectable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PHC)指通过手术方式可完整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由于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常并发于病毒性肝病甚至肝硬化(86.5%),如不科学掌握切除适应症,术后常可因肝细胞(HC)病变进一步加重或剩余肝脏功能代偿不全,引起以肝功能衰竭为先导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导致死亡。因此,RPHC切除适应症的掌握是肝外科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述与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孙文兵 张珂 王洪波关键词:肝肿瘤 可切除性 影响因素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4 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人按随机表分别进入肠内 (EN)或肠外 (PN)营养组 ,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 ,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病人基础营养状况、内脏蛋白合成能力、肝功能、门静脉血流速度、胃肠功能、肠道细菌移位、死亡率、并发症率、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经济消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术后并发症少 ,在提高门静脉血流速度 ,刺激肠道蠕动 ,防止肠道菌群移位 ,缩短住ICU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且差异显著。 张珂 孙文兵 王慧芬 李志伟 张效东 王洪波 纪旭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术后早期 门静脉血流 营养支持 蛋白合成 肠内营养在肝硬化手术病人术前支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 (EN)在肝硬化手术病人术前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0例病人进行维沃和能全力相结合的EN支持 ,观察病人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及其储备、内脏蛋白合成能力、门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变化。 结果 和营养前比较 ,病人全身营养状况改善 ,蛋白合成能力增强 ,门静脉血流加速且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肝功能无显著变化。营养结束后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结论 肠内营养应作为此类病人的首选营养方式。 张珂 李志伟 王洪波 纪旭关键词:肠内营养 肝硬化 EN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胆道铸型综合征(biliary cast syndrome,BCS)是与供体切取相关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与胆泥沉积或结石的发生机制不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乏善可陈。本文回顾分析了某中... 刘振文 李志伟 张培瑞 王洪波 王永刚 纪旭 齐瑞兆关键词:原位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发病机制 胆道镜 肝性脊髓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2009年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慢性中毒学说、营养不良学说和免疫因子学说等。该病预后不良,亦无有效的预防手段,肝脏移植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洪波 刘振文关键词:肝性脊髓病 发病机制 肝移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70例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47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36例,占92.8%。结果出血患者424例,手术止血率为99.3%(421/424),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4%(6/424),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急症及择期手术424例,预防手术46例,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平均随访时间4年,出血患者术后复发出血率为3.2%(15/470),预防手术后无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9/470)。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完全彻底断流、术后早期抗凝及近端脾静脉结扎预防术后肝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措施。 李志伟 王洪波 王永刚 纪旭 余灵祥 张效东 张培瑞 刘振文关键词:断流术 疗效 血栓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腹腔广泛侧支形成1例报告 2004年 李志伟 王洪波 齐瑞兆 孙文兵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 人参皂苷CK抑制内质网应激防治酒精性肝损伤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CK抑制内质网应激调节酒精性肝损伤病理变化、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和脂质合成代谢。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人参皂苷CK干预处理3周。各组[正常组、模型组、低浓度(20 mg/kg)人参皂苷CK干预组、高浓度(40 mg/kg)人参皂苷CK干预组、腺苷蛋氨酸阳性对照组]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表达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各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检测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高浓度(40 mg/kg)人参皂苷CK干预明显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显著降低肝损伤引起的GRP78蛋白表达量升高,有效抑制酒精刺激大鼠肝脏引起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结构损伤,降低甘油三酯含量。结论高浓度(40 mg/kg)人参皂苷CK可以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影响酒精性肝损伤细胞凋亡、超微结构、脂质合成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酒精性肝病。 张宇 王洪波 朱振宇 任辉 蒙轩 刘振文关键词:内质网应激 酒精性肝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一例 患者为女性,49岁,因间断发热15d,乏力、纳差9d,嗜睡1d于2010年7月20日入院。2010年5月于外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IgG-LAM型Ⅲ期A',并予以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化疗,患者处于骨髓瘤... 张佳斌 孙百军 姚冰 王洪波 任辉 李朝阳 刘振文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10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可行性、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及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月103例实施肝移植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米兰(Milan)标准组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7%、74.2%,无瘤患者分别为91.4%、71.5%;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UCSF)标准组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0%、70.2%,无瘤患者分别为90.3%、68.4%;超UCSF标准组患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72.2%,无瘤患者为66.6%。Milan、UCSF标准组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与超UCSF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lan标准组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与UCSF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SF标准扩大了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范围,更符合作为选择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的标准;晚期原发性肝癌不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部分原发性晚期肝癌肝移植也可获得长期生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 李志伟 肖朝辉 王永刚 王洪波 纪旭 余灵祥 徐晨 张培瑞 刘振文关键词:肝移植 适应证 生存率